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人工覆土防寒存在取土困难、用工量大、成本高、防寒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进行了覆土防寒方式的改进,研制出机械覆土机和撤土机,实现了蓝莓覆土防寒的机械化作业,成本由原来的320元/亩降为12.5元/亩,机械用工花费是人工的1/25;蓝莓苗木防寒质量得到提高,枝条干枯率由人工防寒的3%降为1%。  相似文献   

2.
针对红松育苗中传统的覆土防寒方法用工量大、成本高等问题,采用覆土防寒法、遮阳网防寒法、稻草防寒法进行试验,对不同防寒方法越冬后的苗木保存率、移植成活率及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遮阳网防寒和稻草防寒效果好,与覆土防寒比,单位面积成本分别降低73.3%、49.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以及对满归和塔河两个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实验生长数据的调查分析,推断西伯利亚红松确实是一个耐严寒、耐贫瘠的优良品种,在大兴安岭林区不仅能够成活,而且生长良好,引种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以及对满归和塔河两个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实验生长数据的调查分析,推断西伯利亚红松确实是一个耐严寒、耐贫瘠的优良品种,在大兴安岭林区不仅能够成活,而且生长良好,引种前景十分厂阔。  相似文献   

5.
天桥岭林业局地处高寒山区,以往均采用覆土防寒法对常绿针叶树幼苗进行越冬防寒处理,该方法用工量大,有时还会造成冻苗、捂苗和伤苗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9~1992年历经三个冬季采用波尔多液对红松、红皮云杉、赤松、樟子松和鱼鳞松等针叶树幼苗进行了越冬防寒试验。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天桥岭林业局四方山苗圃。该苗圃地处嗄呀河两岸的台地上,东经129°05′,北纬43°48′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在床苗木的最佳越冬方法,经2004-2006年3a的试验,对红松、红皮云杉1、2年生在床苗木采用防寒墙防寒效果显著,比常规的全床覆盖防寒土方法降低成本56.7%,损失株数降低94.6%左右;对3、4年生的红松、红皮云杉苗木采用防风障子防寒,与全床覆盖防寒土相比,降低成本69.7%,损失株数降低78.6%左右,并能为春季育苗生产作业嬴得3一5d的有利时间。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光仪  李国范 《林业科学》1989,25(3):252-256
经一系列考察研究证实,我国50年代后期于大兴安岭发现的所谓“漠河红松”,应属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而并非红松P.koraiensis。天然红松实际上不入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主要覆被西、中西伯利亚地区。在我国大兴安岭,仅偶见于西北隅,属首次发现。种的鉴定,除根据一般常用形态性状鉴别外,还以解剖镜、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相结合,对针叶表皮上的下陷气孔外口及其在角质层上的印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外口,乃至表皮细胞,也与红松明显不同,应视为一可靠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野生西伯利亚红松与疑似“野生西伯利亚红松”植株进行调查与对比,确定了野生西伯利亚红松在林区的分布区域,仅分布在满归和阿龙山林业局,共有55株,其中,满归林业局54株,阿龙山林业局1株。对莫尔道嘠林业局、阿龙山林业局及金河林业局10株疑似“野生西伯利亚红松”形态特征、针叶树脂道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为乔木型“偃松”。本项研究对形态学相近种之间的鉴定具有指导意义,对接下来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西伯利亚红松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和极强的适应性。详细论述了其既能生产优质木材,又能生产营养丰富的松籽等,具有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着重阐述了营造西伯利亚红松林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倡导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应大力营造西伯利亚红松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苗圃地选择、整地、作床、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等方面,探讨了西伯利亚红松苗木的培植技术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4年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从东北林业大学引种西伯利亚红松,采用异砧嫁接方法嫁接到沙地樟子松容器苗上。现嫁接成活率为95%,圃地的栽植成活率为92%,林地的移栽成活率为95.4%,都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12a的引种试验表明,选择优良穗条异砧嫁接育苗,并在嫁接后加强管理,注意苗木的生长情况、越冬防寒及防治病虫害,引种就能获得成功。引种西伯利亚红松对于丰富沙地地区的树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地区对一年生油松历年均采用覆土方法进行防寒越冬(以下简称土防)。即在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用土把松苗埋实,翌年4月上、中旬再把防寒土撤掉。其目的是防止苗木冬春被风吹失水而引起死亡。该法工序复杂、费工。笔者试图用灌水方法和药膜封闭气孔方法解决苗木防寒越冬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3.
我省各地对于苗木越冬防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方法:(1)覆土防寒法此法适用于油松、樟子松、红松、沙松等针叶树的一年生幼苗,或板栗、核桃等抗寒能力较弱的阔叶树幼苗的越冬防寒。具体做法:覆土防寒要在土壤结冻前2—3天进行。先用犁将垄沟(或步道)趟起,然后将碎土向垅(床)面一方覆盖,使苗梢向一边倾倒,不要从苗上头向下盖土。覆土厚度要超过苗梢3—4厘米,盖后耙平,并将垅(床)两侧的暄土拍实,覆土前宜侧灌一次水,以利保墒,防止春旱。覆土要覆匀、埋严,以免土壤透风引起冻害。覆土后要经常检查,发现露苗及时补盖。待翌春起苗前一周,分两次撤去覆土,这样有利于苗木逐渐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撤土不宜过迟,否则覆土化冻下沉,粘附苗木影响生  相似文献   

14.
丹东地区的常绿针叶树有红松、油松、赤松、沙松、华山松、樟子松、萌芽松等。对这些树种的苗木越冬防寒,在我县虽多年来采用覆草、盖帘、夹障子、种高棵作物等方法,收到一定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年生播种苗仍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苗木枯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红地球葡萄枝蔓为研究对象,采用18kg/m3的玻璃棉保温被对红地球葡萄进行免埋土越冬处理,考察其越冬期间的葡萄枝蔓周围温度和来年葡萄枝蔓萌动和新梢生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玻璃棉保温被处理枝蔓周围温度比覆土防寒高0.1~3.5℃,使用玻璃棉保温被防寒的葡萄枝蔓在4月中旬新梢数量和生长长度远远大于覆土防寒,发芽早,表现出极强的生长势,而且比埋土防寒节省资金。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牙克石地区1992年开始进行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1995、1996年春,分别在6处试验地定植,1998年秋调查结果显示,引进树种在本区表现适应,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7.
新林地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新林地区1992年开始进行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1995、1996年春分别在6处试验地定植,1998年秋调查结果显示,引进树种在本区表现适应,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8.
我区冬季气候寒冷,当年所育的树苗容易遭受冻害,因此在入冬以前(冬至前后),应对针叶树和一些抗寒力差的阔叶树幼苗采取防寒措施,以保证其安全越冬。经常采用的幼苗防寒措施主要有三种:(一)覆土防寒。即利用土壤掩盖幼苗达到防寒目的。覆土的时间应在苗木停止生长、土壤冻结以前3—5天进行。覆土时用犁或锄  相似文献   

19.
巴林林业局爱林源林场苗圃为了满足林场干旱阳坡造林的需要,从1974年起进行了樟子松播种育苗试验。前几年,虽然采取了覆草、覆盖腐熟马粪、覆土等方法,但都没能解决苗木越冬防寒问题,苗木成活率一直不太高,而且不稳定。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覆土过早、撤土过早苗木不能抵御低温、受旱风袭击而死亡。找出失败的原因以后,我们又重新试  相似文献   

20.
从西伯利亚红松土壤、凋落物、根和根际分离到21属真菌,基本反映了西伯利亚红松土壤真菌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群,为西伯利亚红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西伯利亚红松引种栽培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