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春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20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生育期、苗期(Ve~R1)、鼓粒期(R5~R6)、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花期(R1~R3)、结荚期(R3~R5)、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粗细、底荚高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以及苗期、结荚期、鼓粒期的日数、株高、主茎节数和结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期日数呈显著相关;籽粒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选用了31个吉林省有代表性的主推品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直接作用最大,遗传力也明显高于亚麻酸,故可通过亚油酸对亚麻酸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3.
大豆脂肪酸组分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正常亚麻酸含量的品种合丰25与亚麻酸含量仅为3%的突变品系C-14杂交,利用亲本以及杂交后代群体进行5种脂肪酸含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农艺性状分析间接筛选出优良脂肪酸组成的稳定大豆品系。 相似文献
4.
5.
6.
黄淮海大豆区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家黄淮海区试南片A组1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倒伏级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0.93%,34.40%和27.8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17%;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2.16%。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区域试验大豆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8个大豆7S变异系统的高含硫氨基酸品质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品质性状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7S变异系统中,(1)每荚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株高与胱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3)每荚数粒分别与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亮氨酸分别与分枝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探究抗灰斑病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近年黑龙江省审定的17个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各性状及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以产量性状为目标的各性状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性状组的单株粒数、3粒荚数、单株荚数;农艺性状组的生育期、单株节数及株高,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组间以正相关为主;生育日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底荚高与4粒荚数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组间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生育日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产量性状的选择应以株高中等、生育期适中、单株多有效节数、较低的结荚部位、粒中等大、单株粒数多为选育目标,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可通过生育日数及百粒重等性状间接达到。 相似文献
11.
12.
13.
春播菜用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 9个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荚粒形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5组变量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没有找到相关显著的典范变量;其余变量之间均存在相关极显著的典范变量;各对典范变量之间起主导作用的性状因子不尽相同.影响品质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出苗至鼓粒天数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负相关.影响品质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结荚高度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茎粗、一次分枝数与籽粒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荚长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粒长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粒宽与籽粒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单株鲜荚数呈正相关,而与单株鲜粒重呈负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株高、一次分枝数均与单株鲜荚数呈负相关;荚长与单株鲜荚数、单株鲜荚重呈正相关;荚宽与单株鲜荚数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大豆多个数量性状的典型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高油组合、高蛋白组合及常规组合材料的2个品质性状、9个农艺性状进行典型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脂肪含量,农艺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依次是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全株荚数、底荚高度、全株粒数;生殖生长期和生育期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最小。脂肪含量与单株粒重、全株荚数、底荚高度的选择有相互促进作用,可同时进行选择和改良;脂肪含量与主茎节数、全株粒数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17.
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19个国家的60份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密穗小麦抽穗期从151~195 d,包括了早熟到晚熟的各种类型,多表现为晚熟。植株高度总体偏高,少数适中。单株有效分蘖数大多在10个以上,有效穗数变幅为6.8~30.2个,成穗率平均为70%。穗长、小穗数和单位长度着生小穗数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表现为密穗型。大部分材料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明显偏低。多数材料严重感染白粉病,仅有8份材料抗白粉病。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抽穗期缩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但小穗数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因子分析及其在作物性状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子分析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多元统计方法,国外在许多领域广为应用,但国内农学界尚未引起重视。本文结合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资料对因子分析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初步认为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育种实践,按单个因子即性状群进行选择比按单个性状选择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