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西三峡库区是湖北省长江防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是坡耕地。本文通过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农林复合经营现状及其重要性的综合分析,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产业重组;重视科技投入,培养技术人才;积极推广、发展优化的经营模式;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实行政策扶持和优惠;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湖北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了一条有效地解决鄂西三峡库区不合理坡耕地利用、粮食问题、移民安置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封照说明     
封面图片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曲溪小流域试验区一角。曲溪小流域属种归县芳坪镇管辖,属长江一级小支流,流域面心面积9.sk日。,位于三峡大坝上游8公里处,距柳归新县城3公里。该攻关项目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林业大学共同承担,1996年选定曲溪河小流域试验点,97年3月营造试验示范林,修建各种监测设施,98年3月初步完成测流堰、经流场、气象哨、固定标准地、闭合移民小区等科研设施建设,研究内容包括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兼容的防护林建设技术研究、三峡库区移民区…  相似文献   

3.
鄂西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西三峡库区是湖北省长江防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是坡耕地。本文通过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农林复合经营现状及其重要性的综合分析,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产业重组;重视科技投入,培养技术人才;积极推广,发展优化的经营模式;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实行政策扶持和优惠;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湖北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了一条有效  相似文献   

4.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由湖北省林科院和北京林业大学共同承担 ,1 996年开始实施 ,经 5年攻关研究 ,圆满完成了合同任务 ,于 8月份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验收。8月 1 0日~ 1 1日 ,湖北省林业局科教处组织华中农业大学、省林校、省林勘院及省林科院有关教学、生产、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 ,在秭归县曲溪河小流域对“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题进行现场检查验收。专家组考察了试验区攻关研究和示范样板现场 ,认真审查了专题评估报告及有关技术资料 ,认为经近 5年攻关研究 ,…  相似文献   

5.
鄂西三峡库区护坡固坎植物选择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研究了鄂西三峡库区植被现状。针对库区人多地少、坡耕地多的特点,提出了鄂西三峡库区护坡固坎植物选择的一般原则,并根据各植物的个体生物生态学特性、保土保水功能及其经济利用价值等因素,逐一筛选了适合鄂西三峡库区护坡固坎的植物。  相似文献   

6.
从鄂西三峡库区现状着手,分析了鄂西三峡库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并初步探讨了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鄂西三峡库区现状着手,分析了鄂西三峡库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并初步探讨了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湖北省坡耕地(坡度在15°以上)面积为934867.2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8.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区域分布来看,湖北省四分之三以上的坡耕地分布在鄂西山区,其中80%以上的≥25°坡耕地也分布在鄂西山区。因此,从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建设紧迫性来看,湖北省生态退耕应以三峡库区及清江流域为重点,突出对我省"两江两库"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以及其它局部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的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9.
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分布分散,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同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不同因素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初步揭示了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鄂西三峡库区小流域为单元 ,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 ,在山顶、丘顶营造各种水土保持兼用材林带 ;地埂营造固土保埂经济林带 ,沟谷、“四旁”营造护宅、护岸、护田林网 ,形成点、片、带、网相互协调综合治理的防护林体系。经过综合治理复合经营之后 ,小流域 2 0 0 3年土壤侵蚀总量为 4 75 9 5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1 4 0 8 97t/ (km2 ·a) ,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均下降了 4 1 98% ,复合经营模式的地表径流平均减少 4 0 8%~ 6 7 2 % ,主要经济林产量提高 1 6 1 0 %~ 2 4 0 4 % ,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初建以来,为定量化反映出不同林分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以端坊溪小流域为试验点,针对鄂西三峡库区6种优良林分,从林地的小气候观测及影响森林小气候的主要林分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小气候效益研究。研究表明:1.森林对林内光照、地温、空气温度、湿度及林地水汽蒸发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2.林分因子中,影响森林小气候的主要是郁闭度,平均林分高及林冠层厚度等;3.林分结构不同,对小气候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湖北省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理论与实践,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湖北省应在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信息论、控制论指导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解决人地矛盾、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鄂西三峡库区防护林健康经营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防护林健康评价、防护林健康经营技术、防护林健康经营方案编制和技术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以鄂西三峡库区为例,建立了包括气候条件、林种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数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库区生态安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4个(区)县中,夷陵区生态安全整体情况较好,巴东县和兴山县一般。库区在水土保持、林种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生态安全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构建鄂西三峡库区安全的生态系统,保障库区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鄂西三峡库区包括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等四县市。本文重点讨论生物多样性基本特点 ,保护珍稀的古老植物及三峡工程建设对动植物的影响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信息     
2004年湖北省林科院科研工作成效卓著  (1)经湖北省科技厅批准“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正式启动。(2)“濒危树种秃杉种质资源保存及利用”和“竹林土壤植物营养特性及优化施肥技术研究”两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鄂西北困难地区造林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由湖北省林科院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所与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中心、中国林科院联合开发的“苏云金杆菌油悬浮杀虫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3)“鄂西三峡农林复合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南方型杨树天牛生物生态防治技术研究”、“湖北省杨树新品…  相似文献   

17.
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东县地处鄂西山地,三峡库区腹地。随着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和三峡库区后续产业建设。交通、城镇化等建设项目涉及了许多征占用林地问题。文章从征占用林地的特点、工作步骤、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进行论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项目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三峡库区高效经济体袁玉涛1992年,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定》,为三峡库区的高效经济林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发展高效经济林,既是三峡库区进行开发性移民的有效途径,也是湖北省林业部门服务三峡和建设三峡的一项重大贡献。一、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湖北省珍稀濒危野生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提出湖北省有62种,占全国的15.97%,其中一级3种、二级24种、三级35种;鄂西北分布54种,鄂西南51种,鄂东南26种,鄂东北25种,鄂北4种,江汉平原3种;鄂西北特有4种,鄂西南特有4种,鄂东北特有3种,全省广布2种;鄂西南和鄂西北为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20.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单元 ,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建立相应的林业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对库区高效水土保持林、沿江库岸生态景观林带和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型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库区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