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冷水江市农村非农建设闲置土地的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闲置土地的制度、经济、环境、资源等因素得出冷水江市农村非农建设闲置土地是指包括在城镇范围外的1年或1年以上没有正常利用的建设用地。其类型以工矿企业用地为主,主要分布于乡(镇)所在地经济较发达村庄,环境因素是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根据土地闲置的成因,提出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土地闲置预防体系等土地利用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当前土地闲置的现状,并对土地闲置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盘活;对农村加强政策、经济支持;实行"城乡房屋一体化管理"等对策,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闲置。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处于一个新型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城市建设用地必须集约使用。作者就目前城市建设用地所存在的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大量闲置土地等问题,提出的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的途径是: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严格土地规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敷量;进行土地整理,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强化对土地执法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了"十五"期末冷水江市土地利用现状,总结了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预测了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类用地指标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进而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提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冷水江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管理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关键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土地产权的明确、流转条件和范围的界定、流转方式和年期的确定、流转程序的规范化、流转收益分配制度的健全、集体建设用地评价体系的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制度的创建,以及土地利用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结合2000~2007年山西省人口发展、建设用地增加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等情况,分析了山西省集约利用土地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山西省目前的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存在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快、农村居民点占地多、低效工业用地多等问题。应加强土地资源行政管理力度、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供地原则,同时运用经济手段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遥感技术由于自身的优越性正被逐步推广应用。为探讨一种高效、快速对村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的方法,从而获取村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本试验以高分辨率无人机所获取的正射影像为基础,通过对影像进行傅立叶变换提取变化信息,对比分析了云南省寻甸县泽铁村2015―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2015年,泽铁村农村宅基地分布零散,存在大量闲置、废旧房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道路、沟渠分布不合理等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2016年,泽铁村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宅基地分布更加集中,闲置、废旧建筑已拆除,道路、坑塘、沟渠修建更加完善、布局更加科学,显著改善了"空心村"的现象。基于傅里叶变换对低空正射影像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村庄土地利用动态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及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28-13431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内在要求。收益分配是土地流转中的核心问题。正确界定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内涵,探究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内在机理和形式,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流转方式下收益分配的矛盾及其影响,是推进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进一步规范现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制定流转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创新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农村闲置土地的界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广大农村却存在大量的耕地撂荒、宅基地闲置以及低效用地等。判断农村土地是否闲置,不仅要看土地在形式上是否被利用,更重要的是看土地的主要利用功能和使用价值或经济效益是否充分体现。提出农村闲置土地的认定思路,认为可以从闲置度和复种指数认定闲置农用地,从土地的实际利用率和时间上认定闲置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的土地管理,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对长株潭19962008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耕地的减少与建设用地的增加;2、人口是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及交通用地的增加;3、政策是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的又一重要驱动力;4、土地合理利用要以政府为主导,各方参与,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对辛集市城乡用地结构进行分析得出,辛集市城乡用地结构正在朝着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方向进行演变,但其演变的速度慢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辛集市城乡用地结构存在着非农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农村居民点用地过多,一些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辛集市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如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盘活城镇用地存量等,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用地结构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日益增加,以及人民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农村住宅用地出现大量闲置现象。而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土地管理则是为满足城镇建设土地资源需求,对闲置的公共设施用地、农村居民住宅用地进行土地增减挂钩,从而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和间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土地规划策略。因此,本文立足城镇化乡镇土地管理模式,阐述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土地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仅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广泛,是我国主要的居住形式。传统村庄内部结构大多呈无序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无序状态未能改变。村民随意选址建房,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与住房交叉布局,结构混乱;村内大量小面积零散土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对新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查阅法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通过查阅玉溪市耕地与非农用地利用现状及之间的相互转换情况资料,以及实地调查所获取的详细耕地流转情况,了解玉溪市耕地与非农用地的利用现状,耕地流转为非农用地的速度、规模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土地城市化是导致玉溪市城市规模扩展与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驱动力;玉溪市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突显。提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工作、严格执行土地占补平衡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效益的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线性规划法,基于生态功能绿当量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需要通过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目标,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减少幅度不大,建设用地中除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外其余用地均增加;为同时满足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目标,部分地类的面积有所减少(如耕地),在满足生态效益最大的同时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实现;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开展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开发整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挖掘非农建设用地的绿当量和生态服务价值是实现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效益优化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上海建设用地土壤指导限值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指导限值是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污染物浓度的指示值或警告值,可用于污染土地的风险管理和修复决策。根据上海城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和土地利用特征,利用英国的污染土地暴露评价(CLEA-UK)模型,针对住宅、娱乐、商业和工业用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制定了上海建设用地15种典型土壤污染指标的指导限值,阐述了土壤指导限值在上海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理和修复中的应用,也为建立和健全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惠水县土地利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贵州省惠水县为例,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2016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和地形图,依托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统计功能,根据收集到的惠水县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图等数据,结合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分析惠水县土地利用时空分布情况。【结果】惠水县耕地面积持续下降,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先增后略减少趋势,且变化比例相对较小,草地与建设用地呈持续增加趋势;1990-2016年,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林地与草地、林地与建设用地、耕地与草地、耕地与建设用地间的相互转换。【结论】不同种类用地的需求量,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和人口数量发展呈正相关性;经济发展会促进惠水县土地利用变化。【建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关注人口变化,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以利于惠水县土地利用调控。  相似文献   

18.
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查询法、统计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法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从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分析了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阐述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得出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导致耕地大量减少,耕地从1996年的129 286 hm2下降到2012年的84 567 hm2;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单一动态度接近7.1%.通过对广州与其他发达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天河区和越秀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增加率呈现较高水平.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广州市未来土地利用需要更好地协调各业用地之间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土地整治活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广州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冷水江市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分析了"十五"期末冷水汀市土地利用现状,总结了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预测了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类用地指标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进而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提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冷水江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的县级市——新民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需创新理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实行动态监测,建立完善土地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土地管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保持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