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旅游纪念品和地域特色鲜明,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实际情况是其消费额非常低,对目的地收入贡献很少。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总结了新疆旅游纪念品消费行为的特征,以及产生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有促销刺激、纪念品特性、文化特色、性价比4个主要因素,并据此分析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安徽省当前旅游商品市场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安徽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对策.即:建立和规范旅游商品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加大开发设计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多层次旅游纪念品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分类和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产品表现形式,提高茶旅游纪念品科技含量;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立足于市场需求,满足旅游者美好生活的需要;强化功效性,开发具有保健作用的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等四个方面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地域特色。为了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做好当地特色文化的翻译工作对传播乡村文化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乡村旅游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界定,提出地方特色文化翻译要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进行适应性转换,以产生恰当的译品,服务于文化宣传和乡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商品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镌刻着旅游者一段难忘的旅途,反映着旅游目的地特殊的文化渊源。该文以边疆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域,对乡村旅游商品研发的文化内涵做稀释、例释、解码和编制,提出“产-学-研-销”的综合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甘肃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反映甘肃独特地域风土人情,具有积极的文化旅游意义,本文通过对甘肃古代文学地域特色及其文化旅游意义的分析,提出挖掘甘肃古代文学意蕴以促进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农村地区的旅游发展现状出发,总结了广东乡村旅游目的地类型和产品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的四大模式:民俗文化型、生态游憩型、休闲农业型和红色文化型,提出了构建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因素:产业经济、乡村文化、村落风貌及开发主体,为广东农村地区和国内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旅游商品开发对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和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天柱山景区旅游商品存在政府开发重视不够、规模过小、经营主体混乱、开发深度不够、缺乏艺术性和地方文化特色等问题。可从以项目带动投资、建立游憩商业(RBD)、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突出艺术性和地方性等四方面入手,促进天柱山景区的旅游商品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我国旅游特色小镇面临许多新的建设要求。目前在产业联动、旅游化、地域文化、居民参与等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不符合全域旅游的战略要求。以江苏盐城大丰荷兰花海旅游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探讨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旅游纪念品开发过程中市场开发的程度及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提高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基于营销 4C 理论,分析了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核心要素,提出基于4C 理论的旅游纪念品新的开发模式——从推式营销向拉式营销的转变,从产品为主导向消费者为主导转变,并充分发挥政府规划、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打造有竞争力的具备明显区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11.
李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12-18013
介绍了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并从理念形象、视觉识别、行为规范、听觉识别4个角度对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整体的形象策划,将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宣传口号定为"自然与神话之旅——五女峰",并设定了公园的景区徽标、象征性吉祥物、旅游形象代言人、旅游纪念品,以期更好地发挥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优势,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研究,提出了红色旅游区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3种优势;从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恢复,设计纪念设施展示革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设计红色文化场所,演绎革命历史事件,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等方面,对河北省目前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采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8个方面的建议,以使红色旅游区更好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森林旅游业的日益兴盛,使旅游人员不断增加,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而现阶段长白山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发展旅游商品应把握突出地方特色等原则,同时综合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抓住发展机遇,发挥特长,使旅游产品兼具传统特色和时代特性,围绕长白山区的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掘内在潜力,把旅游商品开发和长白山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最大化地转变为经济优势,造福于长白山地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14.
杨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20-20622
以产业融合的视角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的融合、创新与相互促进。以寒地黑土核心区绥化市为例,概述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了非遗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可行性及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从制作地旅游、旅游纪念品开发、节庆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旅游4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业与非遗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最后为绥化市旅游业与非遗产业的融合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要深入挖掘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具魅力的品牌优势,并发挥政府的引导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类概述的基础上,结合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定性与定量评价体系。定性评价采用“三三六”评价方法,定量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帽儿山旅游资源的综合的评价结果为中级,说明帽儿山旅游资源具有开发潜力。对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则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重要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既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以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池州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构建循序渐进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内外“双导师”制、建设多元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校方与合作单位协同组织等方面对如何保障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加以探讨,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特色产业脱贫之路,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皖西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明显、基础较好。但是,两大产业的融合度不理想,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关联度不够、内生力不强等问题。应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发挥区域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生态资源、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扶持政策等综合优势,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衍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的业态,切实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  相似文献   

18.
王业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07-5110
我国中西部地区小城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保存完好的原始自然风貌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属低效型,其大部分旅游资源仍处于闲置状态。结合湖南隆回旅游资源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就其发展模式和深度开发提出了构思和建议,为我国中西部山区小城镇旅游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文旅有效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供给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滁州市文旅资源较丰富,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不高,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不够,整体形象不清晰。必须在基本理念、管理体系、资源场地、产品体系、空间载体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潜质,创新文旅融合的产品呈现形式,打造高质量且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形成全域全新的文旅产业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使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对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的调查,阐述了湿地和湿地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其分布;分析了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文化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总结了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