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花鹿大肠杆菌病,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仔鹿和幼鹿,常引起仔鹿白痢。2007年4月,五河县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糊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最终衰竭死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梅花鹿大肠杆  相似文献   

2.
梅花鹿大肠杆菌病,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仔鹿和幼鹿,常引起仔鹿白痢.2007年4月五河县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糊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最终衰弱死亡.  相似文献   

3.
梅花鹿大肠杆菌病,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干仔鹿和幼鹿,常引起仔鹿白痢.2007年4月五河县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湖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最终衰弱死亡.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化验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梅花鹿大肠杆菌病,具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诊贵州省贵阳市某动物园梅花鹿死亡的原因,采用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血涂片检查和支原体检测等方法对发病死亡的梅花鹿进行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初步诊断送检的病死梅花鹿疑似血液原虫、支原体和细菌感染,经血涂片、支原体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结果支原体检测出特异性条带,判断为阳性;血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到大量的呈齿轮状、星芒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变形红细胞,判断为附红细胞体。结果表明:造成该动物园梅花鹿发病死亡的原因为附红细胞体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人工饲养的梅花鹿生活习性与家畜不同 ,其野性强 ,善攻击 ,易受惊而奔跑 ,因此外科疾病屡见不鲜。且患病后不易进行诊治 ,常常导致鹿只死亡 ,给养鹿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 176例梅花鹿因外科疾病死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为摸清其发病规律做好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 发病情况通过对伊通、蛟河、敦化、吉林市等 8个鹿场调查 ,1999~2 0 0 0年因外科疾病死亡的梅花鹿共 176例。其中脓肿 42例 ;风湿症 2 9例 ;蹄坏死杆菌病 2 4例 ;直肠穿孔 2 0例 ;骨折 16例 ;四肢麻痹 12例 ;腰椎损伤 8例 ;锯茸失血 7例 ;顶撞死亡 18例 (其中脾破裂 4例 )…  相似文献   

6.
柳州市园林局梅花鹿场养有梅花鹿150余只,1987年11月上旬准备将部分梅花鹿出售给广东,赶鹿回圈后的次日晨,突然发现梅花鹿患病死亡,经诊断为梅花鹿泰勒焦虫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梅花鹿场位于白莲洞西南面的大山脚下。鹿只以放牧为主,舍饲补  相似文献   

7.
2006年8月,黑龙江密山市某梅花鹿场发生了急性传染病并有鹿陆续死亡,经调查连日来阴雨连绵,空气潮湿阴冷,有多头年龄不等的梅花鹿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呼吸困难,食欲废绝,严重者伸颈张口呼吸。以后周围的其它梅花鹿场也陆续出现异常和死亡现象,采取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1961年1月1日某养鹿场送到北京市联合诊断室死亡公梅花鹿一头,请求化验。经病理剖检及细菌学检查诊断系死于结核病。发病简史:死亡之公梅花鹿五岁,为该场自繁  相似文献   

9.
我市某梅花鹿养殖场于1997年6月突发以先拉稀后拉血样粪便、最后因心力衰谒死亡的急性传染病。数日内连续死亡成年梅花鹿6头。根据发病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魏氏梭菌病。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1997年4月,我市某鹿场分别从吉林省和玉田县鹿场购入成年梅花鹿60头。由于梅花鹿饲养环境的改变,正值新春改喂大量的青绿饲料,开始有1只体质健壮的梅花鹿突然出现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呆立等症状。初诊怀疑为急性肠炎。采取补液加青链霉素、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等处理方法,病情未见好转,3日内该鹿死亡…  相似文献   

10.
海门市三星镇某梅花鹿场饲养梅花鹿67只,自1999年引进梅花鹿后,从未进行任何免疫注射。2 0 0 2年6月中旬的一个早晨突然死亡1只梅花鹿,另外还发现2 0余只梅花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这2 0余只集中在相邻的4个圈舍内,离这4个圈舍大约5 0m的一排圈舍未见异常。当天中午又死亡1只,下午来我站请求出诊。鹿食欲下降,槽中有剩料,由于群养无法确定有病的梅花鹿。后病鹿逐渐发展到精神不振,吃草很少,粪便干燥,鼻镜干燥,步态不稳。有部分病梅花鹿可见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最后病鹿倒地不起,腹痛乱踢。剖检1只,可见瘤胃壁肿厚,粘膜潮红,胃壁切面有凝固…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5月 ,山西省某个体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以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排稀糊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 ,最终衰弱死亡。经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梅花鹿大肠杆菌病。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 该场共饲养梅花鹿 54头 ,1 999年 5月共有 1 1头鹿陆续发病 ,其中 3头仔鹿急性死亡 ,另有 5头病程较长 ,最终衰弱死亡。根据现场调查 ,该鹿场主要以苜蓿、谷草、树叶等为主要饲料 ,并配以一定的精料 ,全年舍饲。该场梅花鹿常年饮用渠道水 ,水质卫生较差。2 临诊症状 病鹿食欲差 ,精神不振 ,不愿走动 ,肚胀。急…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4,(2):122-123
<正>1发病情况该鹿场共存栏梅花鹿236只,全年舍饲,饲料为玉米、胡萝卜和青干草。从11月21日开始,有部分梅花鹿突然发病,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发病的梅花鹿多数死亡,也有的没有症状而突然死亡。发病21只,死亡13只,发病率为8.89%,病死率为61.9%。来我院就诊之前对发病梅花鹿曾用磺胺类药、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效果不佳。2临床症状病鹿在发病初期表现行动缓慢,离群,目光呆滞无神,食欲减退,流涎、流泪、流鼻涕。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鹿停食,有的病鹿的唇和咽喉麻痹,出现视力  相似文献   

13.
2002年4~8月,都匀市某公园观赏性梅花鹿发生慢性传染病,该病以下颌肿胀病变为特征,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解、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放线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疫病流行情况该公园饲养的观赏梅花鹿23头,一直饲养在固定的场地,运动场地低洼潮湿。据调查每年均有下颌肿大、消瘦、拒食病例发生,呈慢性流行过程,散发性发生,各种年龄的梅花鹿均有发生。2002年4月,1头怀孕梅花鹿死亡,生前病症呈下颌肿大,神经性转圈运动,病初跛行,继而后肢瘫痪,病程后期,皮肤化脓破溃,脓计流出,形成瘘管,呼吸、吞咽、咀嚼均感到困难,消瘦较快,拒食而死亡;同年8月,又…  相似文献   

14.
梅花鹿肾虫病是由冠尾线虫寄生在梅花鹿肾盂、肾脏周围脂肪和输尿管相通的结缔组织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也有少数的寄生虫会寄生在肝脏、肺脏、胸腔和腹膜等部位。该种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梅花鹿的生长,危害严重的还会导致梅花鹿大面积死亡现象发生,常呈现地方流行性,一般在温暖潮湿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15.
<正> 梅花鹿瘤胃酸中毒尚少报道。在鹿茸生长期中较常见,公鹿突然发病,死亡快,剖检胃肠弥漫性出血。现将调查报告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应激综合征是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激原)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逆反应的疾病。梅花鹿隶属于偶蹄目鹿科鹿属,具有一定的野性,在圈养情况下易发生应激反应。研究对2头因应激综合征而死亡的梅花鹿进行了系统的病理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旨在为梅花鹿应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1987年4月间,弋阳县圭峰鹿场的梅花鹿爆发鹿巴氏杆菌病。现将发病及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弋阳县圭峰鹿场有梅花鹿142头。1987年4月2日开始出现疫情,二十天内发病18头,死亡16头,其中8头公鹿。8头母鹿,致死率为88.9%。该鹿场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多数省份均有梅花鹿的人工饲养,养鹿业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梅花鹿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驯养动物,可以提供鹿茸、鹿鞭、鹿筋、鹿胎膏等药用或滋补产品。目前,梅花鹿的养殖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随着养鹿量的增加,鹿的难产病例也不断出现,但鹿的剖腹产手术却少见报道。每年春夏季的产仔季节都有一定数量的母鹿难产,因从业人员的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有限,对梅花鹿难产后的处理不及时、方式方法不当,容易导致成年母鹿及胎儿的死亡,造成经济损失。笔者近期收治了一头难产的梅花鹿,其时体内胎儿已经死亡,通过及时施行剖腹产手术成功保全了母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特种经济养殖品种的日趋丰富,梅花鹿的养殖也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每年5~6月份(产仔季节)我国都有相当数量的母鹿难产。由于基层兽医经验不足或诊疗水平有限,对于梅花鹿难产后的处理方式欠妥当,容易造成梅花鹿成年母鹿及胎儿的死亡,造成巨大的损失。我院近来收治了一头母梅花鹿难产危重病例,通过及时施行剖腹产术成功保全母鹿及一头胎儿。  相似文献   

20.
西丰县某养鹿场饲养的150只梅花鹿,发生以便血为特征的死亡病例,累计死亡15只。笔者现将发病与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