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农业生态补偿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苗  严立冬  邓远建  袁浩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789-1792
【目的】探讨绿色农业生态补偿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基于公众参与的绿色农业生态补偿市场融资渠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4个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受访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受访对象对绿色农业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受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受访者的收入水平和对绿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度与支付意愿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年龄因素对补偿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党员进行农业生态补偿的意愿相对较高。【建议】在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初期,应加大对绿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坚持以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并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制定补偿标准,逐步铺开。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生态补偿理论内涵与定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梅旭荣  杨鹏  刘静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20):4358-4369
【目的】绿色发展背景下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已成为我国农业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极为迫切的战略任务。生态补偿标准直接影响政策内部化外部效应的实际效果,重新界定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内涵,确定补偿定价的思路及依据,是提高补贴政策准确性和指向性有效途径。【方法】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及归纳和演绎法,重新定位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边界,系统划分农业生态补偿的类型与内容,尝试构建以外部效应测度为重点的定价机制,科学回答农业生态补偿“为什么补”及“补什么”等核心问题。【结果】一是科学解析农业绿色发展生态补偿的内涵:农业生态补偿是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中产生外溢效益(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补偿核心内容包含对农业资源资产保护补偿和对于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补偿两大部分。二是重建绿色生产技术产生的外溢效益与外溢成本价值,根据技术作用于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将补偿内容划分为4种类型:①资源开发建设补偿,针对环境正外部性减少和私人利益损失进行补偿;②资源保护利用补偿,针对生态资本保值和增殖行为进行合理回报;③环境污染治理补偿,针对降低环境负外部性的成本投入及损失给予报酬;④环境质量提升补偿,针对提升环境正外部性的投入及收益损失给予补偿。三是探明4种补偿类型的补偿标准核算依据,其中:资源开发建设补偿应以资源生产或维护的重置成本、资源资产预期收益及发展机会成本为依据;资源保护利用补偿应以资源保护者直接投入、发展机会成本及资源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环境污染治理与质量提升都属于绿色技术应用补偿,其补偿定价主要考虑额外生产成本、环境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及技术外溢效益价值等指标因素。【结论】我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创新,一要从绿色生产的环境贡献视角,划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边界:针对降低环境负外部性和提升环境正外部性生产行为的成本投入及个人利益损失进行补偿;二要从外部性双边界视角,确立补偿定价思路及原则:从理论研究的纵向边界和实践应用的横向边界两个方向,并结合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确定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稳农惠农的前提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实现在发展中保护,以保护促发展。通过对江苏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储备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补偿体系;重视程度不高,尚未发挥既定的补偿效果;融资渠道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投入机制等。提出了符合江苏现状的严格农业生态补偿顶层框架设计、建立农业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立多元化农业生态补偿途径、构建农业生态补偿长效保障机制、强化农业生态补偿宣传教育等政策建议,为江苏率先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参考,也为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强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8):328-332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其生产行为生态补偿的研究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保护农业资源环境。通过总结、归纳、借鉴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选取家庭农场为对象,利用机会成本法分析了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标准的设定;从生态补偿责任确定机制、补偿对象确立机制、补偿标准确定及方式选择机制3个层面构建了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从农场主、农场生产、资源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农场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对农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追求是其生产行为生态补偿的响应机制,并据此提出了应从完善土地利用制度、拓宽补偿金渠道、构建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3个方面保障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浙江畲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畲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考察,探明了突出的农业生态补偿投融资问题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结合浙江畲族地区特点,探讨了农业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的框架体系,包括建立持续的财政农业生态补偿投融资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态补偿公私合营投融资运作模式、健全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及持续灵活的农业生态补偿和激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机制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绿色农业理论与生态资本理论紧密结合,探讨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的机制与政策,以促进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的良性运营和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生态经济学和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下,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分析方法,阐释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机制与政策。【结果】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包括自然积累和人为积累两方面,人为因素在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的机制包括绿色农业生态保护机制、生态修复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的路径包括农业经济的生态化和农业生态的经济化;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的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技术政策、投资政策与管理政策。【结论】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是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基础,健全的机制与完善的政策是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农业生态受益者对农业生态保护者支付现金、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称之为农业生态补偿.农民权益的保护是农业生态补偿的具体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在补偿方式、成果转化、监管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的经验,丰富"内涵型"生态补偿方式、全面实现成果转化、完善监管制度,充分保护农民权益,进而更全面得发展农业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大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己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文章从税制、生态补偿定价机制、投资融资机制三方面着手,探讨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配套机制,提出建立流域性补偿基金并完善生态补偿定价制度,进行环境税制改革,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短短数十年时间的农业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十分显著的经济成就,但同时对 生态资源利用的过分依赖,也导致出现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为了及时有效的缓解当前农业发展 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故此应积极地加强针对农业方面的现代化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 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保护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从而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 续稳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中生态补偿的特点及策略(英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中,环境安全与生态补偿问题已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分析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补偿的一系列特征: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错综复杂,生态补偿的对象、实体、财政制度等是补偿机制建立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以及生态足迹核算,是探索生态补偿定量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倡导生态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探索生态补偿的原则,是建立新的环境管理模式,体现社会公平与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方式。同时提出了保障环境安全的生态补偿机制思路与途径。可以说,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防止资源配置失衡的重要途径,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及节约资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将生态环境外部的、非市场化的价值转化为对当地农业服务提供者的财政激励的创新性手段,已成为全球日益流行的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为充分交流和借鉴欧盟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的先进技术模式、管理经验和政策措施,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e policy,CAP)框架下德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形成的背景、现状以及对策经验等进行研究。认为德国农业生态补偿的核心要素是政府提供维持农场长期生存的专项财政补贴、制定贯穿政策过程的精细保障机制、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科学灵活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基于研究结果对健全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厘清权责关系、确定补偿标准、加快立法建设、探索多元筹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9,(3):105-106
为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综述河北省针对农业水资源、农业生产与污染、山区农业环境保护实施的生态补偿实践,分析指出其实践中主要存在区域生态协调机制缺乏、生态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无差异化和补偿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问题,提出建立区域生态协同综合管理体制,开辟多元化生态补偿途径,制定区域差别化补偿标准,加强社会化的生态补偿监督评估,形成农业生态补偿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方针,利用金融手段助力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将是必然趋势。在分析信贷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信贷助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农村主体缺乏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绿色信贷体系不够健全、农村绿色发展观念“滞后”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和补贴、完善农业绿色信贷体系、强化绿色农业发展监管、用互联网技术引导绿色生产发展等信贷助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6,(5):715-718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而生态补偿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调节方式。生态补偿是解决农业生态外部性的重要制度,根据外部性理论,政府和市场都是解决农业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农业生态补偿中占主导地位,而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则是生态补偿建立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政府补偿模式,相对而言,市场补偿机制未被很好运用。因此,需要完善市场机制,采取激励性的补偿方式,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农业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内部化。在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经验,从法律法规体系、产权、生态标志制度以及评价制度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补偿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综合阐述了河北省生态补偿实际状况,包括农业水资源、山区农业及农业生产实施等;分析了实践中存在补偿机制不健全、补偿方式单一、农户参与程度低下等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多元化补偿方式、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积极保护有助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环境协同发展.生态补偿制度能够切实解决利益分配的冲突这一根本问题,对遗产地农民因保护而投入的成本和减损的资源利益课以补偿,带动其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首先应明...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绿色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保证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统筹协调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就农业领域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进而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初步阐述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农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分析了推进绿色农业与生态文明的融合“要做什么”,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怎样才能做得到”。  相似文献   

18.
"绿色金融"--现代金融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波  陈华 《甘肃农业》2003,(11):46-47
金融业的定位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中 ,贯彻“绿色金融”理念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工具等方面 ,“绿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环节,对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真正建立一种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激励机制;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还可为绿色GDP核算提供依据。因此依据经济、生态、资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标准建立的发展方向和模式,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机制在某种意义上同扶贫是紧密联系的,但是,较贫困的家庭是否能够真正参与到生态补偿项目之中,取决于融资与技术以及交易成本这些因素的制约,尼加拉瓜马蒂瓜斯-里奥布兰科地区农牧业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印证了上述制约因素。推动贫困家庭积极参与生态补偿,应当做好融资支持、技术援助及交易成本方面的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