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选取48头杜长大三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著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夏季炎热环境对仔猪和成年母猪消化率的影响,并调查了对仔猪发育的影响.一、仔猪试验(试验一)16头供试仔猪的平均体重为40千克,其中去势公猪和小母猪各8头.以2头性别相同的猪为一饲养群,设2个试验组,每组去势公猪和小母猪各2群(各4头),合计8头.一组饲养在23±1℃的调温室内(适温组),另一组饲养在自然环境下的普通猪舍(混凝土地面)内(高温组).自由采食饲料(粗蛋白质14.54%,总能3800卡/克,自由饮水.试验期  相似文献   

3.
《饲料与畜牧》2009,(4):60-61
水解羽毛粉日粮中添加氨基酸对育肥猪的效果 本研究探讨了在育肥猪日粮中完全用水解羽毛粉代替豆粕的可行性。45头小母猪和45头去势公猪(每栏3头小母猪或3头去势公猪,每栏平均体重57.8±0.8kg)随机分5组,每组6个重复,饲喂1号育肥猪日粮。每栏试验猪平均体重达到81.0±1.4kg时,饲喂2号育肥猪日粮。玉米一豆粕日粮、1号育肥猪日粮和2号育肥猪日粮作为正对照日粮(PC),每kg日粮配方中分别含有6.1g和4.7g表观回肠可消化赖氨酸(AID)。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生长肥育阶段公、母分群饲养的母猪和去势公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日龄、体重(40.80±0.10)kg、健康的生长肥育猪256头,按照相同性别随机分成母猪自由采食组、母猪限饲组、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和去势公猪限饲组,母猪限饲组喂料量是母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去势公猪限饲组喂料量是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试验于188日龄时结束,分别于90,125,170,188日龄测定各试验组猪只生产性能、眼肌面积及背膘厚度。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选取10头猪只进行屠宰并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母猪限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最低;限饲组料重比均比其相应自由采食组低;去势公猪限饲组生产性能与母猪自由采食组接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在各阶段背膘厚度均为最高;母猪限饲组背膘厚度在试验各阶段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去势公猪限饲组在188日龄时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母猪自由采食组和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去势公猪自由采集组屠宰率和瘦肉率最低,板油最多,母猪限饲组瘦肉率最高,板油最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肉色亮度在屠宰后1 h显著高于去势公猪限饲组(P0.05),接近PSE肉的亮度;母猪限饲组肉色红度最高,去势公猪限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低于母猪和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说明自由采食的公、母猪增重最好,但料重比及肉质性状差于限饲的公母猪。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当猪能够从3种不同成分的颗粒料中作出采食选择时其是否能采食其所需的最佳日粮,特利用单独圈养的生长猪进行了一次试验。试验选用40头杂交猪(20头阉公猪,20头小母猪),其初始体重为22.0±2.1kg,在4周试验期中分成对照日粮组(C组)和选择性采食日粮组(CF组)。C组试验猪饲喂单一的全价料颗粒料,CF组试验猪能自由地从高能量颗粒料(E)、高蛋白颗粒料(P)和预混料/其它成分颗粒料(P/R)3种不同成分的颗粒料中挑选其所需的日粮。CF组试验猪利用一个分成3个隔间可同时供应3种颗粒料(每个隔间供应一种颗粒料)的长形料槽供料。所有日粮均自由采食。在采取选择性采食的方式中,小母猪所选择的高蛋白颗粒料要多于去势公猪,两者分别为222和193g/kgDM。而C组试验猪(无论小母猪还是去势公猪)均饲喂粗蛋白含量相同的日粮(即204g/kgDM;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不存在其他处理与性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照组猪的净能摄入量高于试验,分别为13.8和10.3Mj/d(P<0.001)。小母猪的净能摄入量往往低于去势公猪,分别为12.6Mj/d和11.4Mj/d。CF组试验猪预混料/其它成分颗粒料的摄入量非常少(15g/d;13g/kgDM)。CF组仔猪日增重明显低于C组(779g/d和541g/d;P<0.001)。结果显示,当3种颗粒化的日粮配料被分别加入长料槽3个隔间中的其中一个时,仔猪不能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一种日粮配料。至于试验仔猪不能选择一种最适合其需要的日粮配料是否是由于特殊的器官感觉(如口味、风味或颗粒的物理性状)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弄清了这一原因,人们就能利用此方法去研究日粮成分(如次级配合料)或不同饲料处理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用全同胞(杜X大)杂种肥育猪6头(其中4头去势公猪,2头去势母猪),按照配对试验设计,进行了饲粮添加咬乙醉(50ppm)和不添加的饲养对比试验和消化试验,为期1个月,基础饲粮含消化能3o78kcal/kg,粗蛋白质17.4%,  相似文献   

7.
近年出现了许多养猪大户和养猪场。有的养猪场可繁殖母猪达 1 0 0头以上 ,如果按1 0 0头计算 ,每头母猪每年可产仔猪两窝 ,每窝 8头 ,每年可产仔猪 1 6 0 0头。仔猪去势育肥非常麻烦。我想 ,如仔猪不去势育肥是否可行 :(1 )仔猪不去势可以减少创伤 ,加快生长速度。 (2 )许多资料记载和实践证明 ,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3)未去势的仔猪若有需要还可以作后备种猪。 (4)现在采用快速育肥 ,一般杂交品种猪从出生到出栏仅用 4~ 5个月的时间。杂交品种的猪一般 4~ 5个月才达到性成熟 ,这样对育肥影响不大。据此 ,我做了两组对比试验。这两组母猪…  相似文献   

8.
小公猪早期去势效果观察日本等国早已采取小公猪早期去势法,我国也曾有报道。本试验旨在观察小公猪早期去势对50日龄断奶增重有无影响。试验随机抽取1990年秋本场的长白和约克夏母猪所产杂交仔公猪107头作为试验猪,另取品种相同、产期与胎次相近、泌乳力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石旭东 《养猪》2003,(6):14-14
就现在普遍存在的青年母猪性成熟及经产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现象,我们于2002年在本场,进行了公猪诱情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和经产母猪断奶后发情配种的影响试验。选择本场4月龄大约克后备母猪48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头,每组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头。两组后备母猪饲养于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不同后备猪舍中,试验组后备母猪达160日龄起每天以栏为单位与成年公猪同栏接触2次,每次15~20分钟,直至初情期到来。对照组后备母猪不接触公猪。选择本场体况、胎次相近大约克经产断奶母猪32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头,每组4个重复(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猪出现咬尾恶癖的原因,我们对大白品种幼猪进行了研究。从秋季出生后于2月龄断奶的仔猪中,挑选出发育与生长强度较好的60头,70日龄时进行强度肥育。按照相似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头。各组由16头去势小公猪和14头小母猪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生长育肥猪肉品质、感官指标、肌肉脂肪酸含量及纤维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皮特兰×长白阉割公猪及母猪各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采用大麦、小麦、玉米及豆粕型基础日粮,亚麻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亚麻油,橄榄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橄榄油,试验共进行80 d。结果显示:不同猪只性别间瘦肉率,背膘厚度和肌肉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阉割公猪背膘厚度、肌间脂肪均高于饲喂同种日粮的母猪,而瘦肉率低于母猪;亚麻油组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显著低于橄榄油组(P0.05)。不同油脂日粮对各感官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亚麻油组肌肉脂肪中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橄榄油组(P0.05);亚麻油组显著增加了C18: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的含量(P0.05);橄榄油和亚麻油组中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白肌纤维均显著高于阉割公猪(P0.05),橄榄油组各纤维直径较亚麻油组有所提高。不同油脂日粮及猪只性别对肌纤维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5%亚麻油提高肌肉n-3脂肪酸的含量或亚麻酸含量。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高于去势公猪。日粮添加橄榄油可以提高去势公猪肌肉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和数量。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21,(5)
统计整理50头烟台黑猪的屠宰数据(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分析不同性别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及常规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 沂蒙黑猪主产于山东省临沂地区,是一个形成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数量多、质量好的地方优良品种.该品种从1976年开始进行系统的选育工作,到1986年已在5个地、县猪育种场建成3个品系。为了检验选育工作的进展,我们于1988年对3个系的9头主配公猪进行了后裔肉用性能测定。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猪选择与分组。试验猪选自3个系9头主配公猪所配经产母猪产生的后裔。每头公猪选3窝,每窝预选6头。60日龄断奶后,先进行10—15天的预饲,并进行编号、驱虫、去势和测定生长速度.待体重达20公斤时进行正式试验,每窝4头试验猪编为1组。3个系共用试验猪27窝组108头(期内试验猪因病淘汰3头,仅有105头数据).2.饲养阶段及日粮配方。试验猪按体重划分为前期(20—65公斤)和后期(65—90公斤)两个饲养阶段。各阶段的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见表1。  相似文献   

14.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鲁农2号猪配套系商品猪11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其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鲁农2号猪配套系商品猪11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其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择体重100 kg左右的商品猪100头,阉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宰前体尺性状、活膘及宰后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倒数3~4腰椎膘厚和倒数3~4胸椎膘厚,母猪组分别比阉公猪组降低5.97%(P>0.05)和7.32%(P>0.05);倒数3~4胸椎肌肉厚度,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7.09%(P>0.05);活体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2.67%(P>0.05);皮脂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降低3.39%(P>0.05);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1.36%(P>0.05);肉质性状,母猪组与阉公猪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双亲选配类型对各个年龄猪的屠宰品质和肉脂品质的影响。为此,将仔猪分为四组,每组30头(小公猪15,小母猪15头)。由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4,(6):27-32
试验选用40头新生仔公猪,由5头健康母猪哺乳,每头母猪哺乳去势和完整仔公猪各4头。保育期开始分别饲养,记录全程的采食量和各阶段体重;分别于20、38、85、135和185日龄采集每头猪的粪便和血液样品,用于测定粪臭素和吲哚的含量;并分析血清中雄烯二酮、睾酮(T)、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生长激素(GH)水平;育肥末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结果显示,去势对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完整公猪平均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低于去势公猪(P<0.05);完整公猪脂肪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高于去势公猪(P<0.05)。185日龄时,完整公猪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公猪(P<0.05)。各个日龄完整公猪血清中睾酮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结论:去势并不显著影响公猪的生长速率,但显著增加了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完整公猪脂肪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E—玫瑰花环试验和酸性酯酶染色法对80头肥育猪进行了T淋巴细胞的检测,其结果玫瑰花环试验的百分率为27.69土7.857,绝对值2188.99土902.5个/毫米~3;酯酶染色法39.27士8.79,绝对值3119.790士1249.654个/毫米~3。它们的差异极显著(P<0.01)。对41头去势公猪及21头去势母猪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正> 盐霉素(Salinomycin)是一种一羧基聚乙醚抗菌素,归为离子载体类。作为一种离子载体,盐霉素是肉仔鸡的有效抗球虫剂。Lindemann等(1985)报道过,仔猪饲粮中添加盐霉素具有提高增重的效果。最近,Lewis等(1990)进行了猪饲粮中添加盐霉素的试验。在猪的生长和育肥期间,饲喂玉米一大豆粉型饲粮。生长和育肥饲粮分别含16%和14%的蛋白质。每吨饲粮添加25克盐霉素。试验猪自由采食和饮水。共有25个试验组,每组10头猪(5头去势小公猪和5头小母猪)。生长阶段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盐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