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刺槐突瓣细蛾是2008年在山东省烟台市新发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严重为害我国重要外来树种——刺槐。通过预测其适生区,为高效率地做好检疫、监管和及时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刺槐突瓣细蛾在全国的11个分布点数据,并利用ArcGIS10.0从WorldClim下载1970―2000年的19个环境变量中筛选出相关系数<|0.9|的9个变量,并将其转化为MaxEnt需要的ASCII格式数据。设置模型为双对数(cloglog)输出格式,输出文件类型ASCII和线性(linear)特征。为了提高预测效果的精确性和缩小不确定的水平,在模型中设置10倍交叉验证并重复运行10次,获得平均结果。采用刀切法分析各个环境变量在模型中对潜在地理分布的贡献率,将最优模拟结果在ArcGIS10.0软件中转化并分类,即模型模拟得出的刺槐突瓣细蛾在中国的适宜指数分为4类,即非适生区、低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高度适生区,最后得到刺槐突瓣细蛾的不同程度适生区分布图。利用2050年和2070年的RCP 8.5气候数据进行投射预测物种的未来分布。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真实技巧统计法TSS的大小评价MaxEnt生态模型的精确度。【结果】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刺槐突瓣细蛾中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山东及其周边省份(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以及四川和云南局部地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至2050年,刺槐突瓣细蛾在RCP8.5气候条件下的中高度适生区范围比当前的呈整体扩大且向西南部蔓延,至2070年,在相同气候情景下该虫的适生区范围亦呈整体明显扩大且适生区北界向东北移动。而其与2050年的预测结果相比较,高度适生区小幅度减少。刀切法检测表明:年均降水量、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对刺槐突瓣细蛾的分布影响较大,其中年均降水量适宜值为382.08~1 135.81 mm,最适值为753.85 mm;最湿季度降水量适宜值为241.61~693.86 mm,最适值为464.55 mm;最冷月最低温适宜值为-16.96~6.36 ℃,最适值为-5.5 ℃;AUC和TSS值分别为0.957±0.052和0.8±3.05,表明模型预测准确性极好。【结论】通过预测结果可知,刺槐突瓣细蛾对刺槐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建议相关造林绿化和植物检疫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肉桂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肉桂枝枯病、藻斑病、粉实病、炭疽病、根腐病、白粉病、褐斑病及煤污病的病原、症状、发生规律进行描述,对泡盾盲蝽、肉桂双瓣卷蛾、肉桂突细蛾、肉桂木蛾、肉桂瘿蚊、种子小蜂虫害的危害和生活习性进行总结,并提出防治对策,为肉桂病虫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刺槐尺蛾类害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调查、采集、室内饲养与鉴定,并查阅大量文献,整理出危害刺槐的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14种刺槐尺蛾类害虫,记述每种尺蛾的国内分布和寄主,重点介绍木橑尺蛾(Culcula panterinaria)、刺槐尺蛾(Napocheima robiniae)、刺槐外斑尺蛾(Ectropis excellens)、桑褶翅尺蛾(Zamacra excavata)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为控制刺槐尺蛾类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道棕带突细蛾Gibbovalva kobusi KumataKuroko的2种新潜叶寄主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描述了棕带突细蛾的危害状、潜道特征、形态结构及生活史,并给出了潜道、成虫和雌雄生殖器照片。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公告》(2019年第20号),正式发布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成果。此次普查共确认林业有害生物有效种类信息6 179种,其中,昆虫类5 030种、真菌类726种、细菌类21种、病毒类18种、线虫类6种、植原体类11种、鼠(兔)类52种、螨类76种、植物类239种。在2006年普查已明确的32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基础上,此次普查又新增13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分别为枣实蝇、七角星蜡蚧、刺槐突瓣细蛾、悬铃木方翅网蝽、小圆胸小蠹、热带拂粉蚧、桉树枝瘿姬小蜂、椰子织蛾、木瓜秀粉蚧、双钩巢粉虱、扶桑绵粉蚧、松树蜂、日本鞘瘿蚊。  相似文献   

6.
<正>刺槐眉尺蛾(Meichuo cihuai Yang)又名刺槐尺蠖,属鳞翅目(Leplidoptera),尺蛾科(Geometrdae),眉尺蛾属(Meichihuo)。是为害刺槐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有关资料记  相似文献   

7.
化学药剂防治刺槐谷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9种化学药剂对刺槐谷蛾第1代成虫、卵、幼虫和越冬代幼虫进行了烟雾、喷雾、涂环、根施及不同浓度的防治试验。通过试验证明,除呋喃丹、涕灭威根施药效较差外,其他供试药剂均可做为防治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陕西省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甘肃省泾川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和土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林地土壤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垂直分布深度、细根表面积数量和季节动态均有一定的差异。0~200cm和0~150cm土层分别为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的主要分布层,分别有86.5%和87.6%的细根表面积分布。2007年生长季内,泾川和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但6月份安塞与泾川刺槐的累积细根表面积差异不显著。与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相比,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表现为,减小单位土体内细根表面积数量,增大细根垂直分布深度,以维持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细根表面积总量。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不同水分生态区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生长在陕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长武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地刺槐细根分布差异较大,安塞县刺槐细根平均分布深度为250 cm,长武为200 cm;安塞阴、阳坡立地上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分别是长武的5.06和8.29倍.无论是在阴坡还是阳坡立地上,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均在土壤表层0~20 cm处达到最大值,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长武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峰值出现在较深的土层,阴、阳坡均在60 cm左右.安塞刺槐细根约80%分布于0~150 cm土层中,长武集中在0~100 cm土层.此外,两地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阴坡大于阳坡.水分条件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模型S=AhB(C Dh Eh2 Fh3)可以较好地拟合两地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安塞县不同立地的拟合决定系数R2均在0.94以上,长武县在0.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刺槐尺蠖雄蛾对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非常敏感,雌蛾从羽化至死亡,均能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蛾,并不因交尾和产卵受到明显影响。性信息素粗提物对雄蛾的引诱力很强,可持效7—10天,诱蛾量的变化规律和蛾蜂期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利用性引诱进行虫情测报,可及时准确地指导防治,是综合防治刺槐尺蠖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肉桂突细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桂突细蛾Gibbovalva quadrifasciata(Stainton)是樟科植物叶部重要害虫,在漳州华安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蛹于12月中、下旬在地表落叶、杂草和树皮缝中越冬。翌年2月底、3月初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潜入叶表皮取食叶肉组织造成叶枯黄凋落。虫害在林分的上部发生重于中、下部,林缘重于林内。用50%久效磷乳油、50%甲受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常规喷雾均有良好防  相似文献   

12.
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是一种严重危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樟C. canphora的害虫。本研究在樟树梢上采集肉桂双瓣卷蛾幼虫,将其室内饲养至化蛹和成虫羽化,观察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雌蛹末端分节不明显,无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远;雄蛹在第9腹节有纵裂缝,裂缝较雌蛹长,且两边均呈半球形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近;雌蛾腹部末端饱满浑圆,腹部末端有对称黄色长毛簇;雄蛾腹部细长,尾部有整齐棕色短毛簇。以此为标准建立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雌、雄形态鉴定方法,可准确辨别性比,可以为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预测和化学生态学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刺槐林细根生长与土壤水分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06—2008-04,采用土钻法在黄土高原地区安塞县和泾川县刺槐人工林调查刺槐细根和土壤水分,发现刺槐细根表面积密度和土壤水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有相似的趋势,建立细根表面积密度和土壤水含量随土层深度和时间(月份)变化的耦合模型S=pesin(π/6 t-m).W a e-bh。经验证,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细根生长与土壤水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可反映细根生长和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模型参数a的值介于0和1之间,表明刺槐根系生长仅利用了一部分土壤水分,不会造成研究区域刺槐林地土壤的干化。  相似文献   

14.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采用生长季内连续钻取土芯法进行根系调查取样,研究刺槐细根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存在显著差异。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大于东南坡,分别为东南坡的1.58倍(4月)、1.86倍(7月)和1.24倍(10月)。同时,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都表现出10月>4月>7月的动态变化。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细根面积在各土层所占比例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坡向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无论在东南坡还是西北坡4月和10月约70%的细根分布在0~150cm土层,30%分布在160~250cm土层。7月约80%的细根分布在0~150cm土层,20%分布在160~250cm土层。不同月份间,刺槐细根面积在0~40cm土层所占比例变动较大,而40~150cm土层变动较小。刺槐细根面积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与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杨小舟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不同稀释倍数药液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于2015年5月在济源开展了人工喷雾和飞机喷雾防治杨小舟蛾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喷雾施用2 000倍液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达到95.3%以上,防治效果极佳。采用飞机喷雾施用750 m L/hm2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喷雾机进行了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及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幼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药剂浓度下,林间防效静电喷雾明显优于常规喷雾;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 000倍液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2~3龄幼虫和杨小舟蛾及杨扇舟蛾2~4龄幼虫的推荐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7.
杨树刺槐混交林细根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两树种细根在北京市潮白河沿河沙地加拿大杨 (2 7a生 )刺槐 (2 2a生 )混交林中的分解情况进行了研究 ,从细根养分循环角度探索了两树种混交协调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 :(1)加拿大杨和刺槐林木细根的分解特点不同 ,杨树细根在分解前期的N、Ca、Mg元素浓度逐渐升高 ,P、K元素浓度则逐渐降低。刺槐细根分解过程中N、P、K元素浓度逐渐降低 ,杨树刺槐混交林细根混合分解中各元素含量变化介于两树种细根单独分解之间 ;(2 )细根的N、K、Mg年归还量以刺槐纯根最大 ,两树种混根次之 ,杨树纯根最小 ;(3)混交林中N素归还量的增加有利于改善杨树的N素状况 ,杨树细根的P素归还量大于刺槐细根 ,有利于改善刺槐的P素营养 ,混交林杨树与刺槐在细根N、P养分方面形成协调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白杨小潜细蛾Phyllonorycter populiella(Zeller)、金纹小潜细蛾Phyllonorycter rin-(?)oniella(Matsumura)及白蜡细蛾Gracillariaarsenivi(Ermolaev),这三种细蛾均属于鳞翅目细蛾科,是林木和果树上的重要害虫。因为体型很小、幼期形态特征难以区别。因此,常给教学和防治上造成困难。现将三种细蛾幼期形态上的特征比较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避债蛾(Cryptothelea formosicola.Strand)属(鱼令)翅目,蓑蛾科(Psychidae),是阔叶树的严重害虫之一。几年来,大避债蛾在我区由南向北逐渐蔓延,危害甚大,严重地影响了林木的生长。据调查,我区即墨、莱阳、莱西、掖县、荣城等十多个县都有发生,以莱阳、即墨、莱西、掖县南部发生较重。一、危害情况大避债蛾食性杂,不仅为害多种林木,亦加害多种果树、农作物及蔬菜。阔叶树以泡桐、刺槐、榆树、柳树受害重,杨类次之,国槐、臭椿很轻。大避债蛾的越冬袋囊缠绕枝上,使枝条缠处缢细,损伤输导组织,影响枝条生长。初令幼虫,多集中于枝梢部、叶缘危害。虫令增  相似文献   

20.
刺槐外斑尺蛾 (EctropisexceilensButler)属磷翅目尺蛾科 ,又名刺槐步曲 ,分布在河南省安阳、濮阳、新乡、开封市等黄河故道刺槐林区 ,以危害刺槐为主 ,大发生年份可危害枣树及农作物。该虫具有暴食性 ,短时间能将整枝、整树叶片食光。在高温干旱年份 ,1年可 2~ 3次将叶片吃光 ,造成林木上部枯死 ,从主干中下部萌芽 ,给林木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1985年以来在内黄、清丰、延津等地陆续发生 ,1993年滑县林场也遭该虫危害。为控制其危害 ,安阳市先后于 1988、1995年两次利用飞机喷洒灭幼脲对受害林木进行防治 ;并对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