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社会的具体实践,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治理变革的主要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的成效显著,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发展不足的基础上,从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村基层主体行政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基层村民群众的自治权益、加快基层领导干部及群众法律意识的培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化的路程,提高基层社会法治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法治的现代化发展。基于对乡村振兴法治化的现实路径进行探究,通过了解乡村振兴法治化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对策。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化建设改革,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干部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发展。以期为相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地区的体现,对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中,主要面临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有待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热情较低、城乡社会治理水平差距大等问题。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应完善和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加强基层政府治理水平建设,提高村民参与自治的水平和热情,加强城乡社会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民间组织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村民间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推动基层的民主政治、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与稳定、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农村民间组织的兴起是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推行和农民的现实需求综合作用的结果。欲使农村民间组织在村庄治理中更大发挥积极性,政府要改变观念,与农村民间组织建立起信任合作关系;要大力吸引人才,加强农村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农村民间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民间组织的行动能力与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基层社会矛盾和多元利益冲突呈现一些新的特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实现国家社会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建设平安中国的客观需要。通过探讨培育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社会治理法律体系,培育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培育基层民众法律意识,营造基层法治文化氛围等提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民间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并参与广西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乡村的全面发展是农民的强烈愿望和诉求,农村民间组织能够提升边境地区村民文化素养、改善边境地区乡村社会风气,推进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与民主政治建设,推动边境地区生态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农村民间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应把建立和培育农村民间组织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使村民充分认识到民间组织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并加强政府对农村民间组织治理能力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从而提升农村民间组织参与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发现仍存在着基层法治人才缺乏、村民法治观念淡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当认真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价值意蕴,通过挖掘优质人力资源、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构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路径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籍以优化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的推进,各地在诸多方面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创新。其中,倡导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已逐渐成为趋势。政府、企业、社群精英等作为新的治理力量正逐渐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类参与主体发挥着不同作用。其中,从各类参与主体的属性来看,可将基层治理模式分为3种:主要由政府参与的行政主导模式、主要由企业参与的分利共谋模式、主要由社群精英参与的协商共治模式。构建这3种基层治理的分析框架,并运用相关案例对其分析比较,由此探讨多元主体在参与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作用及相关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水平依然存在不足,和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 此需要长期坚持,努力将涉农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将农民各项权利进行明确、将普法的形式进行创新,积极培育农村法 治文化;加强基层干部法治的观念,改变基层政府的执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法治乡村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本文结 合我国乡村法治化治理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如何加强乡村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10.
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城市魅力及城市品质、城市文化提升有重要意义。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发展,可以从法治化、多元化、智能化、规范化、专业化五个方面着手:强化城市管理顶层设计,推进精细化管理法治化进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加快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标准,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化;建立高素质城市管理队伍,保障城市治理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黑龙江省在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农村老年人居多、农民法治意识有待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法治思维不强、乡村专业法治人才紧缺、乡村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困境。因此,黑龙江省要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需要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加强专业法治人才的培养、完善涉农法律法规等措施来破解乡村治理法治化中的困境,以便更好地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效能,加快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业科学》2019,(14):264-266
正确理解和处理乡村振兴与法治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蕴涵着独特"法治基因"的村民驱动型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法治化的新路径。这一发展模式启示:必须通过尊重村民基本权利、规范有序参与治理、提升主体自治能力、优化基层权力结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具体工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3.
对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当前在治理中存在的困境,并针对性地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维稳机制、法治化与制度化、整体与局部治理、治理成果共享等方面,就消解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路径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基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治理法治化中,有利于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形成优良的乡村治理法治化体系。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治理主体权责不明确、治理规范关系不协调、治理过程运行不规范、治理环境不充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构建基于共同体理论的乡村治理法治化体系,明确治理主体的权责,完善乡规民约,形成协调统一的治理规范关系,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乡村问题,实现“法治、德治、自治”三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党组织在其中所起到的领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有助于推动依法治国和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党的领导作用发挥意义较为深远,同时也是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的首要前提,与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基层治理法制化角度上来看,推动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需要坚定不移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努力打造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基于此,本文就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法制化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剖析和阐述,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由人民群众自发创造的宝贵基层治理经验,是党建引领下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样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成果之一。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法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完美结合的中国典范,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化是传承发扬这一“传家宝”的重要举措,是“枫桥经验”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之一。通过建立完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预防性法律制度、“数字+法治平台”等多项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法治化的进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建议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党建的法治化执行力,抓紧抓实诉源治理、诉调衔接,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加快出台多元化纠纷机制的国家立法,善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普法教育效果,培育全民信仰法律、善用法律的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乡村基层治理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为了探索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的实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观察,研究了乡村振兴和乡村基层治理的关联性以及我国当前乡村基层治理的现状。研究表明,基层治理发展模式创新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实现路径的核心内容,在进行基层治理发展模式创新时,要求注重协同治理和多元主体参与、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顶层设计和创新机制的建立。在具体措施方面,应加强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也需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同时构建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治理主体范畴已成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凭借区域与文化的组织特性,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在基层具体公共事务、公共服务与产品、基层民主管理等基层社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参与空间。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面临行政化倾向和管理体制缺陷、参与制度化缺失、参与动力不足等瓶颈。因此,从参与体制机制、制度规范、参与平台、激励扶持等方面设计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路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组织是农民参与党建、乡村治理的桥梁,承担着吸纳与培育精英发展与建设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重任,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基层党组织因受农村软硬件条件等多方因素的制约,使其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单一,未能在吸纳、培育精英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但这也给乡村治理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本文通过对黑河市爱辉区所辖农村乡村治理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吸纳与培育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以期推动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44-246
建设法治乡村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法治乡村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农村法律制度、健全农村法治化发展有着显著意义。目前,乡村中存在着基层权力行使不规范、法律规章不健全、乡村治理方法落后、法律服务不健全的问题。应通过强化基层权力使用、完善法律规范、创新乡村治理方法、构建多元化乡村法律服务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