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柑桔体细胞杂种对柑桔脚腐病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1945]是我国的名贵药材之一,与三七有关的各种病害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根结线虫危害三七,引起三七根结线虫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一种名贵药用植物,主产于云南文山,性喜温暖阴湿。三七园遮光阴湿的环境利于蛞蝓(Agriolimaxagrestis)生长。本文就三七园蛞蝓发生危害与药剂防治报道如下。1 危害情况蛞蝓以成虫危害三七  相似文献   

3.
三七病毒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Panax notoginseng)又名田七,金不换,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主产云南文山、砚山、西畴县和广西靖西、那坡、德保等县.三七病毒病分布于三七各产区,危害各龄植株.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病率逐年增加,对生产构成明显的威胁.1999年该病暴发,多数三七园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个别严重的三七园已出现整体被毁灭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直至今日三七病毒病在国内外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4.
三七黑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 urk.) F.H.Chen]属多年生阴生植物,生长环境特殊,易感染多种病害。其中三七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Whetz是三七园中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文山三七因该病的危害常年损失10%,严重时达70%以上。据报道,该病原还可引起人参黑斑病及多种植物叶斑病[1,2]。了解病原生物学特性是控制病害的基础,为此,作者对三七黑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 .M ey)别名白三七、竹节人参、竹鞭三七、土参等,是五加科植物,野生于我国西南地区,原产地为湖北恩施州宣恩县椿木营。竹节参的主要药用成分是16种皂甙,具有北方人参滋补的功能,兼有南方三七治疗跌打损伤之功效。其总皂含量达135郾%~206郾%,远高于人参(21郾%~57郾%)和三七(63郾%~109郾%),是1种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名贵中药材。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经过近10年的科技攻关,现已训化成功,随着其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由在林中零星生长转为大面积种植,必然使一些病害也相应地伴随发生。笔者从2002年起对竹节参…  相似文献   

6.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材,但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发展,轮作是生产上最常用且有效的缓解措施.本研究在三七收获后的土壤上轮作茴香,通过测定轮作土壤水浸液对三七存苗的影响来评价轮作对三七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并从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面深入阐释轮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制.结果表明,茴香轮作后的土壤水浸液可以显著提高三七的存苗...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了我国三七用药的登记数量、产品剂型、毒性级别及变化趋势,针对当前三七所使用农药登记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七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训学 《植物医生》2009,22(1):23-24
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为名贵的中药材,该品生长期长,病虫害比较多,目前已知的有30多种,其中有些对三七威胁很大,因此,做好三七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保证三七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三七的病虫害全年都发生.现介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三七病毒病的发生及病毒种类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文山市、昆明市、红河州、曲靖市的三七主要种植区进行病毒病调查及相关病毒检测,发现病毒病在上述地区均有发生,年平均发病率均在5%以上,且种植年限越长发病率越高,已成为三七上仅次于根腐病的主要病害。三七病毒病症状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白化、黄化、褪绿、斑驳、皱缩、卷叶和坏死等。利用PCR/RT-PCR对2011年~2015年,以及2017年采集的466份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侵染三七的病毒主要有三七Y病毒(Panax virus Y,PnVY)、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及其卫星(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betasatellite,TYLCCNB)、三七A病毒(Panax notoginseng virus A,PnVA)和烟草扭脉病毒(tobacco vein distorting virus,TVDV),基中PnVY为当前为害云南三七的优势病毒,TVDV在三七上侵染为害系黄症病毒科成员侵染人参属植物的首次报道。PnVY、TYLCCNV、PnVA和TVDV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1.5%、31.9%、10.7%和7.0%,存在PnVY + TYLCCNV、PnVY + PnVA以及PnVA + TVDV复合侵染的现象,复合侵染的检出率分别为20.6%、3.4%和0.3%。未检测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病毒、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病毒,以及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中除TYLCCNV以外的其他病毒。  相似文献   

10.
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中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GC-ECD)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 及三七茎叶对其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三七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3~12.8 d;叶面施药后,其可被三七茎叶吸收并迅速向下传导至根部,且主要集中在须根中。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不同部位之间的最终残留量存在差异,依次为花>须根>块根。于三七病害发病初期 (通常在三七开花前的营养生长期)施用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用量为有效成分67.5 g/hm2, 施药4次,间隔期为7 d,距最后1次施药后间隔28 d收获的三七块根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RQ)仅为0.21%,处于安全水 平。建议在使用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防治三七上的病害时,用药量为有效成分67.5 g/hm2, 最多施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28 d。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