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民工婚姻社会工作介入是针对农民工婚姻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即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和家庭治疗,介入到家庭婚姻生活中去,协助家庭成员处理所遇到的性、结婚和离婚、生育、抚养、赡养、家事管理等问题,从而缓解农民工婚姻问题、化解农民工婚姻危机。推进社会工作者对农民工婚姻社会工作介入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大力宣传社会工作,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确立明确的服务目标,关注农民工多方位的需求;巧用多种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农民工化解婚姻危机;对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健全社会工作模式,实现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婚姻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因素、经济发展和家庭观念的嬗变是当前我国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增加离婚成本、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婚姻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赡养案件仅次于离婚案件,已位居第二位。赡养案件的增多反映出赡养老人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应引起重视。当前赡养案件的特点:发生在城郊和农村经济发达富裕地区的多,占此类案件85%;孤寡年老体弱居多,占此类案件98%;老年人要求快...  相似文献   

4.
《百姓》2002,(1)
现代人似乎喜欢什么都反着做,当婚内分居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离婚同居也居然渐渐形成新的风尚。为寻求独立的生活空间,有的夫妻选择了婚内分居,有的干脆选择了离婚,但离婚却不离家。结婚分居,离婚同居,这是一个二律背反。结婚分居:不是婚姻出了问题不是婚姻出了问题,也不是天各一方,无法团聚,没有客观上的阻碍,纯粹是主观上的决定。分居只是一种状态,一  相似文献   

5.
熊小红  刘斌 《农业考古》2006,(3):299-302
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的流失,直接导致了农村离婚妇女的身份和生存危机,束缚了农村妇女的婚姻自由,进一步滋长了农村重男轻女的生育观,为农村社会的稳定注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就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利的流失状况、主要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对保护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流失较为严重,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农村离婚妇女的自身素质、村干部的行政意识、国家政策法律的漏洞、村规民约的威力以及社会历史观念几方面因素影响所致.近阶段,我国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根源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消除,政府主要应从法律、制度、经济、社会观念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对农村离婚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土地权益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7.
“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今年上半年,上海、青岛陆续在婚姻登记处贴出了这样的告示.在南京,因为房子限购、孩子上学等种种问题,不少夫妻也遭遇离婚困境.为了应对汹涌而来的离婚潮,南京办理婚姻登记业务量最大的鼓楼区婚姻登记处,遇到人多时,不得不临时启用离婚“限号”措施,即排队预约领号牌,当天的号全都发放完毕,超出的第二天再来排.这也是南京首次对离婚实施“限号”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的离婚案件中,妇女权益难以保护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农村离婚案件中妇女权益受侵犯的表现形式出发,从历史、社会、经济、法律建设等多角度分析离婚中妇女权益受侵犯的原因,最后提出帮助农村妇女提高诉讼能力、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加强对女方的保护、给予妇女适当的补偿、完善离婚后的扶养制度等一系列对农村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雪梅 《当代农业》2014,(24):64-64
如今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很多夫妻间缺少信任,婚姻中的"正能量"严重不足,从而引发了家暴、出轨、离婚等各种婚姻问题。现代婚姻要想长久,需要5种"正能量"。彼此宽容和信任如果说男女最初走到一起是靠爱情,那么婚后的长久、稳定与和谐就得靠彼此的宽容与信任了。这是婚姻幸福的基础,决定了婚姻的宽度和长度。遗憾的是,当下社会诚信普遍缺失.人与人之间充斥着猜疑,婚姻家庭也难免其扰。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市T镇为例,对农村老年妇女养老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村老年妇女在经济来源方面以子女赡养费和社会养老保险金为主,总体水平较低;在生活照料方面,农村老年妇女的日常生活缺乏专有人员照料;在精神慰藉方面,子女家人甚至邻里在老年妇女的精神慰藉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但老年妇女日常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由此,提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加强子女对老人的赡养意识、完善社区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同意离婚并就子女抚养、夫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书面形式。按婚姻法、婚姻管理条例等规定,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人口大规模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和城乡的流动日益频繁。随着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许多农民工家庭出现夫妻长期分离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家庭发生婚变的问题日趋严重。农村离婚卒不断增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系列影响。农民工的婚姻状况不仅关系个人的家庭幸福,也关系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分析农民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产生婚姻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对农民工婚姻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因赡养问题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我国现行赡养法律制度对保障老年人权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农村,目前这种建立在对人的信任基础上的法律制度不能很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适合农村的养老法律制度应该是建立在对财产信任基础之上.因此,本文在对现有赡养法律制度和农村实际养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赡养法律制度,建立农村新型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压力和婚姻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城市化和农村社会变革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因而出现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群体。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和所面临的婚姻危机,探讨并提出了缓解她们的精神压力、维护婚姻状况的一些措施。这一问题关系到女性权益保障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相似文献   

15.
问:3年前,我与前妻离婚后与李某再婚,后因再婚妻子的子女嫌弃不愿赡养,我只好另租房独自居住。前妻所生子女认为我把积蓄都花在再婚妻子那边,没给他们留下财产,既不来看望也不赡养年老又多病的我。请问:我能起诉前妻所生子女要求他们赡养吗?  相似文献   

16.
北洋政府时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婚姻关系亦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法律层面来说,女性获得了离婚权,但事实上它未能真正发挥实效,当时的女性想要通过离婚实现独立自主的愿望仍然难以实现。这种有权却无法自由行使的现象,与北洋政府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虽然离婚自由的观念对当时的部分女性产生了触动,但是影响的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即使法律赋予了她们离婚权利,她们也无法鼓起勇气主动提起离婚,社会现实迫使她们以或委曲求全或冷静务实的态度来面对不幸的婚姻。只有整个社会意识的进步、女性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地位的提升,女性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离婚权的愿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婚姻家庭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本文运用个案访谈、问卷调查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的基础上探讨农村不同群体在择偶观念、婚俗观念、性观念、生育观念、离婚再婚观念上的变化.从中发现现代农村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社会问题,如婚姻道德义务弱化,婚姻家庭稳定性下降,农村青年结婚成本增加等.最后给出一些社会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妇女的生理特点和我国妇女的收入状况等,我国法律赋予了妇女在离婚时享有诸多受保护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点: 1、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中止妊娠的特定时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离婚的方式有两种,即行政程序离婚和诉讼程序离婚,行政程序离婚的法定条件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且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实际上采用的是婚姻关系破裂标准。诉讼程序离婚的法定条件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但婚姻关系是否破裂,破裂程度的标准难以把握。同时,以夫妻感情破裂作为准予离婚的标准不十分符合我国当前婚姻状况实际,有悖婚姻自由原则。从婚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婚姻观,我国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和离婚司法实践来看,以婚姻关系破裂作为诉讼离婚的法定条件更为适当,科学。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妇女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目前一些研究关注了局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在心理压力、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社会支持和婚姻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还缺乏跨区域的比较研究,缺少对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问题原因的深层探讨以及有效的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