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品质所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鉴于倒伏性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的抗倒伏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综述了对倒伏类型的划分,归纳为茎倒(折)、根倒和根茎复合倒伏三种类型,并对评价抗倒性的方法和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禾谷类作物倒伏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鉴于倒伏性对产量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玉米发生倒伏的频率逐年增加,给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倒伏发生的程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50%,个别严重的情况近乎绝产,防治玉米倒伏是玉米栽培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攻关课题。倒伏是直立生长的成片发生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倒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它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农作物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原因是植物生长时处于风雨等自然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与植株垂直的扭力,导致植株弯曲,甚至折断。玉米倒伏给生产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外界环境、品种特性、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玉米倒伏的成因,并总结了常用的抗倒伏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一定参考。玉米倒伏是由外力引发的根或茎秆倒折的现象,可分为根倒、根茎倒和茎折3种类型。玉米倒伏后,叶片的正常分布格  相似文献   

5.
倒伏是由内外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人们在倒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创立了许多评价方法。笔者从作物茎秆的化学成分与形态结构、力学原理和QTL定位等方面对抗倒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多少与倒伏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作物的株高、茎节的长度、单茎的鲜重以及维管束的面积、密度、视野中的数量等许多形态显微结构与倒伏亦有关系;许多专家利用力学原理对多种作物的抗倒能力进行了实验,最后,对研究作物倒伏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水稻倒伏是种植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风、雹、暴雨等自然因素或外力影响,使直立生长的农作物倾斜甚至倒地。倒伏会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收割变得困难。当水稻作物倒伏严重时,会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可能导致颗粒不收。  相似文献   

7.
正作物生育进程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二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人们极为关注营养生长过旺对生殖生长的不利影响,却往往忽视:一旦植物营养生长不良,植物生殖生长健康便无从谈起。植物营养生长障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植物营养生长障碍一般包括生长过旺和生长抑制。例如苗期的"高脚苗",茎叶生长过旺,根系弱小,叶色发黄,根冠比严重失调,移栽后成活率低。又如苗期的"蹲苗"现象,茎叶生长严重受抑制,移栽后很长时间无法恢复正常生长。这两种现象都会降低作物的抗逆性,影响后期的开花结果,继而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8.
植物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提供了保障,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不受所在生态系统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长期的进化,对环境形成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若某些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超出了它的适应范围,植物将不能正常生长,使之生长变弱或损害,从而诱发病害,造成产量、品质下降等现象。而植物保护与作物虫害防治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对植物进行保护和作物虫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系分泌物对水稻及其他作物生长与品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系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器官,根系分泌物的组成与变化能够直接反映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状况。综述了根系分泌物对水稻(Oryza sativa L.)及其他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重金属胁迫下自我修复及其与品质的影响;对根系分泌物与作物生长调控及品质形成的关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品种植株性状与倒伏发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由于气象主导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水稻发生大面积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倒伏会妨碍于物质的积累而直接影响子粒的产量,同时影响子粒的品质。因此,倒伏是水稻高产和优质的重要限制因子。倒伏使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为研究影响倒伏发生的主要植株物理性状及田间生长状况对倒伏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谷子育成品种的抗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倒伏对谷子产量和品质以及机械化收获均有显著影响。为了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谷子品种,以近几年通过国家鉴定、省级审定和参加国家区试的22个谷子育成品种为试材,利用倒伏系数评价了参试谷子品种的抗倒性;通过分析茎秆性状(株高、单茎鲜重、根量、茎秆抗折力、基部4节的长度、茎秆机械强度)与品种倒伏系数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影响谷子抗倒性的关键性状指标;并以抗倒性有显著差异的几个谷子品种为代表,探讨了这些关键性状指标如何影响谷子的抗倒伏能力。结果表明:济谷14、济谷16和冀谷31的倒伏系数均<0.15,抗倒伏能力很强; M2173、济谷13、衡0950和济谷12的倒伏系数均>0.29 ,抗倒伏能力较弱。本研究条件下,谷子株高和单茎鲜重与倒伏系数呈正相关,基部4节的长度与倒伏系数呈负相关,但关系程度均不密切;根量、茎秆抗折力和茎秆机械强度与谷子抗倒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将抗倒性明显不同的7个谷子品种进行了3个关键性状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根量越大,茎秆抗折力越大,茎秆的机械强度越大,谷子品种的抗倒伏能力越强,越适合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农作物尤其对玉米是一个重要的栽培技术指标,密度对倒伏和产量有重要影响。倒折率与倒伏率是玉米生产最主要的灾害因素,近年风伴雨造成的倒伏现象频发,给玉米生产带来绝产、减产或难以机械化收获的问题。因此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倒伏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3个主要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种植,调查各品种抗倒特性,设计6个密度进行3次重复种植,旨在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抗倒性状的影响规律,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大致数量程度,明确试验品种生产应用种植密度,以期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倒伏一直是影响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应用于作物抗倒伏性已被广泛研究报道。从茎杆形态学特征和化学成分2个方面综述了乙烯利对作物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旨在为将乙烯利应用于大田作物,提高其抗倒伏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玉米倒伏成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倒伏已经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从植株特性、茎秆组织解剖特性、茎秆的化学成分、遗传分析等内在因素以及气候、种植密度、肥料、病虫害危害等外在因素综述了玉米倒伏的原因和机制,对抗倒伏措施做了介绍,指出当前需要对化学控制倒伏进行引导和促进.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简便快捷的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方法,以48个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小麦品系茎秆等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多试点抗倒性验证,比较4种倒伏指数法在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评价中的效果。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伏与株高、基部茎节特性等密切相关。其中,倒伏与第1至第3节茎秆长度、株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节茎秆的径长比、基部茎秆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株高越矮,基部节间越短,特别是第2茎节短且粗,茎秆基部弹性越强,小麦品种抗倒性越好。4种倒伏指数均与第2、3茎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茎节机械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与其他茎秆等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第2、3茎节长度和第2茎节的机械强度是上述4种倒伏指数法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的共性基础,同时各倒伏指数又有其特定的关联性状。4种倒伏指数均可有效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但从便利性及相关性密切程度方面比较,倒伏指数2和倒伏指数3鉴定的评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成熟期植株倾斜角度代表的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第1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粗度、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株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施氮对水稻群体倒伏具有重要影响。就产量来说,最高产群体一般出现在750kg/hm2的中肥区。研究认为,通过降低第1和第2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主茎理化特性与倒伏的关系及抗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倒性不同的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主茎的理化特性、株高、单株产量和倒伏情况,结果表明:中双9号的抗倒性最强,其主茎蛋白质含量最高,其他理化指标在品种间无明显区别;主茎钾含量与蛋白质、电阻率呈显著负相关;但蛋白质与含水量、粗纤维与抗折力、钙含量与单株产量、株高与粗纤维、株高与倒伏指数、倒伏指数与倒伏系数等均呈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倒伏系数(单株产量/株高×抗折强度)评价油菜倒伏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青稞抗倒伏性状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倒伏是影响青稞生产和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筛选与青稞抗倒伏性密切相关的性状并构建抗倒伏评价体系,是开展青稞抗倒伏品种选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35份青稞种质资源根系、茎秆和穗部23个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明确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的差异性。采用相关分析筛选出与青稞抗倒伏性密切相关的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完成青稞抗倒伏评价体系。【结果】 不同基因型青稞材料在同一性状间表现出较大差异,且农艺性状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农艺性状中倒伏率的遗传变异最丰富;同一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在两个生态区间差异较大,海北高寒生态区试点各基因型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各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因素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强度同青稞抗倒伏性关系最为密切,并通过抗倒伏指标构建青稞抗倒伏评价体系。青稞分蘖数过多、第三和第四茎节过长易引起植株倒伏。根干重大、茎秆重、茎秆壁厚、茎秆强度大是植株固持能力强、抗倒伏伏性优异的原因。【结论】 分蘖数、穗重、茎长、茎重、茎秆强度适合作为青稞抗倒伏性评价指标,验证结果表明抗倒伏评价体系较可靠,可用于青稞种质的抗倒伏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