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旨在分析红籽瓜种质资源形态学多样性。[方法]对51份红籽瓜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红籽瓜种质资源39个形态性状变异系数为5.37%~66.95%,平均变异系数为22.87%。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55,种子长度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最高,为2.16;种皮覆纹最低,为0.32,数量性状多样性信息指数大于质量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19.49%,第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15.32%;第三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9.55%。基于形态学的聚类分析将51份红籽瓜种质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类仅1份材料,第二类2份材料,前两类均为野生种材料。第三类48份材料,为栽培种材料。[结论]为红籽瓜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籽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深度挖掘籽瓜优异种质应用潜力,采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100份籽瓜种质资源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7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3~1.65,14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41%~35.56%,各表型性状间具有遗传相关性。以欧氏距离为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0份籽瓜种质资源聚为5大类群,其中第Ⅴ类群具有高产特性,可作为育种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提取前7个主成分,其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4.185%,可以作为籽瓜种质资源主要评价指标;籽瓜种质资源的综合得分范围为-2.78~2.86,依据综合得分排序,筛选出了3份优异籽瓜种质资源材料。本研究从多角度系统评价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可为后续籽瓜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用18个国内外西瓜品种为材料,对涉及到产量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横径,纵径和单瓜重的遗传力较低;通径分析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的顺序为,纵径>果形指数>横径>单瓜重>肉厚>叶民>果实发育天数>蔓长>蔓粗>叶宽>节位数>播种至座果天数;主成分分析前5个特征根其累计贡献率为87%,5个主成分分别称为生育期因子、源库因子、库因子.流因子和源因子,评价一个亲本综合性状优劣要求第一主成分值适当,第二、三主成分值越大越好,第四、五主成分值居中.  相似文献   

4.
文冠果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DPS统计软件,对文冠果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0.26%,根据各性状对主成分影响作用大小及主要指标组合,将12个生物学性状分为5类,分别称之为树形因子、叶形因子、果形因子、花序因子和综合因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12个数量性状聚为6大类。2种分析共同揭示了这几类因子对文冠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8份籽用南瓜材料的3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从9.85%~206.82%,平均变异系数为45.85%.在主蔓刺毛、主蔓色、叶裂程度、白斑有无、雌首花天数、瓜梗长、瓜瘤有无、瓜面蜡粉、瓜横切面形状9个性状上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超过50%;2、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8份籽用南瓜材料分属于3个南瓜栽培种,分别是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在亲缘关系上,美洲南瓜和中国南瓜近,与印度南瓜远,与传统观点相一致;3、主成分因子分析分别从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个方面说明了耔用南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质量性状的贡献率达到50.98%,确定了叶色、叶形、白斑有无、花萼形状、花蕾形状、雌首花日期、主蔓色、主蔓刺毛、瓜梗质地、瓜梗基部膨大形状、瓜溜有无、瓜面蜡粉、瓜面特征、瓜横切面形状、种子周缘、种喙特征16个质量性状是区别不同籽用南瓜栽培种的主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6.
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5%~58%;每个农艺性状和其余农艺性状中至少有1个农艺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6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累计贡献率达75.68%,第1、2主成分可视为商品瓜特征因子,包含单瓜重、瓜把形状、瓜长、瓜把长、瓜把宽、瓜肉厚、瓜瘤大小、瓜皮色等,第3~6主成分可视为植株特征因子,包含节间长、主蔓茎粗、叶形、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等。本研究为黄瓜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粗集是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数据的工具,本文运用粗糙集理论研究了红籽瓜数量性状对单瓜种子重影响程度的判别方法,算法分析简单明了,在育种方面为提高红籽瓜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红籽瓜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9份红籽瓜自交系为试材,对其植物学性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植物学性状间的相关最密切,其次是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品质性状与植物学性状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瓜种子重、单瓜种子数,其次是千粒重、单瓜重、主蔓长、叶片数。以多个性状为目标的选择育种过程中,通过控制主蔓长和叶片数,从而提高单瓜种子重、单瓜重、种仁重和出仁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统计31份苦瓜种质资源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并进行耐热性分析评价,旨在建立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及筛选鉴定指标和优良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法]连续两年在福建夏季高温环境下对31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统计苦瓜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供试苦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温环境下不同苦瓜供试材料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5.48%,第一雌花节位、瓜长、瓜形和瓜瘤形状等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9.05%~41.27%,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有利于耐热苦瓜种质资源的筛选.苦瓜产量与单瓜重、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瓜重与瓜肉厚、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植株分枝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主蔓节长呈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反映的存在信息重叠,需要综合分析评价苦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主成分分析将22个农艺性状指标归纳为7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6.654%),前5个主成分可概括为产量因子、瓜形因子、瓜瘤因子、早熟性因子和叶形因子,第六和第七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性状指标为种子性状,可概括为种子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表明,表现优于CK的有7份苦瓜种质资源,具有植株分枝性强、主蔓粗壮、叶片大、单瓜重、瓜肉厚等特性.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F=-5.802+0.004X14+0.113X7+0.169X1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筛选出单瓜重、叶柄长、瓜瘤密度、植株分枝性、叶长、主蔓直径、叶宽、瓜色、种子颜色、种子花纹和瓜肉厚等11个耐热性鉴定指标.[结论]供试的K9、K10、K11、K20、K26、K28和K29等7份苦瓜材料可作为优异的耐热种质资源进行耐热苦瓜品种的选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筛选出的11个鉴定指标可用于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快速鉴定筛选,提高耐热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0.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份苦瓜种质材料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雌花节位、雌花率、雌花开花期和单株结瓜数与前期产量极显著相关,单株结瓜数、前期产量、雌花率、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开花期与总产量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早熟因子、果实因子、生长势因子和瓜长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79.77%。为苦瓜亲本的性状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调查分析62份不同西瓜种质资源种子大小性状,包括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形指数、种子千粒重、单瓜种子数等。针对性状结果展开数据分析,以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不同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特征近似程度。种子大小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份西瓜种质资源中,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形指数、种子千粒重、单瓜种子数多样性指数均在4.20以上,呈较高多样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共检测到7个与西瓜种子长度相关的SNP位点和11个与西瓜种子宽度相关的SNP位点,其中4、7号染色体上2个与西瓜种子长度相关的SNP达显著水平,4个与西瓜种子宽度关联的SNP位点达显著水平,分别位于1、4、7、10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小豆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兴 《农学学报》2015,5(9):57-63
为了简化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30个小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6.38%~5.66%之间,其中主茎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大,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全生育期、生育后期、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主要性状可用5个主成分来表述(累积贡献率达92.3955%)。主成分聚类,筛选出单荚粒数、单株荚数、主茎分枝、生育前期、株高和百粒重6个因子来代替原有的11个性状指标,简化了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经综合评价,唐山本地的2个品种排在前2位,来自东北的几个品种位居最后。  相似文献   

13.
蓖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蓖麻Ricinus communi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蓖麻优异种质的特性及分布规律,为蓖麻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引进的40份蓖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分析了蓖麻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40份资源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类群Ⅰ为选育大果穗亲本材料;类群Ⅱ为大粒型具有增产潜力的亲本材料;类群Ⅲ为分枝多、蒴果多,小粒型材料;类群Ⅳ为丰产性较好,选育高产的目标亲本;类群Ⅴ为大穗、大粒型双重选育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将蓖麻的13个数量性状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06%;在影响蓖麻单株产量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主穗位高,其次是单株有效蒴果数、主穗蒴果数、百粒质量和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依据这些性状可以对种质资源进行早期间接评价选择。【结论】所引进的蓖麻种质类型丰富、资源间的性状差异各具特点,可作为优异种质材料供将来选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收集到的56份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皮厚、中心糖含量、边缘糖含量、中边糖含量差等7个果实性状变异性,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西瓜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皮厚、中边糖含量差等数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极差分别为4.53 kg、2.32 cm、3.00%,变异系数分别为21.74%、33.95%、26.6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7个数量性状可转化为4个综合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93.94%。以综合成分中主要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6份西瓜品种分为小果型、中小果型、中果型和大中果型4类,各类间性状上有较大差异。单果质量、果皮厚、中心糖含量和中边糖含量差4个主要指标对西瓜果实品质影响较大,育种过程中,对这4个指标进行选择有利于加速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相似文献   

15.
薄皮甜瓜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来源的34份薄皮甜瓜品种的1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形态和品质相关性状变异系数较大,是薄皮甜瓜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其中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大,达80.13%。19个表型性状可归为6个主成分,即果形因子、植株生长因子、品质因子、熟性因子、单果重因子和种子形态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0.832%。根据主成分值对供试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王海、十道梨、金巴齿、甜梨王、花脆瓜等10个品种综合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6.
东方系百合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东方系(Oriental hybrids)的28个引种百合品种为试验材料,观测构成百合品质的18个主要数量性状,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它们之间的量化关系,并对各品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相关性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百合引种栽培生产育种中应注意株高、地径、花蕾数等的选择。主成分分析将原l8个性状所有信息归纳为4个主成分,前4个成分的累计方差的贡献率为74.155%。两种分析共同揭示了百合各因子的性状组成,为筛选和培育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的红籽瓜自交系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强大的自学习功能、良好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的聚类方法,能够迅速得到聚类结果.本文基于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的聚类功能,依据6个红色籽用西瓜数量性状特征指标,将47份自交系分为4类.聚类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类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在配置杂交组合时,应尽量在不同类群问选配亲本,为红籽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棉花新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河南省2006及2007年15个春棉区试品种的植株、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4个主成分对所考察性状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0.10%,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15个参试品种从产量和主要品质的相似度聚为5大类,并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验证,误判率为13.3%。根据对各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多元方差分析,进行了各类品种的综合评价与性状改良目标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