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明确稳定性肥料在水稻玉米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玉米专用肥和稳定性肥料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性肥料施用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产上施用稳定性肥料较农民习惯显著增产9.38%,可以显著减少玉米秃尖长度,通过提高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穗粒数来提高产量。稳定性肥料较专用肥增产玉米4.21%。纯收益稳定性肥料较专用肥和农民习惯分别增收4.65%和13.66%。产投比稳定性肥料和专用肥均显著高于农民习惯,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生产上施用稳定性肥料节本增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稳定性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玉米专用肥和稳定性肥料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性肥料施用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产上施用稳定性肥料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增产9.38%,可以显著减少玉米秃尖长度,通过提高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穗粒数来提高产量。稳定性肥料较专用肥增产玉米4.21%。纯收益稳定性肥料较专用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增加4.65%和13.66%。产投比稳定性肥料和专用肥均显著高于农民习惯,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生产上施用稳定性肥料节本增效最佳。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氮磷钾复合专用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典型区的宁夏固原地区旱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复合专用肥及其用量对土壤含水率、植株生长、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复合专用肥不同用量对马铃薯株高、主茎数、分枝数、干物质产量、鲜薯产量均有影响。其中,硫酸钾复合专用肥最佳施用量为450 kg/hm2,马铃薯鲜薯产量29 520.3 kg/hm2,水分生产效率76.48 kg/(hm2.mm);BB复合肥最佳施用量为600 kg/hm2,马铃薯鲜薯产量28 106.2 kg/hm2,水分生产效率75.03kg/(hm2.mm),分别较常规施肥N225P120增产11.97%和6.61%,水分生产效率提高6.04%和4.04%。  相似文献   

4.
土壤改良剂对马铃薯水分生产效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干旱半干旱条件下,不同土壤改良剂单施及其复配对马铃薯水分生产效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研究了聚丙烯酸钾(PAA)、聚丙烯酰胺(PAM)和腐殖酸(HA)3种土壤改良剂单施和复配处理对马铃薯水分生产效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复配和单施均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0~4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增加马铃薯产量,且PAM与HA复配的增产效果最好,达32.89%。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水分生产效率,单施最高为PAA,较CK增加16.78kg/(mm.hm2),提高了20.08%,与单施PAM差异不显著;复配最高为PAM与HA,较CK增加37.79kg/(mm.hm2),提高了45.22%。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降低了马铃薯的还原糖含量,提高了马铃薯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PAM和HA复配增收效果最好,增收2 499元/hm2,其次为PAM单施,增收2 066元/hm2。【结论】综合分析认为,最佳施用技术为PAM与HA复配。  相似文献   

5.
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专用肥比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机肥、硝酸磷肥增产显著;随着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产值不断提高,以施用量450kg/hm^2为最高,分别灰2920.5kg/hm^2和4867.65元/hm^2。据测定,施用马铃薯专用肥的处理,淀粉含量普遍提高,较施其它肥料和习惯施肥高0.22%-1.61%。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化肥用量,筛选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稳产增收的新型肥料,以青薯9号为试材,探究了施用生物拌种剂、药肥、复合肥、复混肥、微生物菌肥等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肥料对马铃薯的生育期无显著影响,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效益影响显著。其中施用药肥处理和生物拌种剂处理的马铃薯商品薯率达到80%以上,分别为86.19%、81.06%;施用药肥处理的马铃薯亩产量最高,达1 924.27kg,较常规对照增产31.74%,亩净收益达906.7元,亩增收139.36元。综合考虑,施用药肥可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农户收入,在本地生产上可作为马铃薯新型肥料优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旱地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种植较露地种植平均缩短马铃薯出苗历时10.2 d,提高出苗率9.64%,增强植株长势,提高马铃薯产量36.95%,增加产值36.66%,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8.18%,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地膜的选择上,在不补灌条件下黑色地膜覆盖在增强植株长势、提高商品薯率、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增加产值提升效益上优于白色地膜,在补灌条件下应选择白色地膜覆盖;在覆膜时间上应选择早春覆膜,播种期覆膜虽然在植株长势、产量等方面优于露地种植,但由于覆膜增加费用成本、降低商品薯率的原因,出现增产减收的现象,效益降低1 272元/hm2。  相似文献   

8.
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鲜食玉米营养特性和新型肥料的供肥特性,设计施用氮磷钾养分总量360 kg/hm2为适宜用量的中心项,并采用不同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料和生物有机专用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与常规化肥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鲜食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会显著地影响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提高其指标含量;使用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处理的玉米增产幅度最高,较对照增产36.12%,纯增收增加6 606.0元/hm2;玉米收获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存在差异,施用有机无机专用肥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均高于常规化肥的处理;施用控释复合肥的土壤速效养分均高于施用有机无机专用肥。  相似文献   

9.
安定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本文开展了商品有机肥与其他4种新型肥料配合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筛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以商品有机肥和配方专用肥的施用效果最好,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大薯率、增加产量,其产量为38 800 kg/hm~2,较对照当地常规施肥方式(磷酸二铵600 kg/km~2)增产7 840 kg/hm~2,增幅25.32%。因此,在生产中,应加大对有机肥的施用,并按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施用配方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高守山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54-55,9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长效复合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一次深施复合肥比追施尿素增产,增产幅度为5.2%~9.8%。同时比一次深施加长效剂的尿素更增产。深施长效复合肥能提高玉米的生长势,同时降低玉米的空秆率。施用玉米一次深施复合肥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特别是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能提高经济效益,可增收507.7元/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缓释肥对贵州春马铃薯生物效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其轻简化栽培及"两减"、"三节"综合技术集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选择7个类型的缓释肥与普通复合肥进行对比,在相同肥料用量(N 240 kg/ha、P2O5120 kg/ha、K2O 270 kg/ha)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缓释肥对贵州春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与施普通复合肥(对照)相比,金正大、诺泰克、洋丰和施可丰缓释肥均能显著提高春马铃薯产量(P<0.05,下同),增幅为19.1%~24.6%;与对照相比,施缓释肥处理的单株产量和大中薯率分别提高2.6%~73.1%和6.6%~15.1%,以金正大缓释肥效果最佳;而西洋、沃夫特和骅龙缓释肥处理的产量出现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施用缓释肥处理的春马铃薯耕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分别提高3.8%~7.5%、27.1%~59.1%、14.3%~33.3%、8.7%~47.8%、7.0%~26.3%和8.8%~42.1%,而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7.1%~21.4%和35.6%~58.0%.[结论]缓释肥在提高贵州春马铃薯产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效果明显,但不同缓释肥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综合来看,以金正大、诺泰克、洋丰和施可丰缓释肥的增产效果最佳,可适当在该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过马铃薯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型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肥处理的薯块产量比普通肥料处理增产7.6%;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14.4%。而且能改善马铃薯的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与普通肥料处理相比,薯块中的淀粉和Vc分别提高0.2%和4.5mg/l00g,大中薯率增加3.6%;与习惯施肥相比,淀粉和Vc分别提高0.7%和4.7mg/l00g,大中薯率增加9.1%。专用配方肥还能提高养分利用率,与普通肥料相比,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7.9%、4.3%、8.8%;与习惯施肥相比,除钾外氮磷利用率分别提高26.6%和15.7%。因此,新型专用配方肥能明显提高薯块产量、品质及肥料养分利用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控释氮肥对辣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控释氮肥对辣椒有增产、改善品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效果,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产量可增加10.1%~11.8%,维生素C含量增加7.4%~8.6%,辣椒单果重和果长分别提高2.5%~4.6%和4.8%~6.8%,氮肥利用率提高10.1~12.4个百分点.在田间试验中,控释氮肥2在辣椒生产上显得更有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在宁夏南部旱作马铃薯种植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与粉垄耕作下不同钾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马铃薯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提高,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和平均累积速率分别提高了33.3%和31.0%,施钾90...  相似文献   

15.
于201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减量施用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无机肥处理相比,复混肥处理烤烟各农艺性状参数值及产量和产值均有所降低。其中,不同试验点烤烟移栽后50d和采收前1d烤烟株高分别降低2%~15%和0~3%,茎围分别减小4%~9%和4%~6%,最大叶宽分别减小0~20%和3%~11%,平均叶面积比常规无机肥处理低5%~14%和4%~8%。与常规无机肥处理相比,复混肥处理初烤烟叶产量下降了5%~15%,产值下降了6%~13%。基肥中较低的无机氮施用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苗的早生快发及烟株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到初烤烟叶的产量与产值;与复混肥处理相比,复混肥减量处理采烤前1d烟株茎围、最大叶面积和平均叶面积分别增加1%~5%、2%~12%和0~5%。同时,复混肥减量处理对烤烟产值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与复混肥处理相比,不同试验点复混肥减量处理初烤烟叶产值提高了0~8%。在较少无机氮投入的条件下袁有机无机复混肥有着较大的节肥潜力。  相似文献   

16.
滴施不同钾肥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滴灌施肥系统滴施钾肥,探讨了不同钾源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不施钾肥相比,滴施不同钾肥处理均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增加产量;滴施不同钾肥对马铃薯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差异不显著;滴施氯化钾和硝酸钾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低于滴施硫酸钾处理;而滴施氯化钾和硫酸钾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兴佳2号’马铃薯为材料,在减施化肥22.22%~50.00%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1,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微肥与化肥配施(T2,微肥6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有机无机互混肥(T3,1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T4,1500 kg/hm2)和螯合腐植酸复合肥(T5,937.5 kg/hm2)等施肥方式及常规施肥对照(CK1,复合肥1500 kg/hm2)、减量施肥对照(CK2,复合肥1125 kg/hm2)、不施肥对照(CK3)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T5、T1和T2可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T5、T2和T1产量分别比CK1增产19.82%、11.65%和8.2%,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2提高74.87%、57.75%和50.52%;CK2比CK1减施化肥25%,产量仅降低3.21%,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6.61%;各处理间干物质、淀粉、V–C、蛋白质、钾、还原糖含量等差异显著。在减施化肥25%的基础上,螯合腐植酸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或微肥与复合肥配施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的生长,较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对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3种增效复合肥(腐植酸、氨基酸及海藻酸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氨挥发、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为探究增效复合肥的高效利用并评价其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常规施肥减氮20%(CR)、腐植酸复合肥减氮20%(HR)、氨基酸复合肥减氮20%(AR)和海藻酸复合肥减氮20%(SR)6个处理。采用密闭式间歇通气法测定施肥后氨挥发通量,于水稻成熟期测产,测定植株吸氮量并计算氮素利用率。结果表明: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与CF处理相比,CR、HR、AR、SR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总量(P0.05),降低幅度为38.9%~54.7%;且与CR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AR与SR的氨挥发损失总量分别显著降低20.5%和25.8%。此外,田面水NH_4~+-N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减氮条件下田面水NH_4~+-N浓度降低,其中3种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田面水NH_4~+-N平均浓度较CR处理降低了5.5%~18.7%。减氮条件下,增效复合肥处理(HR、AR与SR)的植株吸氮量较CR处理显著提高20.0%~31.8%(P0.05)。而且,HR、AR与SR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F和CR处理(P0.05)。对比CF处理的产量,3种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的产量没有显著降低;同一减氮水平下,HR、AR与SR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R处理,增幅为4.4%~4.8%(P0.05)。研究表明,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均可有效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并具有较好的稳产效应,其中以氨基酸和海藻酸增效复合肥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腐酸对秋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黄腐酸对秋马铃薯生育期、植株形态、块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黄腐酸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LAI,提高叶片有效净光合速率、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和商品薯率,从而提高产量。施用黄腐酸后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1~3 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在复合肥减半的情况下施用黄腐酸与复合肥常量施用下的出苗期和成熟期一致、生育期相当、净光合速率无差异性,特别是固体肥和液体肥配施后产量无差异性。[结论]施用黄腐酸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降低化学肥料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5年连续监测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经济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旱地小麦科学高效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于2013—2018年在山西省洪洞县旱地麦田试验区,通过农户施肥(FP)、测控施肥(OF)、有机肥替代化肥(OFM)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OFB)4个处理,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构成,经济效益,养分吸收转移特征,肥料利用效率,土壤环境等的影响。【结果】(1)与FP处理相比,OFM、OFB处理5年平均减施化肥氮素3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17.2%—21.4%、纯收入显著提高44.3%—54.7%;与OF处理相比,OFM、OFB处理5年平均替代化肥氮素40%,增加了公顷穗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显著提高6.0%—9.8%,纯收入显著提高12.9%—21.0%。(2)OFM、OFB处理与OF处理相比,籽粒氮含量显著提高9.6%—12.8%,磷含量显著提高12.5%—17.9%;籽粒氮、磷、钾的花前营养器官转移量与花后土壤吸收量均有所提高,特别是促进了籽粒中氮、磷素的花后土壤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8.8%—50.5%,70.5%—76.2%。(3)与OF处理相比,OFM处理的钾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3.9%和6.2%。OFB处理的氮、磷肥的表观回收率显著提高48.6%和65.5%,氮、钾肥的农学效率显著提高71.3%和51.3%,偏生产力显著提高20.3%和10.0%。(4)经过5年的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肥力(有机质, 全氮, 有效磷, 速效钾)有所提高,表层土壤硝态氮残留显著减少9.6%—23.0%,且2 m土层硝态氮无明显淋溶现象。【结论】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籽粒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氮、磷素的花后土壤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最终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是旱地麦田高效持续生产和发展绿色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