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konglingcong@.com 《勤云标准版测试》2006,(5)
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六大粮食作物在各市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还针对结论和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3.
中国棉花主产区的优势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比较优势模型和中国三大棉区2006-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棉花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检验,旨在为中国主棉区提供一个动态优势比较。结果表明,在2006-2010年间,规模比较优势最高的为新疆;效率比较优势最高的是黄河中下游棉区的河南省;效益比较优势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棉区的安徽省。三大主产区均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以新疆棉区最高。 相似文献
4.
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承载着中国粮食的重要供给的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发展,其形势依然严峻,粮食丰产问题仍值得关注。分析了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北省利用现代农业手段改变粮食生产条件创新粮食生产技术从而达到粮食产量提高的实践经验,对中国粮食生产尤其是主产区依靠现代农业实现丰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粮食产品比较优势的差异及其变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近年来中国主要粮食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主要粮食产品比较优势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预测主要影响因素变动趋势的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主要粮食产品比较优势短期内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6.
河南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37(4):406-410
从生产成本、减税纯收益、成本纯收益率、劳动纯收益和市场优势等方面,对河南的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在4种主要粮食作物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据此,笔者提出河南应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大对大豆的投入力度,优化大豆品种结构,积极推进大豆产业化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作为粮食大国,我国对经济进行发展所依托动力的主要来源为粮食发展,近几年,围绕其所展开研究逐渐变得深入。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在粮食作物生产和销售领域的分析中,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节约,赋予作物更强大的竞争优势。首先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理论提出和实践应用进行说明,其次阐述了影响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发挥的因素,最后探究了粮食作物的具体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比较优势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马铃薯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西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最具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重心逐步从东北、西北向西南地区转移,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栽培模式;西北、西南和东北三个地区的马铃薯生产综合比较优势较高;经过GM(1,1)模型的预测发现,未来10年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将进一步向西南、西北地区集中,我国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区个数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播种结构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3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变化趋势。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以改进后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测定了河南省各地市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稻谷和薯类)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中,只有小麦和玉米具有比较优势,稻谷、谷子、大豆和薯类都不具有规模优势;小麦、谷子、薯类具有明显效率优势,稻谷、玉米、大豆具有较弱效率优势;小麦、玉米具有综合优势,稻谷、谷子、大豆、薯类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合当前河南省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面临的形式,并提出了调整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广西的区域划分方案,将广西划分为桂东、桂西、桂南、桂北、桂中地区五大区域,并从粮食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与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2个方面阐述了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特征。依据《广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剖析了广西各区域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桂东和桂北地区综合优势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增加量较小,粮食生产优势正在逐步减弱,粮食生产重心正向桂中和桂南地区转移。为解决广西粮食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各区域应该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期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宁夏种粮大户及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现状,统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有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这为部分农户承包土地、进行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性.本文从调查福建沿海某地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入手,分析了这些发达地区农业实行规模经营的可行性,并阐述了实行规模经营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利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证种粮者的积极性,稳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利益的补偿力度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分析了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内涵及特点,明确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主体和客体,明确构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目标、方式以及实现途径,建立比较完善的补偿机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