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以中华大蟾蜍蝌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一种混配除草剂中的两种有效成分氰氟草酯和精噁唑禾草灵对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表明,精噁唑禾草灵对蝌蚪的毒性大于氰氟草酯。氰氟草酯对蝌蚪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3.08、40.33和38.20mg·L^-1,精噁唑禾草灵对蝌蚪24、48和96h的LC50分别为8.17、7.40和6.85mg·L^-1。氰氟草酯和精噁唑禾草灵共存对蝌蚪24、48和96h联合毒性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39,-0.33,-0.30,均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炔草酸、精吡氟禾草灵、氰氟草酯、烯禾啶和苯草酮具有耐药性,而对烯草酮和吡喃草酮敏感。早熟禾生物型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活性显著高于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IC50值为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IC50值的10.46~11.98倍;早熟禾ACCase氨基酸序列1 781位点存在亮氨酸/异亮氨酸的多态性现象,而亮氨酸的存在是其它禾本科杂草对ACCase抑制剂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ACCase基因表达量为日本看麦娘的4.67~7.37倍。早熟禾与日本看麦娘的ACCase活性、基因序列及基因表达量差异可能是导致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具有耐药性的靶标酶机理。  相似文献   

3.
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炔草酸、精吡氟禾草灵、氰氟草酯、烯禾啶和苯草酮具有耐药性.而对烯草酮和吡喃草酮敏感。早熟禾生物型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对精嗯唑禾草灵的活性显著高于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IC50值为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IC50值的10.46~11.98倍:早熟禾ACCase氨基酸序列1781位点存在亮氨酸/异亮氨酸的多态性现象,而亮氨酸的存在是其它禾本科杂草对ACCase抑制剂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ACCase基因表达量为日本看麦娘的4.67~7.37倍。早熟禾与日本看麦娘的ACCase活性、基因序列及基因表达量差异可能是导致早熟禾对精嗯唑禾草灵具有耐药性的靶标酶机理。  相似文献   

4.
异恶草酮对三叶浮萍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叶浮萍为对象,研究了异恶草酮对其生长及体内色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异恶草酮对浮萍生长抑制的24 hIC50为8.86 mg/L4、8 h IC50为5.21 mg/L7、2 h IC50为1.92 mg/L、96 h IC50为1.66 mg/L,对浮萍体内叶色素的影响作用呈良好的浓度(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浮萍体内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减少,且叶绿素a/b值也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从长期受精噁唑禾草灵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了精噁唑禾草灵降解菌T-1,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同源性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菌株T-1能够以精噁唑禾草灵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在5d内对50 mg· L-1精噁唑禾草灵的降解率可达95%以上.T-1降解精噁唑禾草灵的最适温度为37℃,而其在pH5~11的范围内对50 mg· L-1精噁唑禾草灵的降解率均可以达到85%以上.经LC-MS鉴定Acinetobacter sp.T-1降解精噁唑禾草灵的主要产物为精噁唑禾草灵酸,表明菌株T-1对精噁唑禾草灵的降解是通过断裂其酯键形成精噁唑禾草灵酸和乙醇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3种除草剂的联合作用类型及最佳复配比例,本文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混配对稗草、千金子、陌上菜和异型莎草的生物活性,并采用Cobly法评价三者混配的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表明,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对水稻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表现为加成效应,其中噁唑酰草胺18 g/hm~2+氰氟草酯15 g/hm~2+五氟磺草胺9 g/hm~2组合防治稗草、千金子、陌上菜和异型莎草时(E-E_0)/E值较其他组合稍高。由于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3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效果具有互补性,因而推荐其复配时有效成分质量比例为2∶5∶1。  相似文献   

7.
通过药效试验表明,10%氰氟草酯·精噁唑禾草灵EC 20~80g/667m2对水稻直播田中的禾本科杂草稗草、千金子有良好防效,防治效果与剂量成正比,推荐用量40g/667m2、60g/667m2对水稻安全,对稗草、千金子15d、30d株防效和30d鲜重防效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硬草为测定对象,在室内评价9种助剂对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的增效作用,以期找到麦田禾本科杂草除草剂的高效增效剂。结果表明,添加伴宝、锐超麦助剂、有机硅、机油对2种除草剂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可使精噁唑禾草灵防治硬草药害级别提高1~3级,炔草酯防治硬草药害级别提高1~4级;阿维菌素对炔草酯有增效作用,药后14 d可使硬草药害级别提高1~4级,但对精噁唑禾草灵有拮抗作用,药后7 d硬草药害级别降低1~2级;2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甲酯油对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除草作用影响差异较大,药后14 d甲酯油A可使精噁唑禾草灵药效降低1~2级,炔草酯药效提高1~4级,而甲酯油B对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药效影响不大。对硬草鲜质量抑制作用测定表明,药后21 d,伴宝、有机硅等能够显著提高精噁唑禾草灵对硬草的鲜质量抑制率;锐超麦助剂、有机硅可将炔草酯90 g/hm2对硬草的鲜质量抑制率由86.66%提高至90%以上。对比药后7 d和14 d硬草药害级别目测结果表明,增效助剂主要通过延长除草剂对杂草的持效期来增加对杂草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氰氟草酯对泥鳅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除草剂氰氟草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对象,研究氰氟草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组织形态学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氰氟草酯对泥鳅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7.254 4、7.102 3、6.809 3、6.623 7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042 3 mg/L。生理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组(1.324 8 mg/L)氰氟草酯染毒1 d,泥鳅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大,3 d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大;低质量浓度组(0.662 4 mg/L)氰氟草酯染毒7 d,SOD、CAT基因表达量最大,3 d时GSH-Px基因表达量最大,与对照(0 mg/L)相比差异显著。整体上,SOD、CAT、GSH-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组织形态学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泥鳅暴露于低质量浓度(0.662 4 mg/L)氰氟草酯5 d时,出现肝脏细胞间隙变大现象,7 d时出现细胞肿大及细胞空泡化现象;暴露于高质量浓度(1.324 8 mg/L)1 d时,出现肝脏细胞间隙变大及细胞空泡化现象。随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肿大及空泡化情况加深,同时出现核固缩现象。表明,氰氟草酯对泥鳅具有一定毒性,造成肝脏抗氧化酶系统和组织细胞的损伤,应适量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10.
邓钦阳 《广西农学报》2009,24(1):11-13,16
通过药效试验表明,10%氰氟草酯·精噁唑禾草灵EC 20~80g/667m2对水稻直播田中的禾本科杂草稗草、千金子有良好防效,防治效果与剂量成正比,推荐用量40g/667m2、60g/667m2对水稻安全,对稗草、千金子15d、30d株防效和30d鲜重防效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与对硝基酚(p-Nitrophenol,p-NP)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的联合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BPA、p-NP对泥鳅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和最小全致死质量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间距将BPA与pNP分别设置5个质量浓度(BPA:4.8,5.8,6.9,8.3,10.0 mg/L;p-NP:11.6,13.6,15.8,18.4,21.5 mg/L)处理泥鳅,同时设空白对照(加蒸馏水),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10条泥鳅,试验开始后,连续8 h观察泥鳅的活动、中毒情况及体色变化,每24 h统计1次泥鳅的死亡率,计算 24,48,72 和 96 h 泥鳅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按 BPA与 p-NP 单一毒性 96 h LC50值进行毒性1∶1的联合毒性试验,并采用 Marking 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AI)法评价 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24,48,72 和 96 h 时,BPA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 8.31,8.02,6.95 和 6.43 mg/L,p-NP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19.25,17.58,17.04和14.70 mg/L。不同染毒时间下,BPA与p-NP对泥鳅的联合毒性作用AI均小于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AI的绝对值逐渐变小。【结论】BPA与p-NP均为高毒性污染物,且前者比后者的毒性更大;二者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拮抗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水体环境监测中废水排放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在单离子急性毒性试验中,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毒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32mg/L,而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96mg/L。当Cu2+和Cd2+共存时,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24mg/L,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19mg/L,2种金属离子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废水排放中,不但要考虑单种金属离子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而且要重视2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时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LAS和百螺敌两种污染物对泥鳅的联合毒性效应及机理。[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百螺敌(三苯基乙酸锡)对泥鳅的单一与联合毒性,并采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两者的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单一毒性试验表明,百螺敌对泥鳅为剧毒级,LAS对泥鳅为高毒级。LAS对泥鳅单独作用24、487、2和96 h的LC50及安全浓度分别为22.4702、0.4081、9.3641、8.698和5.050 mg/L;百螺敌的相应数值为1.425、1.215、0.9380、.800和0.265 mg/L。联合毒性试验表明,LAS-百螺敌对泥鳅联合作用24、487、2和96 h的AI值分别为0.113、0.2350、.231、0.521,表现出协同效应,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研究LAS-百螺敌联合毒性对探讨两者对水生生物作用的机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地区Pb、Zn的急性生物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喀斯特地区具有大量的石灰盐岩,水体中富含Ca2+、Mg2+,会对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产生拮抗作用,对金属元素Pb2+、Zn2+的单一毒性和联合生物毒性效应以及分别以不同浓度的Ca2+、Mg2+与Pb2+、Zn2+混合后对隆线溞的致死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2+、Zn2+浓度均为5 mg/L时,96 h LC50分别为0.1605 mg/L、0.3780 mg/L,Pb2+∶Zn2+(1∶1) 以5 mg/L相同浓度混合液96 h LC50为0.1476 mg/L,Pb2+、Zn2+间存在着一定的毒性加和作用;Pb2+、Zn2+等浓度混合液再分别与20、40、60、80、100、120 mg/L的Ca2+和5、10、15、20、25、30 mg/L的Mg2+混合后,其96 h LC50分别升至0.3915~0.5301 mg/L与0.1687~0.3557 mg/L,Ca2+、Mg2+均对Pb2+、Zn2+的毒性有拮抗作用,并且Ca2+的拮抗作用大于Mg2+.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采自养殖池塘的黄丝藻藻华染毒,分时采样,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a(ChII a)含量,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24、48、72、96 h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551、4.543、3.646、2.898mg/L 和13.712、9.858、8.680、5.114 mg/L。随着浓度的升高,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的毒性越来越强,浓度为2.40 mg/L 时黄丝藻ChII a含量、SOD、CAT 活性较低,而MDA 含量较高,说明此时黄丝藻细胞已经完全解体。浓度为0.42 mg/L 时,各个测量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低浓度两种除藻剂96 h内对黄丝藻的毒性较小。结果说明两种除藻剂都可以抑制或者杀死黄丝藻藻华,并且硫酸铜对黄丝藻藻华的毒性较异噻唑啉酮强。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浓度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采自养殖池塘的黄丝藻藻华染毒,分时采样,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a(Chll a)含量,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24、48、72、96 h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551、4.543、3.646、2.898mg/L和13.712、9.858、8.680、5.114 mg/L.随着浓度的升高,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的毒性越来越强,浓度为2.40 mg/L时黄丝藻Chll a含量、SOD、CAT活性较低,而MDA含量较高,说明此时黄丝藻细胞已经完全解体.浓度为0.42 mg/L时,各个测量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低浓度两种除藻剂96 h内对黄丝藻的毒性较小.结果说明两种除藻剂都可以抑制或者杀死黄丝藻藻华,并且硫酸铜对黄丝藻藻华的毒性较异噻唑啉酮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重金属Cd2+及它们共存时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S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S、Cd2+对蝌蚪的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4.43、4.21 mg/L.在单一毒性试验基础上,应用相加指数法按毒性单位1∶1和浓度单位1∶1分别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乌苏里拟鲿对盐度、碱度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直线回归法和概率单位法分别研究了盐度(S)和碱度(ALK)对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的急性毒性作用,并采用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评价了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盐度对乌苏里拟鲿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51、11.57和9.81‰,其安全浓度为2.97‰;碱度对乌苏里拟鲿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岛)分别为32.10、24.37和13.76mmol/L,其安全浓度为4.21mmol/L。不同时间段的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和碱度对乌苏里拟鲿均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万全  张家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27-18228,18232
[目的]研究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在室温条件下,进行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共3种渔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对胭脂鱼24 h的LC50值分别为3.05、3.14和0.031 82 mg/L;48 h的LC50值分别为2.86、3.10和0.028 23 m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2.46、2.93和0.021 8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5、0.91和0.006 67 mg/L;3种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阿维菌素〉KMnO4〉二溴海因。[结论]该研究为胭脂鱼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宋志慧  杨鲁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39-10441
[目的]探讨2,3,5-三氯酚和2,3,6-三氯酚对小椎实螺的毒性指标。[方法]以小椎实螺为供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法对小椎实螺进行驯养和试验,测定2,3,5-TCP和2,3,6-TCP对小椎实螺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联合毒性作用类型和POD活性的影响。[结果]2,3,5-TCP和2,3,6-TCP对小椎实螺的96 h LC50分别为0.525和1.925 mg/L,毒性顺序为:2,3,5-TCP>2,3,6-TCP;2,3,5-TCP和2,3,6-TCP的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2,3,5-TCP和2,3,6-TCP暴露1 d胁迫小椎实螺POD为诱导-抑制效应,暴露3和5 d胁迫小椎实螺POD为抑制效应,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不同酶活性变化显著。[结论]为进一步探讨氯酚对腹足动物的毒性机理以及对氯酚化合物污染的早期诊断与生态风险评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