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介绍种植毯、壁挂式和模块式3类垂直绿化种植容器的结构和功能,总结了其优缺点:种植毯容器整体性较强,构图自然精美,腐烂后检修维护的难度较大;壁挂式容器系统较为简单,易于安装,多采用系统上部滴灌,易造成下部植物缺水死亡;模块式容器经久耐用,但形状规则,在不规则墙体上施工难度大。  相似文献   

2.
高旭 《防护林科技》2019,(5):65-67,77
以东北常见苔藓植物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根据苔藓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SOM)聚类分析法对苔藓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苔藓种类抗旱性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葫芦藓>泥炭藓>真藓>小墙藓>大灰藓>山地墙藓>仙鹤藓>狭叶小羽藓>刺叶墙藓>黑扭口藓>提灯藓>大帽藓>曲柄藓>小叶藓>凤尾藓。  相似文献   

3.
正龙骨架和固定支撑结构墙体绿化的龙骨架和固定支撑结构,涉及到植物墙的稳定性、安全性,也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是植物墙成功的关键之一。不管什么类型的植物墙,龙骨架的安装基本类似,首先用膨胀螺栓将热镀锌槽钢竖向固定在墙体上,如果墙体是混泥土的,也可以用化学螺栓进行固定。然后在槽钢上横向焊接方钢或角钢作为龙骨,用于安装固定种植基盘、种植盒、种植箱、种植槽或种植毯等。对于容器式植物墙,包括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难的问题,选取先锋植物15种苔藓,对其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蛋白质含量、细胞膜透性和过氧化氢酶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15种苔藓的抗旱指标进行排序,各苔藓抗旱性由大到小为葫芦藓泥炭藓真藓小墙藓大灰藓山地墙藓仙鹤藓狭叶小羽藓刺叶墙藓黑扭口藓提灯藓大帽藓曲柄藓小叶藓凤尾藓。将真藓应用在干旱地区困难立地的造林上,能提高种子周围的孔隙度、种子周边水分含量,稳定土壤团粒结构,较好地固定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生态毯覆盖对土壤湿度和养分的影响,首次将生态毯应用于地震滑坡区砾石泥沙堆积区和泥沙堆积区。结果表明:铺设生态毯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裸地的;各层的土壤水分含量随干旱日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生态毯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稳;保水效果为椰纤维生态毯秸秆+椰纤维生态毯秸秆生态毯裸地。覆盖生态毯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值;土壤速效N、P、K和全N、全P、全K的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铺设生态毯能有效固定地震滑坡区的砾石泥沙,改善土壤的水热条件,进而增加根系、微生物的活动和植被有机体的积累,促进枯落物的分解,逐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遏制若尔盖草原沙化进一步蔓延,急需开展草地沙化治理模式研究.试验选取若尔盖草原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毯覆盖对两种沙地类型土壤环境、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毯覆盖1 a后,有效提高了沙地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流动沙地中生态毯覆盖的群落盖度和生物量较对照处理的增量高于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生态毯覆盖的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20倍和1.19倍,而流动沙地则分别为对照的4.74倍和2.83倍;生态毯覆盖均降低了两种类型沙地的土壤温度,增加了土壤水分,提高了土壤最大持水量;生态毯覆盖对两种类型沙地土壤电导率的改善效果一致,均比对照高0.01 ms·cm-1;半固定沙地中生态毯覆盖和对照处理的土壤容重相同,流动沙地中生态毯覆盖的土壤容重较对照处理低0.02 g·cm-3;生态毯覆盖初期对流动沙地的恢复效果优于半固定沙地.生态毯覆盖对土壤环境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能是由于试验年限较短所致.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金龙路垃圾转运站立体绿化建设项目为例研究了模块式外墙立面绿化的营造技术,从项目的概况、设计思路、骨架系统、种植模块、滴灌系统、基质配比、植物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分析总结了深圳地区模块式立体绿化建设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组建立体绿化协会、编制技术指引和确定养护定额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4—2015年,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人工降水试验法,对甘肃兴隆山天然青杄纯林和山杨—白桦—青杄混交林的苔藓和凋落物自然含水量动态、苔藓及凋落物持水性能与降水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杨—白桦—青杄混交林和青杄纯林苔藓生物量分别0.30t/hm~2和1.83t/hm~2;凋落物蓄积量分别为57.08t/hm~2和51.44t/hm~2;凋落物层在森林地被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苔藓层为次要位置;(2)青杄林苔藓、凋落物自然含水量月动态变化较大,但凋落物层变化明显滞后于苔藓层;苔藓、凋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变化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性,其含水量4—6月较小,7—8月较高;苔藓、凋落物层自然含水量最小值依次为10%和25%,最大依次为125%和115%;(3)在降水过程中,森林苔藓及凋落物吸持降水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只有在小强度、长历时降水条件下,才有可能使森林苔藓及凋落物层吸持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9.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模块式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模块式教学为对象,论述了模块式教学的特点、构成、资源配备和课程组织。探讨了通过若干个相关模块的有机搭配,将传统的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为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化体系,将传统的以学科为背景的课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专业课程配置模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建立教学、实践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和苔藓为材料,利用径流小区试验,观测其对幼林锥栗园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其在3种雨型下径流量与入渗量、含沙量与产沙量以及侵蚀泥沙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雨型顺坡和梯田的径流量关系为对照PAM与苔藓混合处理PAM处理苔藓处理,入渗量为苔藓处理的小区最大;PAM处理的产沙量最少,顺坡长历时降雨条件下苔藓处理降低含沙量的效果更加明显;梅雨产沙主要以粘粒和粉粒为主,雷阵雨和台风雨产沙沙粒比例明显增加,PAM与苔藓混合处理阻止园大颗粒土壤的流失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