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脱贫攻坚战以来,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依靠"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脱贫致富之路.以2021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茶艺表演一等奖作品《大湾村里茶飘香》为例,从作品的主题确立、要素选择、茶艺编排、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创新性进行研究实践,以期对主题茶艺表演作品的编创设计提供参...  相似文献   

2.
“茶仙遇茶艺馆”是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创办的集各色茶饮、茶艺表演 (独具特色的是少儿茶艺 )、休闲茶园、名优茶销售、茶膳套餐、茶艺培训和茶文化宣传的股份制企业。湖南省第一支少儿茶艺表演队在此诞生 ,她开创了湖南少儿茶艺之先河 ,利用节假日和课外活动时间 ,定期开展少儿茶艺表演和培训。高雅的茶艺活动有益于少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培养少儿的茶趣和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礼貌待人的传统美德。我馆地处长沙市东郊马坡岭省茶叶研究所茶园之中 ,这里空气新鲜 ,茶园一片葱笼 ,在这里你可以亲眼目睹省茶叶研究所的全国十大名茶“高桥银…  相似文献   

3.
谈几例茶艺表演主题创意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艺是茶事与茶文化两者完美结合的表演艺术,可谓是一门新的技艺、新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经对几例案例茶艺表演的主题创意、文化内涵、解说词创作等的分析,感受到主题则是编创茶艺的灵魂。笔者从提炼茶艺主题、编创表演、茶艺文化内涵与意景特色、解说词的创作内涵要有气韵与雅致等方面谈了几点思考,以利于编创茶艺主题意景与解说词之美妙的艺术性融洽及开拓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安溪茶艺应运而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种休闲文化,人们视茶为生活中的享受、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在品茶的艺术中陶冶情操,以茶修身养性,增进身心健康。发扬安溪茶艺精神,促进茶业经济和地方特色休闲文化发展,弘扬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茶艺是在我国文化的基础上,汲取较多的艺术、文化、思想形式,形成独有特色的中国茶文化体系。茶文化内容、思想、精神丰富,具有较高的教育成效与价值。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开展"茶文化"社会主题课程,能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获取较多的茶文化、茶思想内容,助力于幼儿成长与发展,达到幼儿园良好的教育实施目的。对此,立足于茶文化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分析幼儿园"茶文化"社会主题课程的实践原则,提出幼儿园"茶文化"社会主题课程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简讯     
湖南省“张家界”杯茶艺师技能大赛暨湖南省第七届“湘茶杯”名优茶评比和“湖南十大名茶”评选颁奖会于2005年12月9~10日在张家界市举行。本次大赛由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主办,由张家界市供销社、张家界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张家界市茶叶行业协会承办。这是一次充分展示湖湘茶业文化、茶品牌的大会。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沐、张家界市主要领导应邀出席了湖南十大名茶和茶艺技能大赛颁奖晚会。  相似文献   

7.
陈学娟  单虹丽 《茶叶》2015,(4):227-231
茶艺已经由"厅堂茶艺"变为"舞台茶艺"。目前主题茶艺已成为舞台茶艺的主流,遍地开花。本文通过介绍舞台茶艺主题的内涵、作用及要求来论证主题是舞台茶艺创作的灵魂,并根据主题所表达的内容是具象还是抽象而分为表现具体的事件、人物的主题类型和表现某种情思、精神、意境的主题类型。分析舞台茶艺主题的提炼方法,可从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生活中进行提炼,并遵循积极、简炼、发人深省的原则。从茶席设计、背景与音乐、茶艺演绎、解说词等方面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舞台茶艺主题的表现方法。发展与完善了舞台茶艺主题的提炼及表现方面的理论,可为舞台茶艺的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饮茶活动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茶文化活动中的场地、茶具、装置、茶艺、茶服等,综合表现了这一活动的审美、精神、文化特征。茶服设计中需要将传统元素与茶活动、当下这个时代结合在一起考虑进行设计,使茶服设计能够与茶活动的场景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六堡茶的兴起,应该有体现六堡茶独特文化的茶艺表演程式。本文总结出适合六堡茶的茶艺表演程式--六堡十二式。在六堡十二式设计中,特别是在解说词的创作中,融合了古苍梧文化,形成了一套体现六堡茶原产地文化特色的茶艺表演程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岭南茶艺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度挖掘茶文化的内涵,更正茶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偏差,做好文化的正确传播,开设更多的茶文化传播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将茶融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茶与多种文化相结合,设立"岭南茶文化交流中心",加强沿线茶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旅游合作,寻找符合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推广模式,建设岭南茶文化网络平台,共同推动岭南茶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龚永新 《茶叶》2016,(4):202-205
福建闽南是一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区域,闽南人富有特色的饮茶习俗,不仅孕育了本地以功夫茶为主的茶艺,同时也赋予了茶艺的一些特殊品性、品质,这就是茶艺的特性。本文在分析总结闽南人的饮茶习俗的基础上,针对中华茶艺的主要特性及其表现展开研讨,并结合当今推广普及茶艺的形势需要,就如何开发利用中华茶艺特性,推动茶艺多种价值的实现,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驱动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湖湘茶文化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分析了湖湘茶文化在湘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加强湖湘茶文化的研究和普及,促进湘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湖南茶业发展曾一度滑坡,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湖南茶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文章分析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湖南茶业发展具有区位好、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茶叶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等有利条件以及茶文化开发氛围浓厚、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机遇;同时指出目前湖南茶叶发展存在产业化水平低、缺少优势品牌、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湘茶产业化经营、加大投入、推进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品牌与茶文化宣传等提高湖南茶业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唐刚  卜俊 《茶叶通讯》2020,(1):164-169
茶染艺术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茶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完整的体系,导致其应用和发展相对较为局限。本文通过分析茶染艺术的发展历史,归纳茶染艺术的主要应用范围及价值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茶染艺术的发展模式。茶染艺术作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茶文化为发展背景,以茶染艺术为发展目的,以文化认同、研发新品、教育传承、体验互动、政府扶持为发展手段,通过五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形成互促优势,为茶染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蒋敏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0,(1):145-151
泛文化现象在中国茶文化界的突出表现为在茶文化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存在的对有关茶文化概念的混淆模糊、区分不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茶文化相关概念的严重“泛化”。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边缘性、开放性、综合性特征和各种商业行为对茶文化的过度消费和过度开发,以及茶文化理论研究的不足,严重滞后于茶文化实践的发展等是引起茶文化概念“泛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学界需进一步对茶文化、茶艺、茶道等概念及其内涵加以区分、界定,以期达成共识,从而促进茶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是茶学界与茶文化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至今尚无相应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分析基本概念出发,论证了现在茶学与茶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完全一致,其原因是茶学概念的扩大和茶文化概念的提出。然后从文化结构理论出发,在探讨茶文化结构的基础上,论证了茶文化研究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属性;最后提出应该在根据学科性质分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需要展开多学科协同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论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综合出土文物和史籍记载,对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茶经》“六之饮”中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之说,考证了神农尝百草识茶,死后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史实,还考证了湘西“秦人擂茶”的传说。通过对出土文物的考研,包括《茶经》“四之器”中提及的唐朝六大瓷窑之一岳州窑的茶具茶碗,以及对唐朝的另一类瓷窑长沙窑也作了考查,证实了湖南唐代两大瓷窑开创了釉彩及文饰的先河,在中国古瓷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根据史记记载,阐述了《唐国史补》中提到的“灉湖含膏”及“白鹤翎”茶。还表明了对茶文化界久有争论的“茶禅一味”源头的看法,赞成源于湖南石门夹山寺,系宋朝圆悟克勤所作。此外,论述了湖南省黑茶在我国茶叶经济和民族团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说明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茶艺审美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茶艺是茶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饮茶方式为对象的具有规范仪式的审美创造活动.本文论述了茶艺作为一种形象的认识,它具有仪式化、人格表现、情趣与意象、大众性四大审美特征:仪式化使茶艺成为一个可认知的审美对象,人格表现是茶艺的审美核心,情趣与意象是茶艺的审美内容,大众化是茶艺作为日常生活美学存在的特征.茶艺是一种审美化的仪式,是仪式化的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19.
蒋洵  黄仲先 《茶叶通讯》2009,36(2):20-22
绿茶是湖南的主要茶类,湖南绿茶品质特色鲜明,同时也存在明显的质量缺陷。发展武陵绿茶是提高湖南绿茶品质的根本途径。武陵山区具有生产优质绿茶的良好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资源。发展武陵绿茶:一要有科学导向;二要有政策支持;三要注重武陵绿茶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禹利君  谭燕萍  史云峰  刘仲华 《茶叶》2007,33(2):101-104
通过对湖南茶文化史及湖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提出在湖南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初步构想。旅游业的兴旺可带动茶业及茶文化的繁荣;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丰富旅游的内涵。湖南茶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