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35份西番莲种质资源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周长、种子直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及种子千粒重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2.51%-53.06%之间,种子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小:12.51%,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53.06%,其余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20%;种子周长、种子直径、种子长、种子宽及种子千粒重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种子长宽比与种子周长、种子直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间不存在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种子可分为5类,每个类群之间除种子长宽比外,其余性状均达到显著差异,按千粒重从小到大排序,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78g、8.26g、16.13g、20.93g、35.01g。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不同红砂天然群体种子表型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河西走廊红砂天然分布区10个群体种子千粒重、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4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以系统揭示不同群体红砂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性状在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群体内没有显著差异;4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0.019 3,变异幅度0.001 8~0.068 5,其中千粒重最大,为0.068 5,种子长最小,为0.001 8,各群体4性状平均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张掖1,为0.048 4,最小的是酒泉2,为0.006 6;各性状变异来源以群体间为主,占到总变异的68%以上;各表型性状均呈现出以经度、纬度和海拔为主的梯度变异规律;通过对4个表型性状各测量值的聚类分析,将10个天然群体拟划分为4个类群。对不同群体红砂种子表型性状的研究,初步了解和掌握河西走廊红砂种子的变异趋势和变异规律,可为今后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遗传评价及种质创新利用以及人工辅助更新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万里  张博 《草业学报》2012,21(2):249-255
为探明不同群体黄花苜蓿的遗传变异规律及亲缘关系,以伊犁昭苏地区8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荚果和种子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的差异,探明荚果和种子性状以及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黄花苜蓿群体间除荚果长宽比外,其他各性状均有显著差异;群体内单株间荚果宽度、种子颜色和种子宽度等性状有显著差异;2)除种子颜色外,其他各性状群体间的差异大于群体内差异。群体间,百粒重和荚果形状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540和0.535,群体内种子颜色变异系数最大(0.554);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种子大小、荚果种子数和荚果形状;4)荚果的长度和海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5)依据果实形态利用欧氏距离UPGMA聚类分析,将8个群体分为4类:大荚果型、大粒型、小粒型和中间型。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区收集的22份野生山韭的株高、株丛直径、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花序高度、花序宽度、小花数目、花葶长度、花梗长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良种质,为山韭育种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山韭种质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范围为11.9%~41.8%,其中叶片宽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厚最小,14个表型性状材料间的差异除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达到显著(P0.05)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2)14个表型性状可归为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1.360%,可以反映14个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相关信息,其中株高、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等性状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3)14个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4)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可将22份山韭材料分为4大类,地理类别和性状相似的种质大部分能够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分析来自不同种源蕨麻的种子表型性状,系统揭示蕨麻种子的性状变异程度和形态特征多样性。【方法】以30份不同种源蕨麻种子为材料,测定其长、宽、周长、厚度、长宽比以及千粒重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1)蕨麻种子6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状也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种子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23.91%),是筛选品种较重要的指标;2)种子厚度和种子千粒重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长宽比以及种子周长都呈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种子厚度和种子千粒重可以作为蕨麻优良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3) 30份种源种子可以聚类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2和类群3的各指标量均较大,可以作为品种筛选的候选群体;4)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种子厚度、种子千粒重和种子长度是影响蕨麻种子性状的主要因素,而种源4的综合性状得分最高,为2.35,是最佳品种选育的候选。【结论】种源4为综合性状俱佳的种质,可以将其作为蕨麻新品种筛选的候选和主要种植的种源。研究结果可为蕨麻新品种选育提供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22份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种质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宽外,22份百脉根种质间的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异,表型性状指标变异幅度为12.11%~69.48%,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茎长、株高、冠幅、种子周长、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的主成分载荷较高,是造成百脉根种质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聚类分析将22份百脉根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但植株高大,第Ⅱ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且植株矮小,第Ⅲ类群种质的种子和种荚大但植株矮小。综合评价11和12号这2份种质资源整体表现优良,且归属于第Ⅲ类群,具有种荚和种子较大的特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品种的目标亲本利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百脉根的种质应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48份野豌豆属的14个种为研究对象,以17个种子表型性状来揭示野豌豆属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种子表型性状种间变异较大,数量性状中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81.92%,种形指数的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最大,为1.94;质量性状中种脐颜色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5.12%,其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也最大,为1.56;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9%;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百粒重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相似性系数为0.79时可将试验材料分为5大类群。本研究中百粒重、种脐颜色、种皮颜色、种皮纹理、种脐长/种子长、子叶颜色、胚根基部斑纹、种脐形状、胚根宽/胚根长可作为该14种野豌豆属植物种间分类鉴定依据,并据此制作相应检索表,为野豌豆属的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魏少萍  李景峰  梁鹏飞  陈洁  刘鑫  南丽丽 《草地学报》2021,29(11):2530-2537
为综合评价和筛选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优异新品种、鉴定种质,本研究以国内外22份红豆草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2份红豆草种子的形态和营养指标间均差异显著(P<0.05),且营养成分含量平均变异系数大于形态指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面积与周长、长度、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周长与宽度、长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种子面积、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周长、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红豆草种子的主要性状是种子形态特征中的长度、周长和面积,其次为营养指标中的粗蛋白和淀粉含量。聚类分析将22份红豆草种子分为3组。编号2668,9155,13523,2323-2,1994和‘蒙农红豆草’,‘甘肃红豆草’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较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9.
鸭茅系世界著名多年生冷季型优质牧草,在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系统地探明我国鸭茅品种(系)在表型水平上的多态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鸭茅8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单株的物候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鲜干草产量、鲜干草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植物学表型性状及DUS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各鸭茅品种(系)生育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差异明显,以‘02-116’新品系表现较为突出;2)供试12个表型性状在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变异系数变幅为21.64%(倒二叶长度)~106.20%(穗叶距),穗叶距、株高、茎上部节间长度、倒二叶宽度、株幅等性状与鸭茅产量显著相关;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8.225%,鸭茅植株株型的形成和生长速度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穗叶距等共同决定;4)各品种(系)在7个供试DUS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5)品系‘02-116’与品种‘川东’、‘古蔺’等在主要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柠条锦鸡儿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资源分布状况,对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10个柠条锦鸡儿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表型性状无论在居群间还是在居群内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叶片、荚果、种子等11个表型性状的分化系数为0.195,居群内的表型变异占80.5%,是柠条锦鸡儿的主要变异来源;柠条锦鸡儿表型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柠条锦鸡儿居群分为4类;判别分析显示,千粒重、荚果宽和叶长3个性状是造成柠条锦鸡儿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境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表型变异与协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的表型特征是其对自然生境适应的结果,不同生境种群间表型特征的比较可为揭示其表型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变异规律提供重要线索。本研究以分布于不同生境的5个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6个表型性状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小花山桃草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6.30%。表型分化系数在26.85%~96.98%之间,平均为73.03%,表明种群间变异是小花山桃草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不同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其中株高、茎粗、单株果数和比叶面积在种群内的差异不显著,而在种群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达82%以上;节间距、叶宽、主根长、分枝数、果长和果宽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果种子数和单果重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叶宽、茎重、叶重、主根重和单株果数表现出一致的协变格局,生理功能性状之间的这种整合特性有助于小花山桃草适应多样的生境。聚类分析显示,5个种群可按生境条件的好坏分为两大类,进一步表明小花山桃草的表型特征受种群间环境条件(水、肥)强烈影响。绝大多数表型性状与生境因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果实性状(包括果宽、单果重和单果种子数)与生境因子相关性低,进一步表明繁殖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华香2号为材料,研究了草莓苗喷施多效唑、赤霉素、乙烯利及遮荫处理对花期、植物学和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乙烯利、赤霉素喷施和遮阴处理均显著提早了花期。本试验中仅20 mg/L赤霉素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长度、宽度和重量,且畸形果率增加,其余处理对草莓植物学和果实性状的影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成君  任生兰  边芳  黄凯  陈富  杨洁  张明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22,30(11):3082-3089
本研究对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均属于中熟型,在当地均能成熟;9个燕麦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迪燕1号’的株高和穗长最高,分别为150.00cm和30.50cm,但种子产量最低,为1734.20kg·hm-2,穗粒数和穗粒重均以‘魏都莜5号’最高,分别为128.4粒和2.84g,‘晋燕17号’的种子产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500.00kg·hm-2和53.68%,但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15.95%,‘张莜8号’的千粒重最高,为28.20g,粗蛋白含量以‘张莜9号’最高,达18.75%,‘坝莜18号’的β-葡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37%和6.3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与籽粒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晋燕17号’‘魏都莜5号’‘迪燕1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寒山区自然演替的逸生种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单株性状与种子产量的相关通径分析发现,多元决定系数∑d=0.957 6,表明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性状均包括在内,结实率、花序种子数和千粒重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性状。分析得出种子产量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453.07+0.958 7x7(花序种子数)+0.342 7x8(千粒重)+0.510 5x9(结实率)。在生产实践中,提高结实率、花序种子数和千粒重是提高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陈奥  龙明秀  张维  马文文 《草地学报》2012,20(1):102-107
根据作物灰色育种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黑麦草(Lolium spp.)杂交F4代8个品系的单株产量、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率、茎粗、叶宽、叶长、茎叶比、生育期、初花期净光合作用速率进行目标性状灰色关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黑麦草杂交F4代8个品系进行灰色多维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黑麦草单株鲜重与分蘖数(r=0.7968)、茎粗(r=0.7472)、叶长(r=0.7116)关联度最高;茎叶比与有效分蘖率(r=0.7631)、株高(r=0.7468)关联度较高;而初花期净光合作用速率与叶宽(r=0.8431)和生育期(r=0.8264)关联最为密切。可根据育种目标,对与目标性状关联度较高的性状进行针对性选择。F4_5(卓越×百盛)、F4_6(多福×卓越)、F4_8(百盛×多福)3个杂交新品系综合性状最好,综合评估关联度分别为0.8582,0.7527和0.7340。  相似文献   

16.
王玉祥  张博 《草业科学》2012,29(9):1396-1400
以新疆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通过测量其荚果长度、荚果宽度、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以及千粒重等,研究新疆不同地区黄花苜蓿果实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群体间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荚果长、荚果宽、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都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群体分为三类:阿勒泰群体单独聚为一类,主要为圆籽粒型;北屯、塔城和富蕴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多边籽粒型;其余9个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肾形籽粒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的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扁穗雀麦的9个新品系和2个国审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估算了21个数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并结合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扁穗雀麦育种时的选择效果和育种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达到显著水平的17个性状中14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极高水平,依次为单株干重、旗叶叶鞘长、旗叶宽、初级分枝数、倒二叶宽、茎粗、单株种子产量、株高、小穗数等,3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或中高水平,其中倒二叶长最低,其次为第1节间长。株高、倒二叶叶鞘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分蘖数、花序数、小穗数、初级分枝数、单株干重和单株种子产量表现出较高的遗传进度,第1节间长、旗叶叶鞘长和小花数为中等,旗叶长和花序节数较低。此外,新品系在单株产量相关性状上总体优于两个国审品种,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叶片宽,茎秆粗壮,基部第1节间较短,分蘖数多,单株干重和种子产量高等特点。第1组(新品系组)内,BCS1103的株高和单株产草量最高,分蘖数较多;BCS1106的叶片最宽,分蘖数、圆锥花序数和小穗数最多,单株产草量和单株种子产量最高;BCS1109的基部第1节间,叶鞘最长,叶片最窄,茎秆最细,初级分枝数最多。第2组内,黔南比江夏表现出更优异的产草相关性状。综合试验结果认为,在注重产草量对扁穗雀麦进行选择时,株高、旗叶宽、分蘖数、倒二叶宽、茎粗和花序数的可靠性较大,选择效果较好。在注重种子产量进行选择时,分蘖数、花序数、单株生物量和株高的可靠性较大,效果较好。另外,本试验中的新品系与供试品种相比,在产草性状和种子生产性状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具有选育出牧草新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羊茅属4种牧草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国玲  颜红波  周青平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11,19(3):458-462,519
在高海拔区对羊茅属(Festuca L.)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高寒地区羊茅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表现出y=a+bx+cx2变化趋势,其中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 Keng cv.Qinghai)种子生产性能在供试材料中表现最好(平均产量368.0kg.hm-2),其次为西北羊茅(F.ryloviana Rererd.)和毛稃羊茅(F.kirilovii Steud.)(180 kg.hm-2),蛊羊茅(F.fascinata)最低(72.3 kg.hm-2)。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数、单序小穗数、单序小花数、单株穗重、千粒重、花序长、种子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单序小穗数对种子产量影响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