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早单八是我所1978年从晚粳单八(苏粳5号×853)中系统选育,于1980年育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种。1985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太湖地区较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一)产量情况 1981~1982年,在苏州地区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1082.5斤,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苏粳2号增产7.9%,比紫金糯增产8.8%,达显著水平。 1982年省单季粳稻联合鉴定,平均亩产1005.2斤,比紫金糯增产6.4%,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我县适于种棉。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群众迫压要求良种。1986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引进少量的中棉12号,在品种试验中,亩产70.5公斤,居第二位,较对照豫棉一号增产11.5%。1988年中棉12种植面积在我县迅速扩大,成为当家品种,全县共种棉花26.43万亩。其中:中棉12占25万亩。在当年旱灾严重的情况下,预计全县平均亩产达62公斤。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84~1988年江苏省杂交粳稻区域试验中中粳组合六优1号和六优3-2的产量数据的分析,六优1号属于在中等或中等偏上肥力水平下表现高产稳产,在高把水平下抗倒性弱的组合类型,适宜于我省沿江两岸平原和丘陵地区中等偏上肥力水平的田块种植;六优3-2属于稳产性中等、在较高或高肥水平下产量表现突出的高产组合类型,适宜于我省长江中西部两岸平原和丘陵地区较高肥力水平的田块种植。这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两个组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稳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18系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豫谷1号作母本,大穗新品系保282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在2010-2011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5 398.5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4.8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在2011年国家谷子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090.7 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较对照冀谷19增产17.32%;2012年2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豫谷18.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育适宜贵州种植的高产、优质荞麦新品种,以贵州地方品种八担山细米苦荞为亲本,采用系统选择法选育而成六苦3号荞麦新品种.在贵州省2009-2010年荞麦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为145.1 kg/667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2.16%,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9点次,8个试点增产,增产点占88.9%,增产6%以上的有7个点,达77.8%.该品种于2011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荞2011001号).  相似文献   

6.
偃师四号是偃师县农科所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的〔(郑引四号×郑州17)×6609〕早代材料中系统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经全省有关单位进行区域鉴定,被评为优良品种。我校从1977—1980年连续对该品种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产量表现三年来,我们在校农场(偃师)高肥水地试验,虽然经历了1977—1978年的干旱、冬暖,1978—1979年的倒春寒和1979—1980年的冬冷、春寒,由于良种良法配套,仍使亩产稳定在900斤以上,最高亩产(1.13亩)达1,030斤。其中1978年亩产966.2斤,1979年亩产937斤,1980年亩产913.5斤。三年共种8.45亩,平均亩产953.2斤,与对照郑引一号相比增产10—15%。  相似文献   

7.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2.0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8.61%.增产极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七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1.4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13.29%,增产极显著,居16个参试品种第二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2号由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自育品系88113-28-4为母本、陇原93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8-2010年甘肃中部片旱地冬小麦10点(次)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4 440.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6.70%,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株高70.0~90.0 c...  相似文献   

9.
<正> 豫麦13号是我省继百农3217之后第二个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的高产稳产小麦良种。该品种历经1990年白粉病严重发病年,1991年暖冬涝年和1992年冷冬早年的考验,均表现增产稳产。一般亩产300—400公斤,较西安8号、豫麦2号等品种亩增产30—50公斤。在早、中茬地种植亦比豫麦17号、豫麦18号等春性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10.
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的品比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ZH6331折合产量最高,为2 75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32.5%;其次是SB733,折合产量为2 6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9.0%;GK1108折合产量2 54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2.4%,居第3位;XF6606折合产量2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0.2%,居第4位。4个杂交油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ZH6331、SB733建议在环县适宜区域推广种植,GK1108、XF6606可以在环县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出适宜贵州种植的高产、优质荞麦新品种,以云南滇宁1号苦荞为亲本,采用系统选择法选育出六苦荞4号荞麦新品种。在贵州省2012—2013年荞麦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125.4kg/667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年13点次中有10个点增产,增产点率为76.9%,201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荞2015002号)。  相似文献   

12.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A005—1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与会宁县农牧局合作,以品种会宁15号为母本,五月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009年l1个点折合平均产量3629.25kg/hm0,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7.00%,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2010年11个点折合平均产...  相似文献   

13.
临洮县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仲龙 《甘肃农业》2013,(19):23-24
在临洮县洮阳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比试验表明,中晚熟品种澳玉320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6591.5kg/hm^2,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28.7%,居第一位;中晚熟品种登海3622,折合平均产量13506kg/hm^2,较对照增产4.76%,居第二位:中晚熟品种沈单16号(cK)折合平均产量12892.5kg/hm^2,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14.
沧谷5号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以济8787为母本、农家种水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2013年12月通过了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谷2014001)。并在第十届全国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二级优质米。在国家区域试验中,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828.5 kg /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4.56%;2013年国家夏谷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945.5 kg /hm2,较对照增产8.87%,居参试品种第1位。沧谷5号高产、稳产性好,抗病而且耐涝性突出。适宜在河北、山东和河南夏谷区春播或复播种植,也可在辽宁省中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5.
旱地莜麦新品种定莜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莜麦新品种定莜8号为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裸燕麦8626-2作母本,皮燕麦新西兰作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6—2008年甘肃省联合区域试验中,3 a 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256.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莜4号增产23.9%,居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生育期106~117 d,株高11...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多抗谷子新品种豫谷1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13是安阳市农科所选育的谷子新品种,突出表现高产、优质、多抗。2005~2006年参加华北夏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794.6kg/hm2,较对照国审品种豫谷5号增产5.21%,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06年参加生产示范试验,平均4735.5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9.76%,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豫谷13抗白发病、线虫病,生育期84d。  相似文献   

17.
胡麻新品种天亚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麻新品种天亚9号为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自育品系89-259-5-1为母本、喀什77134-1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8—2009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中,2 a14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 890.50 kg/hm2,较对照陇亚8号增产6.57%,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居参试常规品种(系)的第1位。该品种生育期99~105 d,株高中等,千粒重6.3~7.4 g,含油率42.30%(干基),高抗枯萎病。适宜在甘肃兰州、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白银等胡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胡麻两系杂交种陇亚杂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陇亚杂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选育而成的胡麻杂交种。在2013—201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 773.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折合产量1 506.75kg/hm2)增产8.9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陇亚杂4号为油用型品种,株高59.4 cm,单株果数25.5个,果粒数7.5粒,千粒重8.0 g,单株产量0.95 g。生育期106 d。适宜在甘肃兰州、定西、白银、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科技》2016,(8):48-49
豫谷25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优质高产夏谷新品种,其组合为"冀谷19×豫谷1号",2014—2015年参加国家谷子品种区域(华北夏谷区组)试验,2年平均产量6 015.0 kg/hm2,居2014—2015年参试品种首位,较对照冀谷19增产14.51%。2015年生产试验中,豫谷25平均产量5 985.0 kg/hm2,居参试品种首位,较对照冀谷19增产17.28%。豫谷25优质、高产、稳产,生育期93 d,株高131.34cm,适宜在山东、河北、河南夏谷区晚春播获复播种植。  相似文献   

20.
在临夏高寒阴湿种植条件下:参试的品种(系)0416-1折合亩产为529.8 kg,产量最高,较甘啤4号(CK)亩产462.2 kg亩增产67.6 kg,增产率为14.6%;品种(系)0409-23亩产为483.6 kg居第二位,较对照亩增产21.4 kg,增产率为4.6%;品种(系)HF-05-1-19亩产476.5 kg居第三位,较对照亩增产14.3 kg,增产率为3.1%。以上三品种(系)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其余品种(系)有待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