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盆景这个大家庭中,树木盆景的地们是相当重要的,树木的品种极为丰富,树木的自然生命对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原始的姿态和各具的风韵给了盆景创作者丰富的遐想的创作加工的广阔天地。除了纯粹的树木盆景而外,在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以及其它各类盆景中,往往都少不了树木,都需要对树木进行加工。这就说明,任何一个希望跨进盆景艺术殿堂的爱好者,都必须学会树木盆景加工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提起松树盆景造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松取奇态”、“搜尽奇姿打草稿”的松树盆景造型理论。表现松树盆景的姿态,一般也用“老、绿、劲、奇”四个字来形容。可见,松树盆景和杂木盆景不一样,一个“奇”字,在松树盆景的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3.
“天地小型化”思想的形成、“缩地术”的流行,特别是博山炉、砚山的出现,为盆景的起源奠定了思想、技术等基础。如果把博山炉与砚山的下半部的承载部分换为一个容器,把上半部摆放其中,便是一个盆景作品。  相似文献   

4.
商品盆景是盆景的一个分类,因其创作速度快、批量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艺术效果较差而被称为商品盆景。树种以大阪松、五针松、罗汉松、榔榆、榕树等常规树种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树龄较长的商品盆景的艺术性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全国第六届盆景展中,上海植物园参展的老五针松盆景,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能不信服盆景创作中时间功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花木盆景》2008,(6):78-78
本刊讯5月10日,为时一周的“海派精品赏石盆景展览”在上海闸北公园举行。此次展览是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十件观赏石、微型盆景、山水盆景、树桩盆景等精品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无论是千奇百态的奇石,还是造型各异的树桩、山水盆景,或是娇巧玲珑的微型盆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6.
陈文朝 《花木盆景》2007,(10):18-19
中国盆景艺术源远流长,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与树木盆景相比,山石盆景(俗称山水盆景)的发展较为缓慢,制作技艺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各地盆景展示活动频繁,但仍以树木盆景居多,山石盆景所占份额较少。作为中国盆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石盆景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盆景艺术爱好者所喜爱,因此,发展山石盆景艺术、研究山石盆景制作技艺就成为当前我们广大盆景爱好者的迫切任务。数年前,  相似文献   

7.
题名是中国盆景的特色,意境是中国盆景所追求的目标。题名应该服务于意境,但是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盆景作品的题名没有为意境服务,甚至损伤了意境。究其成因,固然与作者的学识修养有关,但客观上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为了题名而题名,不充分考虑联系盆景作品实际情况而去寻章摘句、堆砌词语,结果是题名脱离作品,背离意境。  相似文献   

8.
谢荣耀 《花卉》2009,(12):41-41
业余从事盆景艺术近30年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盆景的确是一门享受过程的艺术。因为它的制作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制作一盆成功的盆景作品.要历经选材、构思、打胚、种植、栽培、修鲴、造型等一系列程序。  相似文献   

9.
喻荣品 《花木盆景》2003,(9):18-18,4
王宜泉同志系安徽含山县人,他在盆景界名不见经传,是一位新人。但他制作的盆景作品在艺术上有一定特点,清秀、自然,寓艺术美于自然之中,在当地已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现品读他的一组盆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盆景界关注新人的作品,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使盆景界新人辈出,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盆景在中国盆景中是一大特色,并得到世界盆景界认可。她历史悠久,是从唐代山石盆景中演变过来的。她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原理,表现了著多名山大川佳景,既有细腻写真的工笔画功底,也有中国画中泼墨大写意的意境。多年来山水盆景大师们为我国山水盆景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制做出一大批佳作,为后人做出了许多优秀样板,是我们学习、提高的楷模。时代在前进,山水盆景艺术要发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创新。当今山水盆景体现技法要在前辈们成功道路上向立体、深度、意境方向发展,探索出一片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盆景新天地。近年来山水盆景发展远不如早期发展速度,希望盆景大师们、前辈们、评委们及各级有关组织和领导们给予山水盆景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各级盆景展览评比中给予适当的获奖比例,以资鼓励。让中国山水盆景这朵奇芭开得更艳、更美,为我国的盆景事业再次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深受人们喜爱的微型盆景与其他盆景一样是一种有生命的、综合性很强的集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及赏石等于一体的艺术品。微型盆景又称掌上盆景。它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济南地区微型盆景以微型树桩盆景为主,独具个性,这是因为它运用了一种较理想的技法,所培养出的微型树桩盆景与常规的树桩盆景一样,形态自然清新,造型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陈金立 《花木盆景》2005,(11):36-37
地城辽阔的神州大地.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树木,为盆景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由此.也使盆景艺术家们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盆景造型和盆景技艺.并为异地盆景艺术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成功经验。驻在果树盆景造型中引用岭南盆景“截干蓄枝”技艺,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修 《花木盆景》2007,(1):18-23
这些盆景作品选自台湾2006年11月的名类盆景展,有华风盆景展、全台榕树展、全台松树展、7县市盆景联展等;这些盆景作品各具创意,脱离轮廊式树木盆景的局限。台湾的盆景展览中盆景一般是不题名的。最近几年的大型展览都移往室外,去除了室内严格摆设,增加与欣赏者的互动,使盆景已经不是完全单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盆景界松柏盆景的地位可谓蒸蒸日上,广大桩友争相在松柏类树桩方而育桩造景,使松柏类盆景制作出现了空前火热的局面。相比之下,杂木盆景倍受冷落,存盆景园地中似一个无人疼热的孩子,寂然一隅。平心而论,松柏类常绿木有其自身的优点,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杂木盆景有着松柏类树桩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可随季节不同而显示出自己的不同风采,或星芽点点,  相似文献   

15.
《花木盆景》2007,(11):39-39
邱金春先生是江苏省镇江市人,经营企业之余。酷爱花木盆景,稍有闲暇,常驱车数百公里,到各地拜访盆景界朋友,交流盆景技艺,搜寻心仪的盆景桩材。十余年来。邱先生在探索盆景创作技艺,提高自身盆景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级盆景协会的展览、交流活动,为协会的活动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致力推动镇江盆景事业的发展。2006年,邱先生也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镇江市盆景协会会长,我们相信并期待邱金春先生及其镇江盆景协会能为我们奉献更多的盆景佳作.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或省市级的大型盆景展览活动十分频繁,这是我国盆景事业兴旺发展的表现,是件大好事。各类不同档次的盆景展览,有利于盆景艺术的交流切磋以提高盆景爱好的造型技艺与欣赏水平,有利于我国盆景艺术的普及与提高。而每次展览,大都进行了评比,依次评出金,银,铜和其它奖项,旨在让后学学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26日至27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冯连生,盆景艺术专家郑永泰、韩学年、唐吉青等一行数人,亲临湖北广水,指导当地的盆景发展工作。一是传达扬州盆景研讨会议精神,二是探讨如何弘扬盆景流派及风格,三是调研当地盆景树种资源,四是指导盆景发展工作,五是传授盆景造型技艺。  相似文献   

18.
《花木盆景》2007,(12):42-42
邱金春先生是江苏省镇江市人,经营企业之余,酷爱花木盆景,稍有闲暇,常驱车数百公里,到各地拜访盆景界朋友,交流盆景技艺,搜寻心仪的盆景桩材。十余年来,邱先生在探索盆景创作技艺,提高自身盆景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级盆景协会的展览、交流活动,为协会的活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盆景改作》栏目为盆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前进脚印的空间。笔者受该栏目的启发,赶紧寻找盆景旧照片,也想回过头去看看自己在盆景创作中走过的弯路。但令人失望的是所留“足迹”甚少。一者,旧时照相技术不甚普及,二者,认为“不成型”的盆景不值得照。  相似文献   

20.
这次我们是专程来观摩、学习以探讨韩学年先生山松盆景艺术为主的岭南山松盆景研讨会。山松盆景的成功,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喜悦,韩先生不愧为岭南山松盆景开拓创新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