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云南板栗实生栽培面积大, 管理粗放, 结果迟, 产量低, 品质差。采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选育的板栗新品系, 对低产板栗园进行嫁接改造, 并采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 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管理, 实现了板栗的早实丰产优质高效。为大面积低产栗园改造提供了良种和配套技术, 给板栗产业化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介绍了板栗良种“豫板栗 2号”的丰产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对“豫板栗 2号”的大面积推广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板栗良种“毛板红”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板栗良种“毛板红”推广的措施和经验,并对良种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作了介绍。该良种推广工作持续10余年,已推广至浙江、福建、江西等10个省的85个县(市),栽培面积达25128hm2,成为我国南方栽培面积最大的板栗品种。  相似文献   

4.
金寨县位于皖西大别山北坡,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20世纪80年代,已嫁接板栗400万株,5亩以上成片栗园达0.3万公顷.近10多年,实现"五八"绿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到2000年底,全县板栗面积已达3.33万公顷,1 600多万株,占现有经济林面积的95%以上,其中已挂果面积2.997万公顷,年产板栗1.5万吨,同时,在大面积发展板栗的过程中,狠抓了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训"乡土人才"板栗辅导员60多人,相继建立了一批以村为单位的板栗科技示范户和省地县的板栗科技示范园.推广栗茶、栗农立体栽培模式;嫁接改造、整形修剪、高枝换优、栗园"三保"、病虫害防治和冬季栗园管理技术;组织了叶面喷硼、喷板栗生长素、施板栗专用肥和稀土微肥等科技成果的应用等,推动板栗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一些传统的栽培方法依然存在,品种混杂,早中晚比例失调,加之病虫害严重,符合商品性板栗比例有下降趋势.综合栽培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产量方差分析与经济性状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选出的16个板栗良种进行了区域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不同的环境条件适应能力不同,产量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环境条件区域有最适的良种。该项研究为全省及其不同区域确定了最佳的良种结构,同时为入选良种确定了适生的环境条件,提出了我省板栗区域化栽培意见。  相似文献   

6.
良种板栗栽培新法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俊光 《云南林业》2001,22(3):18-18
板栗素有“木本粮食”之美称,是主要干果树种之一。随着我省干果基地造林项目的启动实施,全省干果基地县板栗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但如何提高板栗栽植中良种的鉴别能力和栽培水平,以达到优质、早产、丰产的目的,是板栗基地建设的关键。这里所介绍的良种板栗栽培新法也许能提供更为直接、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1整地、移栽、嫁接及管理1.l预整地 在栽植当年的春夏两季农闲时间进行预整地。果园宜选择板栗最适宜区(海拔 1600—1800 m)的阳坡、半阳坡地块。以株行距 2 m×3 m或 3 m×4 m挖塘,注意掌握“肥地宜…  相似文献   

7.
皖西大别山区栽培板栗历史悠久,品种类型很多,砧木资源丰富。利用野生砧木就地嫁接良种板栗,不仅可以保持优良特性和提前3~5年挂果,而且无需育苗移栽,节省种子和劳力。为了提高嫁接保存率,避免种源混杂,产量低的现象,1985年用插皮嫁接法和省内14个品种嫁接了3.33hm~2板栗良种园,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板栗害虫种类发生的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板栗 (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是我国传统的名特优经济树种。近几年来板栗生产迅速发展 ,板栗栽培面积不断增加 ,板栗生产向产业化发展。栗园也从野生栗自然分布 ,树体高大、杂树混生 ,管理粗放 ,逐步转变为密植矮冠化、嫁接良种商品化、栽培管理集约化的现代栗园。由于栗园生态环境和管理水平发生了变化 ,引起了板栗主要害虫种类发生变化 ,出现了新的特点。1 板栗主要害虫种类从虫体较大、世代较长、繁殖能力较弱向虫体较小、世代较短及繁殖能力较强的方向演变野生栗园由于人为干扰少 ,不施药 ,种间关系复杂 ,环境条件稳定 ,接近自…  相似文献   

9.
依据云南的气候条件,将云南省初步区划为6个板栗栽培区,即温热种植区,干热种植区,湿热种植区,滇东南湿热岩溶山原种植区,滇东北、滇西北温暖种植区,滇东北低温高湿种植区;并依据24个板栗新品系的区域化栽培试验结果,提出了各栽培区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0.
促进板栗显著增产的修剪技术高尚峰(黄龙县干果服务站陕西黄龙715700)杨卫昌(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延安板栗”的主要产地在黄龙县白马滩一带。近年来,产地村民栽植积极性越来越高,又引进了外地良种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现有成园面积数千...  相似文献   

11.
在遂昌县湖山村、湖方村、桥西村开展板栗林修剪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修剪和施肥对于板栗产量和效益有显著影响,在修剪并施肥、不修剪只施肥的处理下,板栗林产量分别提高35.65%和23.66%,经济效益分别增长9.95%和9.48%。  相似文献   

12.
通过3年的调查研究,弄清了为害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I.)的主要病虫种类及危害特性,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与板栗物候的相关关系,编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年历,对一年中板栗病虫害何时发生及如何防治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板栗良种化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板栗因长期实生繁殖,良莠不齐,至今尚无主栽品种。良种问题已成为限制云南发展板栗生产的主要因素。实现板栗良种化的主要途径是以实生选种为主,引种为辅;建立高接采穗圃,大力推广优良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浙江省7个产地栽培的4个主要板栗品种共11个板栗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同时探讨了其营养价值。对板栗中17种氨基酸的分析表明,板栗几乎含有所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分析毛板红和魁栗的氨基酸,其组成极相似,且两者在地域上的差异较品种本身差异大。在所研究的几个地域中,浙南地区的板栗氨基酸含量高,浙东、浙西和浙北的氨基酸含量较为接近。此外,所有被测样品中,日本栗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最低,二次结实板栗产最高。  相似文献   

15.
罗田县板栗产业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区,年产板栗坚果3万t,板栗系列产品年产值占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7.7%,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9.6%。本文针对罗田县板栗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江山市从1985年开始发展板栗速生丰产林基地,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从实际经济效益、投资效益和比较效益3个方面对江山市板栗速生丰产林的前期(前8a)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板栗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前期经济效益十分理想,已充分显示了其速生、丰产、高效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沾益县具有较大面积的实生低产板栗园。 1998年采用在曲靖表现良好的红油栗、黑油栗、鸡腰栗、早大栗、特早栗、磨盘栗 6个板栗优良无性系对低产栗园进行高头换接改造 ,并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的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造后 ,6个优良无性系第 2~ 4年每hm2 平均产量分别达 6 73 2kg、 174 5 7kg和 1881kg ,结实率达 10 0 %。最高的早大栗第 2年平均每hm2 产 2 4 88 2kg ,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丰产标准 ,其坚果的品质亦达优于全国的水平。除介绍实生栗园的改造效果外 ,还系统地介绍了低产栗园的高头换接改造技术及改造后的树体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害及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种类、分布、危害及天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查明了板栗害虫共有73种,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栗瘿蜂、白生盘蚧、板栗剪枝象、二斑栗实象4种害虫;板栗害虫的天敌昆虫共有32种,其中中华长尾小蜂、盘蚧花翅跳小蜂是控制栗瘿蜂和白生盘蚧的重要天敌.板栗病害共有21种(36种病原),其中板栗溃疡病、板栗疫病、板栗炭疽病、板栗种实霉烂病等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而板栗疫病属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地区板栗蛀干害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赣东北地区各地的板栗蛀干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查明了害虫发生情况和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综合出了各种害虫在林间的识别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