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经济角度而言,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森林旅游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通过对影响森林旅游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努力保持森林旅游供需在数量上和结构上的均衡,制订合理的森林旅游产品价格,积极拓展森林旅游市场,并努力降低森林旅游业的经营成本,是提高森林旅游经济效益的关键和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森林资源丰富的乡村发展森林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战略意义,但不可避免地要牵扯到乡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载体——农村土地制度问题。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土地制度,但是“集体”在政府行政权力消解下,并没有在实践层面取得法律的主体地位。在2008年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后,一方面农民手里持有集体林权证书;另一方面,在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照样绕过集体所有直接征地。为此,在各级政府诉求以乡村旅游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当下,要强化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的法律主体性地位,从而提升农民(通过集体)参与乡村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涉及林地权益关系的博弈能力,破解过去在国土规划与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进步、现代化及城市化发展与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无关的困局。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其中包括涵养水源效益、保育土壤效益、固碳制氧效益、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和游憩效益,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不足,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熵权模糊物元模型,从旅游现实竞争力和旅游竞争潜力2个方面构建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我国大陆31个省份进行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测度,结果表明:1)旅游业绩以及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是目前影响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目前我国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整体较弱,处于不同等级竞争力的省份分布不平衡,大体呈“金字塔型结构”。在此基础上,文中将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划分为9种类型并分析其发展路径,指出“可持续发展型”是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的最终目标,但不同类型省份的发展路径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志  李江风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168-170,187
旅游管理体制如何适应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是业内外人士探索的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问题。本文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森林旅游资源的价值特性和权属特性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森林旅游业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建议实行“四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和“社区网络式”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南昌市以其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和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以及区位和交通优势,给森林旅游业营造了良好发展氛围。针对还存在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尽快组建相关管理机构和森林生态旅游公司;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编制科学的旅游规划;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体育旅游概论》课程对体育旅游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教学平台将讲授、内化、讨论的环节融合到传统课堂,并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分易”微信平台实现对《体育旅游概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从而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研究了在传统体育旅游课堂中引入“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针对体育生群体的特殊性,探究了“对分易”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创新,并分析了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此研究旨在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网络平台的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背景下,南粤古驿道与文化旅游已成为发展重点和热点,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对推动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古驿道与研学旅游相关研究及融合发展交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广州钱岗古道为研究对象,针对古道沿线资源和保护发展困境,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提出拓展多元需求的研学群体、打造空间复合的研学旅游基地、完善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发展古驿道“文化+旅游”产业链、复原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营造类型多样的主题活动游线 6 个方面的古驿道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文旅产业的融合机理,对近年来河南文旅产业中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搭建、全域旅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系统阐释了河南文旅融合的发展态势,进而提出了重塑河南文旅品牌新形象,通过融入科技创新,赋能智慧旅游,打造“全产业链”式文旅产业业态,创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引领全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为河南全域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森林社会效益价值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森林社会效益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德国,主要是由于对森林美学的研究而引起的,其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对森林社会效益,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权威的定义,多数定义主要是对森林社会效益内容的描述、列举,还缺乏一个明确的、本质性的界定,还需要从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林学和社会学等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对评价内容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处在认识、研究之中.比较认同的评价内容是森林提供的就业机会、森林游憩和森林的科学、文化、历史价值.森林社会效益的价值评价方法的研究,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对森林提供的就业机会主要采用投入产出法、指数法评价;对森林游憩价值主要采用旅行费用法等评价;对森林科学、文化、历史价值主要采用指标评价法、条件价值法和综合模型评价法等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改变乡村贫困落后面貌中的巨大作用引起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将发展乡村旅游确定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简析,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凉山州螺髻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可塑性强、开发潜力巨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将螺髻山旅游地定位为"峨眉姊妹,彝都仙境",在此基础上采取完善景区规划与管理,大力宣传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完善旅游产业链等旅游开发策略,推进螺髻山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3.
基于竹产业优势的浙南丽水生态文化旅游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丽水竹产业优势和竹文化旅游价值,提出丽水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环保第一、文化特色、保护性开发、当地居民参与原则,重点开发竹子绿色长廊、国家级竹类森林公园、竹乡农家乐、竹乡度假村等项目,打造"浙南竹海"休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4.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旅游这一概念 ,分析了湿地旅游发展与湿地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对湿地的旅游价值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从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角度 ,对湿地旅游发展规划 ,湿地旅游立法 ,建立服务网络 ,旅游管理 ,政府决策与社区参与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素有"林城"之美誉,丰富的自塞资源是贵阳市旅游开发的基础。本文采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分类体系,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贵阳市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地认识我国南方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针对目前中国南方出现的“发展桉树有害论”, 说明了这些流行观点多属于想象、误解和超出真实的夸张; 在论证了桉树的经济优势的基础上, 着重从水文效应、地力效应、生物效应等方面证明桉树非但不是生态杀手, 且有一定的生态服务功能; 在分析了国家木材安全形势和介绍了国外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着力阐述了发展桉树速生林在解开国家林业领域的环境经济矛盾中的关键作用。文中否定了桉树有害论, 但同时也指出某些企业发展桉树人工林时缺乏社会责任心以及缺乏与农民的沟通。  相似文献   

17.
昌都地区“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西藏昌都地区“茶马古道”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开发利用价值,针对沿线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以期对昌都地区“茶马古道”沿线旅游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文华 《林产工业》2020,57(4):103-105
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民众提高精神文明生活水平的一个载体。以森林资源为载体的旅游城市为了强化“城市名片”打造,更加注重“地标性建筑”的建设,这促进了木结构建筑在森林城市中的应用。介绍了森林旅游城市特点,论述并分析比较了木结构体育场馆建筑优势、短板,并探讨了森林旅游城市木结构体育场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鉴于社会效益评价内容的特殊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采取以定性描述为主、以定量核算为辅的方式对塞罕坝林场的森林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塞罕坝林场自成立以来,年均向国家上缴利税约40万元,年均向地方财政纳税约80万元,总计纳税额超过5 000万元;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2010年粗略估算,仅军马场内的旅游收入达700多万元,社会收入达1 800万元,县农户共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户均增收6000元;还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茶博园规划为例,从规划目标、规划战略、规划结构等方面,探讨将茶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建造集教学、科研、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博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