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十几年前,这里是漫漫黄土坡,满目红胶泥,连一根草都不长。每到雨季,雨水和着黄土与红胶泥,急速顺山而下汇聚到沟底,像一条红褐色的长龙奔腾涌向沟外,故得名红溪沟。可自打山下来了一对老夫妇,这里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杏树、杨树、松树、果树等十几种树木变戏法似地被移居到这里,山上山下一片翠绿,季节性的红溪变成了长年叮咚作响的清泉。这对老夫妇是谁,他们是用什么办法把这秃山变绿,让这红水变清?这对老夫妇就是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万合永乡70岁的张桂枝和73岁的张秀莲夫妇。靠的是党的好政策1984年,旗里出台了鼓励个人承包荒山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阳春时节,汽车把我们带入了管涔山森林经营局所属的秋千沟林场。车子穿过了浓荫蔽日的小路,在大 山的怀抱里绕了几个圈,上到了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这里除一条通往五寨县的公路外,再也找不到两米以上的空间。站到最高点举目四望,诺大的山体都是一片茂盛,一色浓绿。山下是松、杉、杨、桦混交林;山腰是云杉、落叶松天然次生林;山顶是通直高耸的,以云杉、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成龄林。横竖成行,好不壮观,极目远眺.树梢随风摇曳,似浩翰的绿色海洋。场长康日兰告诉笔者:“这就是管涔山林区最好的林子。”秋千沟林场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区,它的周边地区有很多荒山秃岭.这里却是一片美丽的绿洲。一名年长的护林员说:“早在六十年代初,大梁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方还是一片荒野,那时野草丛生,污水横流,但土地极为肥沃,野鸡、狍子、野兔很多,居住在山野的农民主要以狩猎为生。1962年,管涔林局为了解决当时的粮食困难问题,在这里大种粮食,保证了林局1000余名职工的粮食自给。直到1972年,秋千沟领导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算了一笔细帐,一致认为,大梁上万亩农田都分布于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方,因海拔高,年无霜期只有90天,只能种莜麦和豌豆等低秆作物,其亩产只有60多斤,但花费的劳力却  相似文献   

3.
赤蜂市林西县新林镇有一条面积达万余亩的律家沟。1977年以前,由于这里不重视林木的培育和管理,附近生产队的牛羊每年都到这里啃食,社员们缺柴烧也来砍杏树、割蓠草,没几年,山坡上的树砍光了,草也割稀了,剩下的就是东一撮西一片的羊胡子草,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说:‘绿’家沟成了黄家沟、白家沟了。  相似文献   

4.
今年42岁的李强来自山东省文登市葛家镇北石山头村,上世纪80年代后期高中毕业后就到了烟台市昆嵛山林场当了一名护林员。21年来,他把自己融进了山林,每天与大山为伴,绿树为伍,载树不止,管护不停,硬是把昆嵛山林场欧接沟林区的万亩天然林管护得安全、健康、郁郁葱葱,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案件。用他的话说:“作为昆嵛山林场的一名护林员,责任就是用心守护好山林,不让这里的一草一木受到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5.
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葛胡天一带的山上,十几年前,这里一片荒山秃岭,漫漫黄土坡,满目黄胶泥,连一根毛草都不长。每到雨季,雨水和着黄土与沙石,急速顺山而下汇聚到沟底,像一条黄色的长龙奔腾涌向沟外,住在这里的村民们每日伴着大山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光景。可是自从山上出现了一位带头植树造林的  相似文献   

6.
当脚触摸到那一寸土地的时候,心就宁静了,大脑随即出现短暂的空白.此时,已忘却了一切的烦恼、琐事,只是用一种最平静、最纯洁的情感去体验这里的一切,这就是我一踏入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感觉.七年多来,我和同志们一道跑遍了这里的沟沟岔岔,虽然过去采伐林木的痕迹尚存,但是全面保护后的生机已经焕发,切身体会到了林木苍郁,幽静散淡的悠然感觉.当融入吐鲁沟等景区的神秘风景中,漫步山间,放松的是身体,净化的是心灵.  相似文献   

7.
偃师县寇店乡五龙村位于豫西万安山区,全村有六个自然村,2100口人,耕地2400亩。有荒山面积18000亩,分布在五道大沟、十三道小沟、七八个山头上,过去这里是一个满山遍野光秃秃,唯见石头黑乎乎的穷山村。  相似文献   

8.
万沟林场位于河南省内乡县境内,是河南省的主要林业生产基地之一。据历史记载,解放前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曾遭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肆意破坏,以及乱砍滥伐、乱垦滥牧,到解放前夕,森林资源已被掠夺殆尽。自解放后1956年建场以来,林场坚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和“普遍护山、护林”、“封山育林”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林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如今这里的森林郁部葱葱、林海茫茫,形成目前一代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  相似文献   

9.
乌兰察布盟兴和县白家营乡葛胡夭一带的山上,十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山秃岭,漫漫黄土坡,满目黄胶泥,连一根毛草都不长。每到雨季,雨水和着黄土与沙石,急速顺山而下汇聚到沟底,像一条黄色的长龙奔向沟外。住在这里的村民们每日伴着大山,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光景。可是自从山上出现了一位带头植树造林的人,这里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杨树、松树、杏树、果树等十几种树木和中药材变戏法似的被移到这里,山上山下一片绿,季节性的河流变成了长年叮咚作响的清泉。这个带头植树人就是兴和县白家营乡葛胡夭村共产党员乔进美。1983年,县里出台…  相似文献   

10.
在和林县三道营乡,有一个被称为“世外桃园”的小山村——腮汉沟村。这里坡陡沟深,交通不便,找不到一块平整的土地,更别说水浇地了。可这里有满沟的绿树,9万多株即将成材的树木给人们带来了富足和安乐的希望。腮汉沟的人们怎么也不会忘记,1985年秋天,一场罕见的山洪冲垮了一座大坝。这  相似文献   

11.
绿林锁黄沙     
霍城县境内的塔克尔莫库尔沙漠,被开根沟和莫合沟的洪水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之间冲积成一条宽二公里,长十三公里的平坦沙地走廊,六十三团场就座落在这里。这里风多、沙大,干燥炎热,水源缺少,风沙害十分严重。建团初期的一九六一年,播种面积七万八千八百亩,几次大风,黄沙掩没农田,六万一千亩地毁于风沙之中。沉痛的教训,使农垦职工认识到了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到一九六六年,全团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12.
万亩红果基地以台头为中心的万亩红果基地包括台头、光华2镇,28个村委会。1986年以来,这一地区的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根据当地沟多坡广,适宜红果生长这一优势,利用野生山植苗,大量栽植山砧木苗,然后嫁接红果,逐步从房前屋后,发展到田埂地头。昔...  相似文献   

13.
黄龙县界头庙乡刘家原行政村的一条荒草沟,在四年前还是杂草荆棘丛生,如今已是绿影婆娑,4万多株杨树、刺槐、油松茁壮成长。当人们看到这条荒草沟的变化时,对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胡志银赞不绝口。 胡志银,今年46岁,原籍是闻名世界的陕北腰鼓之乡——安塞。1973年春天,胡志银从服役十数年的北京军区某部退伍,不甘愿再继续贫穷下去,挥泪舍弃了生养他的故土,扶老携幼,全家落户到黄龙县界头庙乡刘家原。在胡志银的感召下,如今刘家原村的村民们,原籍都是来自“腰鼓之乡”。 担任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的胡志银积极带  相似文献   

14.
在固阳县白彦沟林场,有一位被人称道的林业战士,他就是这个林场达头地作业点护林员李占成同志。李占成今年33岁。十年前,他作为场里的临时工来到这里当了护休员。白彦沟荒凉偏僻,山路崎岖,而达头地更是个无人问津的地方,周围几十里无人烟。从1965年建场到1977年,林场用过不少护林员,但没有一个蹲得住,干上一年,辅盖一卷就走了。李占成一到,人们便议论纷纷,一个生气勃勃的年轻人,在深山沟里能呆几天?过不了一年也会卷起辅盖走的。一年以后,不但李占成没有搬走,达头地又多了一个人。原来是李占成动员新婚的妻子来这里安家落户了。看样子李占成是铁了心要在这里干下去啦。事实正是如此,他在这里一蹲就是十个春秋。小李每天从这个山头跑到那个山  相似文献   

15.
正西藏自然的精华在河谷,而河谷的精华是西藏南部的无数条"沟"。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吉隆沟是日喀则地区最深的一条沟,也是物种最多彩的一条大裂谷。南北两世界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最神秘的峡谷吉隆沟位于喜马拉雅山深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原峡谷。从吉隆沟北面的马拉山往南,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徘徊徜徉的亚热带地盘;往北,则是青藏高原的高寒世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形成了典型的垂直生态体系,为这里赢得"高原地区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美丽峡谷"的美誉。吉隆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通向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春在碧流河     
从奇台林场西行,经碧流河乡,再南行十几公里便到了天山脚下的碧流河。 这一带有通向山里的一条主沟和几条小沟,沟口座落着几个自然村,河水流经主沟。名曰河,只不过是天山深处流往这里的一股清溪,水量不大,但澄沏晶莹。悠悠流淌的河水,给平静的山沟和村落带来了欢乐,也给这一带带来了无限生机。因此,这里不仅水美,沿河两侧的河滩林更美。 暮春时节我们来到这里,远远望去,河滩里的林木濛濛融融,浑然一片,在蓝天和山影的衬托下,象一幅色调淡雅的水墨画,很是壮观。走近河滩,只见各种树木枝丫交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被称为沙地天然植物宝库,是理想的科研、教学、旅游胜地。大青沟保护区冬暖夏凉,春秋宜人,沟内沟外差异明显。沟底、沟坡和沟顶垂直分布的三种不同植物群落,分别代表着我国长白山、华北和内蒙古植物的不同特征。地质构造体系属于西辽河沉降带,由于西辽河流域洪积沙土地层下切和长期复杂的地质运动,经地表径流与地下水潜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大小两条沟壑。沟长20余公里,沟宽百余米,沟内大小泉眼数千条,汇集沟底处形成一条弯弯小溪,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冬天不结冰。大小青沟的横断面呈“入”字形,像一把利箭纵贯于保护区内,核心保护区面积为789公顷。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植被条件,丰富了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南方的乔木,热带的花卉,稀有的草药,珍贵的鸟兽,汇聚于此,成为我国北方沙区少有的天然植物园。其中木本植物百种以上,药用植物200余种,观赏植物有四、五十种,蜜源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每到秋季,这里的山里红满沟满坡红红火火,它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又是引人入胜的亮丽风景。此外,这里的野生食用蔬菜资源也比较丰富,苋菜、金针菜、驴蹄菜、山芹菜、...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林西县毡铺乡二支坝村有一条沟,解放前,人们把冻死饿死的老光棍埋在这里,天长日久,大家就把这条沟叫“老头沟”。人们年年在老头沟打草搂柴,加上牲畜践踏,老头沟真的变老了。山上的草像老头顶上的头发越来越稀,牲畜踏出的  相似文献   

19.
和林县建成11万亩经济林韩鑫和林格尔县人民坚持一条沟、一道坡、一架山、一片滩的全面治理,摩天岭上现已崛起200多个新果园,林果业正在成为农村的一大经济支柱。到目前,和林县已种植各类苹果、杏、枸杞、沙棘等经济林果11万亩,农村人均0.7亩,年产各类鲜果...  相似文献   

20.
在内蒙古科尔沁茫茫沙海中,镶嵌着一颗绿翡翠,千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游客,也有不少自然科学工作者到这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大青沟干旱地带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青沟位于科尔沁草原西北部,科左后旗境内,整个大青沟四周是连绵起伏的沙海,即使夏秋雨水季节,千里方圆内也只生长沙蒿、沙柳等耐旱植物,稀稀疏疏,十分荒凉。而在号称“八百里瀚海”的塔敏查干(蒙语:地狱)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