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亦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鸭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或废食,拉黄白色或白绿色稀粪,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及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该病主要侵害雏鸭,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实际生产中较多见,有关诊治报道不时见于报端,但雏鹅感染该病报道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综合征等。该病多发生于1~8周龄的小鸭,雏鸭以眼和鼻有分泌物、腹泻、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抽搐等为主要症状,慢性病例表现为头颈歪斜。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眼结膜炎等。本病极易与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沙门氏杆菌病及葡萄球菌病等混合感染,造成死亡率增高。目前本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2019年3月,隆安县丁当镇某鸭场发生咳嗽、拉稀和剖检呈现典型“三炎”病变的病例,经发病情况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感染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死亡率、致感染鸭体重减轻和高淘汰率,使其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的长岛,现几乎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存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1982年郭玉等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北京鸭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我们自1997年以来,在镇江市郊的谏壁、大港、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分离鉴定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病,新鸭病和鸭疫综合症,曾因误认为由巴氏杆菌引起而误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1]。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1~8周龄的雏禽易感,1周龄以内的雏禽因有母源抗体而很少发病,种鸭及成年鸭不易感[2]本病最早出现于美国纽约长岛。1982年我国首次报道了本病在北京地区的流行,随后我国不少省区陆续报道了该病的发生。由于鸭传染性浆膜炎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  相似文献   

7.
水禽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患病水禽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拉稀、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等特征。死亡率为5%~60%不等,甚至可高达90%以上。耐过的水禽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本病常常导致大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亦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来,由于养鸭业快速发展,该病的发生日趋严重。该病主要侵害雏鸭,病鸭主要有精神不振、拉黄白或白绿色稀粪、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及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雏鸭一旦感染发病后,如果处置措施不当,  相似文献   

9.
鹅的传染性浆膜炎病又称为鸭疫里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综合症等.本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多发生于2~7周龄,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床特征为患鹅产生纤维性胞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脑膜炎等病变.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达到20%~40%,给养鹅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 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也可侵害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可引起感染鸭发生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该病的发病率在5%~90%,病死率高达80%。RA最早发现于1904年,我国自1982年郭玉璞等从北京郊区鸭场分离到RA以来,广东、福建、上海、四川、广西、江苏、河南、河北等地均相继报道了本病。1材料与方法1.1病料采集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的19个鸭场采集发病…  相似文献   

11.
鸭浆膜炎病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咳嗽、下痢、瘫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剖检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雏鸭的死亡率为5%~80%,耐过的鸭生长迟缓,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原分离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引起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1],雏鸭常常大批发病和死亡,发病鸭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  相似文献   

13.
鸭浆膜炎亦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等多种禽类(鹅、火鸡)的一种接触传染病。该病多发于1~8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多见,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饲料报酬显著下降,故...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菌病俗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包心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雏鸭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火鸡等多种幼禽。多见于2~4周龄的雏鸭,呈急性居多,慢性较少。雏鸭感染该病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三炎”为临床特征。现将一起快大肉鸭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鸭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尤其多见于10~30日龄雏鸭,成年鸭较少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阴冷潮湿季节多发;在新疫区传播蔓延快,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鸭群拥挤、饲养管理不当以及鸭舍  相似文献   

16.
正1流行病学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强传染性、高死亡率的细菌性传染病,多见于1~8周龄雏鸭,2~3周龄雏鸭发病风险较高,成鸭发病较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多发于春夏、秋冬交替时节,当环境改变,雏鸭免疫力低下时,其易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传播途径较多,病菌可通过种蛋、呼吸道及饮水、饲料等传播。  相似文献   

17.
田树娟 《中国动物保健》2023,(12):115-116+12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会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主要侵害雏鸭。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本病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本文主要就结合山东枣庄某养殖场发生的一起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进行研究,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控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小鸭的传染病,多发生于2~7周龄的雏鸭,常引起小鸭的大批发病和死亡,在病变上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火鸡和其他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于1932年在纽约发现。而在我国,于1975年首次报道该病的存在。目前,在我国江苏、广西、浙江、安徽、四川等大部分地区均存在该病。由于本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危害各国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近几年发病普遍,广泛流传。若与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会增加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将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