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宜宾地区饲料桑品种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饲料桑品种在四川省宜宾市丘陵山区推广种植的可行性,于2015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引进饲料桑品种桂桑优62、桂桑优12和桑特优2号,于2016年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1年刈割4茬小区测定产量和检测春季枝叶的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引进栽植的3个饲料桑品种在宜宾地区的生长期基本相同,1年刈割4茬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饲料桑的桑树叶片氨基酸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桑优62桂桑优12桑特优2号,饲料桑的桑树枝条氨基酸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可作为川南地区家畜优质饲料的来源,适宜在宜宾市丘陵山区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其次为桂桑优12和桑特优2号。  相似文献   

2.
2003年春从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桑树研究室引进6个参试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品种桑的物候期、抗寒性、产叶量进行了观测、调查。结果表明,在宁南山区栽培既抗寒、产叶量又高且有推广价值的品种为陕桑305、402、选792三个桑品种。  相似文献   

3.
6个饲料桑树品种在广西地区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研究桑特优2号作为对照组,桂桑优62号、桂桑6号、粤桑11号、桂桑优12号和粤桑51号共6个桑树品种进行品种种植遴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鲜枝叶产量最高者为粤桑51号[(6.52±0.42)t/667 m^2],最低者为桑特优2号[(3.89±0.28)t/667 m^2];生长性能方面较优质品种为粤桑51号、桂桑优12号和桂桑优62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桂桑优62号(18.46%),其次是桂桑6号(17.56%);品质较优的品种有桂桑优12号、桂桑优62号和桂桑6号。综合鲜枝叶产量、生长性能和营养与品质评价指标,较优良品种为桂桑优62号和桂桑优12号,其次是粤桑51号和粤桑11号,这些品种可作为饲料桑树品种大面积种植推广,有利于开发成为新的高蛋白饲料资源,助力广西草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生物产量高、营养成份丰富的饲料桑品种粤桑11号,在镉重度超标耕地桑叶中镉的含量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镉重度超标耕地桑叶发酵料中镉的含量也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在饲料桑基地用桑叶发酵料配合饲料饲养生猪其肉质指标测定结果符合食品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在镉超标耕地上可种植桑品种粤桑11号进行饲料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从分布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沙地的蒙桑资源中 ,选择出具有叶大、质优的桑树品种向海桑 1号 ,进行人工繁殖并与其它桑树栽培品种作对比试验。向海桑 1号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干寒特性 (年降水量 30 0mm ,极端温度 -4 0℃ ) ,而且产叶量高 ,单株产量达 6 30 86g ,迟硬化率 86 2 % ,养蚕成绩与其它桑树栽培品种相似。测定表明 ,向海桑 1号的叶片中粗蛋白含量 16 87%、粗脂肪含量 4 34%、灰份含量 8 78%、干物质含量 38% ,除粗蛋白含量外 ,其它营养成分均相当于或高于对照桑品种秋雨。该品种适于在北方干旱、寒冷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生物学试验的方法,对不同倍数性桑品种的茧质与饲料效率进行了探讨,为推广叶质优良的桑树新品种提供实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多倍体桑的茧质和饲料效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湖桑32号,而桑叶消化率却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供试多倍体桑品种中,以三倍体桑“304”的叶质为最好,全茧量、茧层量、万头蚕产茧层量、50g桑产茧量及茧层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增加 14.7%~22.8%,春秋两季表现相同的倾向,表明“304”是一个叶质特别优良的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 1989年4月3日至6日,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重庆举行了第八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批全国桑品种鉴定总结报告和1987—1988年家蚕品种审定结果报告,对25个桑树品种、8对家蚕品种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审议,认为其中11个桑树品种和3对家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以推广。这些品种是,可供长江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育15号、育237号、育2号、7307、璜桑14号;可供黄河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选792;可供珠江流域试栽、推广的伦教40号、塘10×伦109号、试11号;可供  相似文献   

8.
桑叶是家蚕主要饲料,桑叶品质如何对家蚕生长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又与茧质、卵质等有极大关系,而叶质又与桑品种特性紧密相关。因此,我们用不同桑品种对蚕种卵量及卵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设区 l、桑品种育71一1、育72一l、湖桑32号 2、蚕品种丰一、54A、苏六 3、试验设区针对不同蚕品种,每个桑品种重复三次,每区100  相似文献   

9.
果桑品种的引种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红果1号、红果2号、无核大10、白玉王、台湾长果桑、蜀椹1号、蜀椹2号、金墙63号、嘉陵30号"9个果桑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嘉陵30号和台湾长果桑抗菌核病较强,适合在宜宾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强桑3号"、"强桑5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最新育成的2个桑树新品种,开化县从2014年开始引进种植,在池淮镇建立了1334 m2的新品种栽培试验及示范种植基地,对2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产叶量、抗桑瘿蚊、养蚕成绩等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并总结出适合于开化县种植的栽培技术要点,正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1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1.1强桑3号"强桑3号"树形高大、皮色青,冬芽正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半干旱的陇东中部地区,对2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抗逆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系列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显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大多数国外品种的抗旱、抗寒性不如甘农1号等国内品种。2)在3年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陇东苜蓿增产6.4%~25.2%,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将22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4个等级,其中,皇冠、甘农1号综合评价最高。3)结合增产幅度,可以认为,甘农1号、皇冠、阿尔冈金、牧歌、巨人等品种,增产极显著、抗旱抗寒性强,稳产性好,综合评价靠前,适宜在庆阳全市大面积种植;甘农2号、苜蓿王、新疆苜蓿、甘农3号、三得利,增产显著,稳产性、综合评价较好,各地可根据生态条件、品质特性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2.
自然降温过程中不同结缕草品种电解质渗透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连续3个月跟踪观测3个结缕草品种兰引3号Zoysia japonica cv.Lanyin No.3、青岛Z. japonica cv.Qingdao和交大1号Z. japonica cv.Jiaoda No.1在秋冬自然降温条件的电解质渗透率(EL)变化,比较供试的3个结缕草品种的抗寒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秋冬季节甘肃兰州的旬平均气温不断降低,3个供试材料的叶、茎和根茎电解质渗透率均出现波动,波动幅度兰引3号<交大1号<青岛.结合田间物候期的观测,兰引3号抗寒性和坪用性状最好.研究结果为结缕草在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冷害胁迫下3个狗牙根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对冷害胁迫下3个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品种的抗寒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POD同工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低温下细胞膜的伤害程度,3个狗牙根品种抗寒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新农一号狗牙根C.dactylon cv.Xinnong No.1>喀什狗牙根C.dactylon cv.Kashi>矮生天堂草C.dactylon×C.trasvaalensis,且在根茎上反映更加明显;POD,SOD的活性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植株抗寒能力的强弱可能与它们的活性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抗寒性越强的狗牙根品种POD同工酶条数也越多,且在冷害适应中未有新的同工酶谱带出现.  相似文献   

14.
结缕草3个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跟踪测定了田间自然降温过程中,结缕草3个品种叶片、茎、根茎的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6个抗寒指标的变化。根据指标测定值的变化趋势,采用加权法对结缕草3个品种的抗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引3号抗寒力最强,交大1号次之,青岛最差。通过试验测定,选出了能够较好地反映结缕草抗寒性的指标,包括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择出适宜于宁夏盐池县干旱风沙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试验选用"辽原1号原种""科多四号""中原单32号""辽原一号三代"4个品种与当地种植的"中单2号"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辽原一号原种""中原单32号"属抗病力强、高抗倒伏、耐寒、耐旱型品种,是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的最优品种。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安康学院、山东省蚕业研究所3个单位的7个桑树品种进行了共同鉴定.本批参鉴桑树品种米条产叶量高,叶片较大,叶质均优于对照,抗寒性中等,有黄化落叶现象,产叶量、发芽率高的品种有鲁插2号、鲁插3号、9312,树形直立的有鸡桑变、8826、鲁插2号.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桑树品种抗寒性差异的分子机制,以4个不同地理来源桑品种的幼苗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分析正常环境和低温(4℃)胁迫下桑树低温诱导基因Wap(winter accumulating protein)在各品种间的表达差异。正常环境下,来自吉林省的向海桑中Wap的表达水平最高,在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实生桑和来自江苏省的丰驰桑中该基因也有较高水平的表达,而在来自广东省的杂交桑塘10×伦109中则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低温胁迫2~6 d,4个桑品种幼苗叶片中Wap的表达均上调,至胁迫8~10 d时Wap的表达达到最高水平;低温胁迫12 d,Wap在广东杂交桑的表达开始降低,低温胁迫16 d,在丰驰桑与新疆实生桑的表达也开始降低,而来自寒冷地域的向海桑在低温胁迫20 d该基因的表达才开始降低;低温胁迫24 d,在广东杂交桑中已检测不到Wap的表达,在丰驰桑与新疆实生桑中仅有微量表达,而在向海桑中仍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初步推测Wap在不同桑树品种的表达差异是各品种抗寒性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重组质粒pGEX-4T-2-Wap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分子质量约27 kD的WAP蛋白,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播种时期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19.
6个燕麦品种(系)在甘肃夏河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适宜在甘肃高寒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对6个燕麦属品种(系)在甘南州夏河桑科草原不同生育时期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陇燕2号与陇燕3号生产性能表现相对较好,QO245-7表现最差。各供试品种干草产量在灌浆期最高,其中,陇燕2号高达11917.82kg/hm2,QO245-7最低,为7174.96kg/hm2,差异显著(P<0.05);灌浆期白燕2号营养品质表现最好。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品种的整体表现,采用基于熵权赋权法的灰色系统理论对灌浆期各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是陇燕2号、陇燕3号和白燕2号,可在高寒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利用30个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筛选出适合雁门关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测定并分析各品种农艺性状、生物产量、营养品质,同时用聚类分析法将30个供试品种分成4个类群并分析总结每一类群的主要特性。结果表明:1)以渝青3号和曲辰9号为代表的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表现为生物产量和干草产量较高,穗位高较高,持绿性表现较好,但营养品质低于粮饲通用型玉米。2)以屯玉661和先玉1225为代表的粮饲通用型玉米表现为干草产量低,但淀粉含量较高,其超过30%。3)生物学产量与绿叶数、绿叶重、株高、茎粗、茎重和穗重呈显著正相关。根据田间表现和综合评价结果,曲辰9号、晋单65、先单405为适宜在雁门关地区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