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期定位施肥对暗棕壤磷素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珊珊  徐宁彤  徐明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95-14297
[目的]为合理施肥、充分利用土壤磷素资源、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黑河暗棕壤2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肥对0-20 cm棕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和小麦植株磷素积累的影响。[结果]长期不施肥,土壤全磷含量呈平缓并略微下降趋势,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全磷含量增加的幅度由高到低顺序为:低量化肥+有机肥>高量化肥+有机肥>高量化肥+秸秆>高量化肥>低量化肥>单施有机肥>高量化肥>单施秸秆>中量化肥,其中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处理土壤全磷分别提高了29.6%和24.8%。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高量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和低量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808%和188%,而高量化肥处理和低量化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100%。[结论]建议配合施用有机与无机肥提高暗棕壤磷素肥力。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对土壤培肥作用长期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揭示有机肥的施用在长期土壤培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设置无肥对照(CK)、减量化肥(N'P)、常量化肥(NP)、有机肥(M)、减量化肥有机肥配施(NPM)和常量化肥有机肥配施(NPM)等6个处理,在新疆博乐市进行连续24a的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结果]24a连续施用有机肥处理M、NPM和NPM供试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较1987年(速效钾1989年)提高34.7;、11.6;、21.6;、153;、14.5;,相反CK、NP和NP处理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010年施用有机肥处理M、NPM和NPM与其对照处理CK、NP和 NP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64.8;、60.9;、60.9;、680;、74.1;.[结论]有机肥无论是单独施用还是与化肥配合施用都能够持续提高土壤有机碳、氮含量;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水平,在新疆石灰性土壤上对速效磷的提高作用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3.
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定量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的演变特征,研究红壤磷素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为红壤地区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持续26年的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平台(1991—2016年),比较长期不施磷肥(CK、N、NK)、施用化学磷肥(PK、NP、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1.5NPKM、NPKM、M)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变化,分析土壤磷素对磷盈亏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拟合作物产量对有效磷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结果 长期施用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提升了土壤磷素活化系数(PAC)。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处理(1.5NPKM、NPKM、M)的PAC高于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和施用化学磷肥(PK、NP、NPK)。红壤地区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变化量与土壤磷盈亏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 -2,土壤Olsen-P含量上升3.00—5.22 mg·kg -1,全磷上升0.02—0.06 g·kg -1。土壤每累积亏缺磷100 kg P·hm -2,不施磷肥处理(CK、N、NK)土壤Olsen-P分别下降1.85、0.40、1.76 mg·kg -1。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处理(1.5NPKM、NPKM、M)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以及施用化学磷肥(PK、NP、NPK),显著高于不施磷肥(CK、NK、N)。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处理(1.5NPKM、NPKM、M)的产量可持续指数也高于其他处理。3种模型(线性-线性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和米切里西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P<0.01)。在红壤地区推荐使用拟合度较好的线性-线性模型,其计算出小麦和玉米的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分别为13.5和23.4 mg·kg -1结论 在南方红壤地区,化肥配施有机肥更有利于磷素累积和提升磷素有效性。化肥配施有机肥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稳产性好。线性-线性模型可用于计算红壤地区有效磷的农学阈值。生产上应该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农学阈值调整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以长期定位施肥蔬菜保护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在剖面上分布特征的 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 势,而且在同一土层内,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0-60cm土体内 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磷素活化系数明显高于对照和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土壤剖面中施肥各处理有 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施有机肥处理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和长期施用有机肥 是导致土壤磷素向下层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土壤磷素对磷盈亏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杨军  高伟  任顺荣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3):4738-4747
【目的】土壤磷素状况是评价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全磷对土壤磷素盈亏(平衡)的响应,为潮土区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了天津潮土33年(1979-2012)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磷素盈亏与Olsen磷、全磷的变化特征。【结果】长期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钾配施(NK)及秸秆与氮肥配施(NS)处理,土壤中磷素常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处理(PK,NP,NPK)和有机肥与氮肥配施(NM),土壤中磷素均有盈余,PK处理盈余最多,但随试验年限延长(约20年后),NP,NPK和NM处理土壤中磷素盈余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增加量随磷盈亏而变化,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肥,均可使土壤中的磷素盈余,土壤中每盈余100 kg·hm-2磷,PK、NP、NPK、NM处理土壤中的Olsen磷分别增加3.59、1.19、1.75和2.40 mg·kg-1。长期不同施肥,土壤磷平衡与土壤全磷增量间呈正相关,但不同处理下差异较大。单施氮肥(N)和秸秆还田(NS)处理,可认为累积磷平衡对土壤全磷增量无影响。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肥,土壤中每盈余100 kg P·hm-2,PK、NP、NPK、NM处理土壤中全磷分别增加0.06、0.07、0.07和0.10 g·kg-1。【结论】土壤磷素盈亏状况与肥料配施类型密切相关,长期施用化学磷肥或有机肥,土壤有效磷、全磷增加量与土壤磷素盈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提升土壤全磷的速率大于施用化肥。  相似文献   

6.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油菜三熟制下长期施肥对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植株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试验设无肥(CK)、全化肥(NPK)、氮钾(NK)、氮磷(NP)、30%有机肥(30%OM)和60%有机肥(60%OM)6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显著提高早稻稻谷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以30%OM处理稻谷产量最高,60%OM处理次之,与CK相比,增产率分别达到131.58%和119.08%。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还能促进稻谷氮磷钾养分的吸收,30%OM和60%OM处理稻谷养分总积累量(N+P+K)比NPK处理分别高3.90%和1.05%,比CK分别高135.65%和129.19%。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有利于土壤培肥和土壤养分的维持与提高。研究还发现NK处理早稻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速效P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说明磷素是制约该地区早稻作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民在早稻生产中应注重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7.
赵秀芬  李俊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88-10089
[目的]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CK的土壤含水量最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较小,CK和无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较大。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和CK。施用有机肥、化肥处理和CK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约为原始土样的7.5、2.8和2.3倍。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H值提高了0.62,施用无机肥处理的土壤pH值降低。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对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单施大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单施氮肥〉不施肥。[结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有效改善无石灰性潮土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修正的Hedley磷素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各形态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土壤中各种磷素形态都有提高,但不同处理提高的幅度不同,其中,对活性态磷(H2O-P+NaH-CO3-P)的提高幅度依次为:无机肥+有机肥+菌肥>无机肥+菌肥>无机肥+有机肥+基质>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CK,对中等活性态磷(NaOH-P)的提高幅度依次为:无机肥+有机肥+菌肥>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菌肥>无机肥+有机肥+基质>无机肥>CK。无机肥+有机肥+菌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对土壤的活性态磷和中等活性态磷分别提高了149.6%和73.3%。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土壤磷素盈亏和磷素活化效率(PAC)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施肥下水稻土磷素演变特征及与磷平衡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1982年开始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试验包括不施肥(C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7个处理。【结果】经过30年不同施肥,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NKM、NPK、NPM、NPKM和PK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速率分别为0.18、0.20、0.83、1.35、1.46和1.62 mg·kg-1·a-1。M、NPK、PKM、NPM和NPKM处理土壤全磷增加速率分别约为4.3、15.4、16.0、18.3和22.9 mg·kg-1·a-1。所有施肥处理,土壤中磷素均有盈余,磷素盈余量与土壤有效磷增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中每盈余100 kg P·hm-2,M、NKM、NPM、NPKM、PKM和NPK6个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4、0.7、1.9、2.1、2.2和3.2 mg·kg-1。在土壤中磷素盈余量接近的情况下,单施化肥(NPK)的PAC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M)处理(P<0.05)。【结论】化学磷肥和有机肥配施相比单施化肥或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和磷素活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8个处理,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了30 a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较CK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与CK相比,施用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除NM处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提高。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微生物量C∶N显著低于CK处理,等量施磷处理(P、NP、PM、NPM)的微生物量C∶P、N∶P均低于CK和其余施肥处理,而NM处理的微生物量C∶P、N∶P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氮(F=13.9,P=0.00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大,解释了微生物量变化的5.3%,各理化性质的影响顺序为全氮全磷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酸碱度发生改变,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增强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垆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阐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与土壤磷素累积的响应关系,为黄土高原旱作农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了黑垆土28年(1979—2007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磷素盈亏与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结果】长期施用化肥(NP)、单施有机肥(M)及化肥与有机配施(NPM),土壤有效磷含量随试验年限的延长呈极显著(P0.01)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加0.54、0.64和1.11mg·kg-1,而不施肥和单施氮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持平或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增加量随磷盈亏而变化,二者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施用化学磷肥、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中的磷素均有盈余,土壤中每盈余100kg·hm-2磷所能增加的土壤有效磷分别为3.85、0.29和0.53mg·kg-1。施用化学磷肥土壤有效磷的增加速率是施有机肥的11.6倍。【结论】土壤有效磷随土壤磷素盈余而变化与加入磷素形态密切相关,长期单施化学磷肥提升土壤有效磷的速率显著大于单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料的磷素组成及供磷能力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 3类 8种有机肥料 ,在研究其磷素构成的基础上 ,采用盆栽生物试验 ,对不同有机肥料的供磷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粪肥和秸秆类中以无机磷为主 ,绿肥中以有机磷为主。有机肥中的有机磷 ,其组成主体为中稳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 ,活性有机磷占有机磷总量一般都在 1 0 %以下 ;高稳性有机磷在秸秆和绿肥中含量甚少 ,未超过 4% ,在粪肥中相对较高 ,有的可达 2 0 %。高 C/P比的秸秆类 ,在施用当季供磷能力最差 ,导致小麦生物学产量比对照低 ,其供磷效果在第 2季表现明显 ;而 C/P比小的粪肥和鲜嫩绿肥 ,其供磷效果在第 1季表现最明显 ,第 2、3季供磷能力下降。秸秆类处理 ,磷累计利用率明显低于化学磷肥 ,而粪肥和绿肥处理 ,磷累计利用率与化学磷肥相当 ,有些还略高于化学磷肥。  相似文献   

14.
磷肥和有机肥对白菜产量及土壤磷库的影响(征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2年的微区筒定位试验研究了磷肥和有机肥对白菜产量、白菜全磷、土壤全磷、有机磷、Olsen-P、水溶性磷及生物有效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用量150~600 mg·kg-1土,白菜产量增加14.9%~21.5%; 有机肥用量33.3~133.2 g·kg-1土,白菜产量增加18.2%~25.9%;施用150、300、600 mg·kg-1磷肥和施用33.3、66.6、133.2 g·kg-1有机肥及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磷肥,白菜产量均无显著变化。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显著增加白菜的全磷量,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导致白菜对磷的奢侈吸收。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Olsen-P、水溶性磷、生物有效磷均显著增加;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磷显著增加。土壤Olsen-P与水溶性磷和生物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磷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6种不同施肥处理对青海春油菜生长性状、产量、生物学产量及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NP)和氮磷配施有机肥(NPM)的油菜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CK、N、P、M处理)。NPM处理的油菜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生物学产量、产值、成本在6个处理中均为最高,但纯收益为13 483.12元/hm2,仅为第3位。施肥可大幅提高油菜株高、单株角果数及千粒重,以NP和NPM处理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灰漠土农田土壤碳通量的计算以及灰漠土固碳潜力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在连续定位施肥22 a灰漠土长期试验的12个处理中选择5个处理,利用英国ACE土壤碳通量测量仪,对其呼吸速率进行24 h的连续监测.同时监测试验区气温和5 cm地表温度等相关气象数据.[结果]长期施用有机物料(NPKM、M、S)的土壤呼吸速率总体高于不施用有机物料(NPK、CK)的处理,以单施有机肥(M)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秸秆还田处理其次.NPK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小于M和S,说明化肥配合有机肥的施肥方式能够减缓农田CO2的释放,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大于不施用有机物料的土壤,陈NPKM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地表温度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从农业固碳减排和土壤肥力培育的角度,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实现新疆农田地力提升和环境友好双赢的重要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定位施肥对紫色土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6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紫色土不施磷或单施猪粪土壤磷亏缺,单施猪粪不能维持土壤磷素平衡。而每年施150 kg/hm2 P2O5(66 kg/hm2 P)土壤磷累积盈余191.3 kg/hm2,速效磷增加9.2 mg/kg,全磷增加111.2 mg/kg。且以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处理增加积累的最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磷源在砖红壤上对芥蓝生长发育及养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枸溶性磷源和水效性磷源对芥蓝生长、养分积累及砖红壤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的影响。[结果]施用水溶性磷源液体肥料处理对芥蓝的株高、菜薹横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等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施用水溶性磷源液体肥料有利于促进芥蓝体内的氮、磷、钾养分积累,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