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这就是低碳理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和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导致气候变暖的元凶是"碳",世界各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文章阐述针对包头市的自然条件,为了保证造林的质量,应该在造林中继续大力应用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煤炭资源还可以开采100年,石油可以开采20 ̄30年,天然气可以开采50 ̄60年。这些能源燃料所释放的温室气体,严重地污染了大气环境,导致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降低。为防止全球变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工业化国家排放温室气体总量要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平均减少7.2%。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CO2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目前还没有受到国际减排限制,但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活动中遭受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这要求我国不能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必须…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至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会议共通过了28项决议,其内容涉及适应气候变化基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转让、能力建设、《京都议定书》下的灵活机制、国家通讯、财务和行政问题以及执行公约的长期行动等。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至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会议共通过了28项决议,其内容涉及适应气候变化基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6.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对各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京都议定书》给各国规定的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7.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签署议定书的141个国家和地区称赞它是地球的一道“生命防线”!  相似文献   

8.
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应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应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广州林业学校唐行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大会在日本东京结束,并通过了《京都协议书》。文中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CO2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90年代减少52%。...  相似文献   

9.
《绿色中国(A版)》2005,(5):104-106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签署议定书的141个国家和地区称赞它是地球的一道“生命防线”!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11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未来几年里,富裕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可能会上升。这对联合国《京都议定书》的预定目标是个打击。为了促使各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并发展太阳能或风能等清洁能源,该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  相似文献   

11.
郭广荣 《世界林业动态》2007,(14):9-10,F0004
据泛非通讯社2007年3月13日消息,联合国气候变化协定和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谁有义务和谁没有义务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工业化国家有义务减少这些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发展中国家没有义务这么做。  相似文献   

12.
《世界林业动态》2004,(29):10-10
根据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先进国家在2008~2010年的约束期内,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分配给日本的削减目标是6%。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政府决定其中的3.9%靠森林来吸收。据测算,3.9%换算成碳量为1300万t。作为森林大国的加拿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未有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际社会在共同的利益和责任的驱动下,积极寻求应对之策。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参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了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签订后,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依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并以相应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林业动态》2006,(6):F0002-F0002
2006年2月15日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一周年前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表示,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有能力、而且正在按部就班地实现公约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温室效应,世界各国于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科学研究表明,引起温室效应的主因是二氧化碳气体。要减缓温室效应的发生,一方面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政府已确定了在《京都议定书》第1承诺期内可排放温室效应气体总量,并于2006年8月30日提交给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事务局。日本政府将以往公布的基准年(1990年)二氧化碳总排放量.12.55亿t修正为12.61亿t,增加600万t。随之,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在日本削减目标6%中的占有率,由原来的3.9%下调到:3.8%,但目标所规定的削减总量不变,仍然为1300万t碳(4900万t二氧化碳)。林野厅在防止全球变暖运动中所使用的“3.9绿色商标”已经作为象征普及,因此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目标值调整为3.8%之后仍使用“3.9绿色商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16~19日,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在浙江林学院举办了“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研讨会和培训班。这是中国政府核准《京都议定书》后国家林业局首次在行业内进行的关于森林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以及“碳基金”、“碳交易”、“碳汇”等问题的研讨交流。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魏殿生先生。记者:魏司长,在我国政府核准《京都议定书》后国家林业局随即就“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举办了研讨会和培训班,请您谈谈其意义和效果。魏司长: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大规模企事业单位有义务报告其CO2排放量的“地球暖化对策推进法修改草案”。该草案要求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一定规模以上的民有企业及公共机关,每年度测算《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向国家(环境省和经济产业大臣)报告。国家收集并公布统计数字。目的是促进企业自觉采取措施,减少排放量。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政府和加拿大林产品协会签署了气候变化谅解备忘录。其主要内容为:加拿大制浆企业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阶段即在2008—2012年,平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