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观赏海棠‘王族’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叶、花形态性状分析及AFLP标记技术,对50份‘王族’(Malus‘Royalty’)观赏海棠的自然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杂交后代叶和花18个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在3.44% ~ 42.68%之间,其中托叶长、托叶宽、叶面积、叶片鲜样质量、花瓣宽、花梗长的变异系数在20%以上,多样性特征显著。9对AFLP分子标记引物共扩增得到34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03条,占总数的86.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4 ~ 0.36之间,Shannon信息指数在0.36 ~ 0.53之间。分析认为,‘王族’自然杂交后代不论是在形态水平上还是在分子遗传水平上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尤其是形态上的差异更为显著。这些变异为观赏海棠选择育种提供了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应用 SCoT 分子标记技术对兰属 14 个种的 24 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7 条引物共扩增出 259 条 DNA 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 224 条,多态性百分比达 86.49%,条带大小为 100 ~ 2 000 bp,多数条带分布在 500 ~ 1 300 bp 之间。根据 SCoT 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系数得到的聚类结果可知,24 种兰属植物可以分为 5 类:A类:春兰、建兰、蕙兰、莲瓣兰;B 类:墨兰、寒兰;C 类:春剑;D 类:兔耳兰;E 类:多花兰、文山红柱兰、虎头兰、象牙白、碧玉兰、黄蝉兰,这与传统兰属分类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高岭  冯尚国  何仁锋  赵妙玉  王慧中 《园艺学报》2013,40(10):2026-2032
 应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兰属14个种的24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7条引物共扩增出259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4条,多态性百分比达86.49%,条带大小为100 ~ 2 000 bp,多数条带分布在500 ~ 1 300 bp之间。根据SCoT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系数得到的聚类结果可知,24种兰属植物可以分为5类:A类:春兰、建兰、蕙兰、莲瓣兰;B类:墨兰、寒兰;C类:春剑;D类:兔耳兰;E类:多花兰、文山红柱兰、虎头兰、象牙白、碧玉兰、黄蝉兰,这与传统兰属分类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对绿色草莓与凤梨草莓杂交后代进行种间杂种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以八倍体栽培草莓品种‘宁玉’为母本、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30个F1代株系,从40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父母本有差异条带的引物进行后代杂种真实性鉴定。采用UPGAM聚类法进行亲本与子代的聚类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比较,评价子代遗传特征。【结果】对父母本、F1代主要形态学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F1代所有植株的长势强于父本,偏母本;对数量性状中亲优势值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后代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用筛选出的20对引物鉴别父母本,二者有差异,利用其进行后代分析,其中12对引物鉴定出30个后代均具有父本扩增片段,结果表明,30个杂交后代均为绿色草莓与栽培草莓的真杂种。同时,从杂种扩增的谱带来看,某些后代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为新谱带的出现或某些谱带的消失。进一步对亲本与子代之间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子代分为3个大类。【结论】通过形态学与SSR标记技术鉴定出所有杂交后代均为种间真杂种,聚类分析表明了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为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资源杂交后代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江西省内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多样性。【方法】对江西省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收集,分析花器表型性状变异和SSR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68份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雄花花器在表型性状和DNA分子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的变异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9.19%,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为花粉量(53.41%),最小的为花冠直径(15.47%)。通过表型聚类分析,可将该68份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群,类群A可分为2个亚类,大部分样品聚为第1亚类,主要表现为花梗较短,花冠较大,花粉活力较高,花冠颜色为粉红;第2亚类总体表现为花梗较长,花冠较小,花粉活力中等。类群B仅有2份样品,其特征为花冠大、雄蕊数多和高花粉量,在DNA分子水平上,筛选到的15对SSR有效引物共扩增出87个等位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为1.04,多态信息含量为46.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质材料分为3类。2种聚类结果相似,Mantel分析中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相关(r=-0.79,p0.05),SSR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结论】6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量、单花雄蕊数、花粉活力、花瓣颜色、花丝颜色、花梗长度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SSR分子标记分析与毛花猕猴桃花器表型聚类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毛花猕猴桃雄花的多种表型性状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了6个切花菊品种及其2×4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的38个F1代单株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7对SRAP引物组合共获得22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7条,平均每个引物获得7.5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56.0%,说明切花菊亲本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分子多样性适中。6个亲本品种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介于0.11~0.25之间,平均为0.19,说明亲本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亲本和杂交后代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42~0.72和0.40~0.85之间,杂交后代遗传相似系数的中位数(0.61)高于亲本品种(0.55),说明杂交产生了一些变异株系,但是总的遗传基础有变窄或同质化趋势。基于遗传相似系数,UPGMA聚类将亲本和杂交后代划分为两大类,聚类结果与母本和杂交组合类型相符,说明SRAP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鉴定菊花不同杂交组合后代。  相似文献   

7.
月季杂交后代花色遗传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粉、白3种花色21个"茶香"月季品种为亲本材料,研究了不同花色组合后代的花色表现,总结花色遗传趋势,以期为月季杂交育种亲本花色的选择和选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红色与红色、红色与粉色、粉色与红色、粉色与粉色月季品种的杂交后代花色几乎是红色系和粉色系;白色与红色、粉色月季品种杂交,后代除红色系和粉色系外,还出现其它花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和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探究香水柠檬×白花柠檬群体子代遗传多样性,为后续柠檬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香水柠檬×白花柠檬群体子代的叶、花和果等15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描述,并结合SSR和SCoT标记,通过遗传多样性参数、相关性分析和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香水柠檬×白花柠檬群体子代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9.76%~45.37%,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叶形指数、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等13个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各性状中均存在一定比例超亲个体;嫩叶色和花色性状分离广泛;叶、花和果实之间存在多对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20对SSR标记扩增出57个等位基因位点,多态性为100%;11个SCoT标记共检测到49个等位基因位点,多态性位点35个,占71.43%。基于SSR和SCoT标记得到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0.460 9和0.158 3,这2个标记在杂种群体间的Nei’s遗传距离均值分别为0.247 7和0.176 2;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小于0.1时,2个标记均表现出较少杂种后代与亲本聚为一组,单株间变异丰富;Mantel检验显示,SSR和SCoT标记在杂种群体的遗传距离相关性不显著(r=0.302 1,p=1.000)。【结论】香水柠檬×白花柠檬群体子代表型性状分离广泛,杂种群体内存在一定的基因重组,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国具有丰富的野生葡萄资源,分析各野生种果皮花色苷的组分,对中国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及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玫瑰香’‘普列文玫瑰’‘赤霞珠’和‘黑比诺’等4个欧亚种品种为对照,以刺葡萄、桑叶葡萄、蘡薁、山葡萄、腺枝葡萄、华东葡萄和1个分类地位未知的野生葡萄等中国野生葡萄为材料,利用14个花色苷标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法分析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结果】欧亚种葡萄果皮中花色苷以单糖花色苷为主,而除腺枝葡萄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的花色苷多以双糖花色苷为主;欧亚种葡萄果皮花色苷以二甲基花翠素(Mv)类花色苷为主,花葵素(Pg)类花色苷含量较少,而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含有较多Pg类花色苷;除刺葡萄个别株系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总量明显高于欧亚种;中国野生葡萄不同种间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与欧亚种存在显著差异,且各野生种类之间也存在差异,可为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4个牡丹品种、8个芍药品种为亲本,进行了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牡丹"彩绘×冠群芳"和芍药"粉玉奴×红玛瑙"组内杂交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以芍药"粉玉奴"为母本,分别以牡丹"彩绘"、"粉中冠"为父本杂交获得了远缘杂交种子,并用ISSR分子标记对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2个子代确定为芍药和牡丹的远缘杂交后代,均属偏母型。扩增结果中出现了父母本都不具有的谱带,说明子代不仅遗传了亲本的特征而且突变产生亲本所不具备的新性状。  相似文献   

11.
月季‘粉皇后’是从‘白皇后’自然授粉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植株直立,生长势较强,花粉红色,花量大,花瓣数多,每朵花瓣60 枚左右,花径平均13 cm,花有香味。具有多季节开花性,繁殖力强,抗逆性强,适合栽植于沈阳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1,88(3):235-241
The flower pigment constitutions of nine hybrids with pink, reddish purple, purple, orange and yellow flowers obtained from the crossings and back-crossings using Polianthes tuberosa ‘Single’ and ‘Double’ and Polianthes howardii were analysed. Among the parents and hybrids, two white flowered cultivars of P. tuberosa had neither carotenoids nor anthocyanins, one hybrid had only carotenoids, four hybrids had only anthocyanins and an additional other four hybrids along with P. howardii had both carotenoids and anthocyanins in their petals. The main anthocyanidin in the petals of anthocyanin containing flowers is cyanidin with which some hybrids also contained delphinidin. Inducing of the anthocyanins and carotenoids from P. howardii into P. tuberosa can contribute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diversity of flower colours in further tuberos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3.
刘晓青  苏家乐  李畅  何丽斯  肖政  贾新平 《园艺学报》2016,43(10):2067-2068
‘紫金粉玉’是‘玉麒麟’与‘火花’杂交育成的杜鹃花新品种。花色为淡粉色;花径9.5~10.5 cm;花瓣5裂,裂深;雄蕊部分瓣化,上部裂片有醒目的深粉色斑点,花心绿色。植株长势强健,株形紧凑;耐高温高湿,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棚室盆栽。自然始花期较早,为2月上中旬,持续20~25 d。  相似文献   

14.
朱仲龙  桑子阳  贾忠奎  马履一 《园艺学报》2020,47(Z2):3087-3088
‘娇丹’是从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原生群体中选育出来的花被片高度重瓣化的新品种。花蕾卵球形,花被片24 ~ 36个,外轮花被片盛开初期斜上,外表面粉红色(RHS < RED-PURPLE GROUP 68B >)、内表面淡红色(RHS < PURPLE GROUP 68C >);花量较大,花芽兼具腋生和顶生。  相似文献   

15.
从芍药的花芽分化试论芍药,牡丹的花型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宗正  章月仙 《园艺学报》1991,18(2):163-168
本文研究了芍药的花芽结构和性质,并对花芽分化进程作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确定了雄蕊原基伸长呈圆柱形是瓣化的临界点。雌蕊原基的腹缝线开裂,心皮伸展、扩大而成花瓣。观察认为雄蕊原基的产生是同步的,而遗传性的表现可以是整体的、局部的和个体的。花型分类的多样性与雄蕊原基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密切相关。根据观察把重瓣花的花瓣定性为有性的和无性的两类。雄蕊离心瓣化形成“楼子类”花型;而向心瓣化形成“千层类”花型。花瓣自然增加不能形成高级重瓣花型。  相似文献   

16.
花瓣营养成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菊花、玫瑰花、百合花、木棉花、山茶花、唐菖蒲花等6种名贵花卉的植物学性状,花瓣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pH和SOD活性。结果表明:菊花花瓣高蛋白质、玫瑰花瓣高还原糖、百合花瓣高SOD和总糖、木棉花瓣高VC、山茶花和唐菖蒲花瓣可溶性固形物高,证明6种花卉的花瓣可食用、药用、保健用,是原生态的食用珍品。  相似文献   

17.
对西藏农牧学院校园内栽培的黑红、樱红、粉红、紫红、玫红色5种不同花色月季品系的花期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黑红色的月季品系花径较大、花瓣数多,花瓣厚度、花枝长度和粗度适中,各主花枝分株数整齐度高,复叶长度适中,是比较理想的高海拔地区栽培用月季品系;其次为樱红色的品系;粉红色和紫红色的品系居中;玫红色的品系虽主花枝平均分枝数最多,但不同主花枝间差异最大,整齐性表现最差,故观赏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色素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属白、粉、红3个色系的6个牡丹品种花瓣为试材,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研究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中的色素含量,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色和红色系牡丹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白色系牡丹中未检测到花青苷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在粉色系牡丹中含量较高,而红色系中总黄酮和总花青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孟晗  付灯祥  吴艳梅  金雪花 《园艺学报》2020,47(12):2362-2372
以10个不同花色的花毛茛(Ranunculus asiaticus)和4个不同花色的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为材料,采用目视测色法,RHSCC 比色卡比色法,色差仪(CR-400)测定花瓣的花色表型,利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TU-1901)、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连用技术(HPLC–ESI–MS)对花瓣中花青素苷的成分及结构进行测定,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花色与花青素苷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个积累花青素苷的花毛茛品种花瓣中检测到5种花青素苷元,即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素和锦葵素,这些花青素苷元进一步修饰形成了15种花青素苷。红色系和粉色系品种以芍药素和矢车菊素为主要成分,黄色系品种以天竺葵素或类胡萝卜素为主要成分;经分析矢车菊素苷和天竺葵素苷含量均与亮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天竺葵素苷的积累对花瓣亮度的贡献更大。银莲花4个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出6种花青素苷元,分别为矮牵牛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素和锦葵素,它们通过不同糖基化和酰基化修饰形成了20种花青素苷,呈现出丰富的花青素苷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月季突变体抑制差减杂交cDNA文库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月季花色花香突变机理和揭示花色花香代谢的相关基因,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了月季红花无香突变体‘往日情怀’ (以下简称突变体) 与其野生型金黄色浓香品系‘金银岛’ (以下简称野生型) 之间表达差异cDNA片段。分别以突变体作为驱赶子, 野生型为检测子, 以及以野生型作为驱赶子, 突变体为检测子建立了两个差异表达cDNA文库WSSH和JSSH, 分别代表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特异表达的cDNA; 再经文库高密度点阵膜的杂交差示筛选分析, 在WSSH库中获得特异表达的27个阳性克隆, 在JSSH文库中得到25个阳性克隆。差异表达克隆测序后经BLAST比对分析发现WSSH文库中含有与红花突变体的花青素积累直接相关的CHS、DFR、细胞色素P450加单氧酶、乙二醛酶Ⅰ、己糖转移因子、MYB1 转录因子、S - 腺苷蛋氨酸转移酶、ADR等花色相关EST; JSSH文库中含有与野生型花香形成相关的月季甲基间苯二酚O - 甲基转移酶、转醛醇酶、Acyl-CoA 结合蛋白、钙调素结合蛋白、MYB92转录因子的EST以及导致芽变的Ty1-cop ia-like逆转座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