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永安耐寒桉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1-125
在永安开展耐寒桉树21个树种53个种源引种试验,通过对参试树种/种源存活率、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指标和适应性,以及耐寒、抗病虫害等抗逆性的调查,经综合评选,结果表明: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山地发展的优良耐寒桉树树种是巨桉(E.grandis)、邓恩桉(E.dunnii)、柳桉(E.saligna)、本沁桉(E.benthamii)和道里格白桉(E.dorrigoensis),优良种源巨桉为20261、19971、18139、20116和18146号,邓恩桉是18264、15956、18263、20632、和20633号,柳桉是19667、19106、19453、18162和18988号,本沁桉是19282和18788号、道里格白桉是18763和19668号种源,共计5个树种19个种源。  相似文献   

2.
桉树幼苗耐寒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郑州市5种桉树幼苗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及越冬期外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中高山桉耐寒性最好,河红桉具有极强的速生性.根据冻害等级调查及不同受害等级所占的比例,计算不同品种的耐寒指数,得出高山桉为耐寒品种,耐寒指数1.667,铁皮桉为中耐寒品种,耐寒指数为1.952,河红桉为轻耐寒品种,耐寒指数为3.113,而维省蓝桉和悉尼蓝桉为不耐寒品种.  相似文献   

3.
腐殖酸桉树有机专用肥对邓恩桉抗寒促生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科学经营耐寒桉树Eucalyptus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解决桉树速生和林地退化及冻害的矛盾,于2004年在福建省建瓯市徐墩镇建立了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速生丰产林基地,开展了腐殖酸桉树系列有机专用肥对邓恩桉抗寒促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各有机专用肥的林分受冻率、冻害等级和冻害指数比常规化肥处理分别下降了23.9%~43.5%,25.0%~50.5%和32.4%~49.7%;林分树高、胸径、冠幅和材积等生长量指标比常规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6.3%~26.6%,14.7%~37.2%,6.5%~18.8%和42.9%~136.7%。其中以基肥为腐殖酸桉树专用肥500 g.株-1 复合微生物菌剂10 g.株-1和追肥为腐殖酸桉树专用肥2号500 g.株-1处理的抗寒促生效果为最好,是适合福建省北部地区的较佳施肥模式。表5参11  相似文献   

4.
桉树部分种类种源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2年生的巨桉,渡口赤桉、柳桉、细叶桉、邓恩桉、小帽桉、苯沁桉等7个种类,14个种源的桉树引种试验,其试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从造林成活率,各项生长指标,抗性指标综合考虑,适应郴州市苏仙区或类似生态,立地条件栽培的桉树种源有:巨桉(18146)、渡口赤桉(001)、巨桉(15921)、柳桉(16620)、细叶桉(17430)、邓恩桉(15956)、细叶桉(16349)。本研究为郴州市桉树扩大栽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郑州市5种桉树品种耐寒指标的研究,筛选出耐寒品种和评价桉树耐寒性的首选指标。通过对桉树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电解质渗出率等耐寒性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高山桉较其他4个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6.
对海口林场5种2年生桉树的抗冻表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种桉树的抗冻能力差异较大,在-3.6℃的温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冻害,抗冻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多利桉、本沁桉、邓恩桉、史密斯桉、蓝桉。蓝桉冻害达到了特重度,史密斯桉为重度,邓恩桉为中度,本沁桉和多利桉为轻度。经过树高和冻害级别的相关性分析,蓝桉呈现无相关性,多利桉呈现弱负相关,史密斯桉和本沁桉呈现显著负相关,邓恩桉呈现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南中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南安五台山国有林场,开展巨桉、韦赤桉、邓恩桉等耐寒桉树品系栽培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系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韦赤桉无性系广3的适应性、抗逆性较强,速生,一年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4.88 m和4.8 cm,二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11.70 m、10.50 cm和0.051 8 m3,适宜南安市山区县海拔500 m以下山地栽培;邓恩桉无性系ED7、ED16、ED1适应性、抗逆性也较强且较速生,一年生树高可达3.63~4.19 m,二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可达9.23~9.57 m、8.13~8.83 cm和0.024 6~0.029 3 m3,可在南安市海拔500 m以上的山地进一步试种;巨桉无性系Eg15速生,适应性一般,不宜在南安市推广;邓恩桉实生苗长势一般,分化严重,不提倡在南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邓恩桉组培生根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耐寒桉树邓恩桉的组培生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7个邓恩桉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ABT、IBA、NAA,活性炭,生物素,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蔗糖,温度,光照及继代次数等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生根率差异非常显著,其中激素种类和浓度、基本培养基种类及其大量元素的含量、蔗糖浓度和继代次数对生根有显著性的影响;光照对生根有一定的影响;活性炭和生物素对生根基本没有作用.组培苗的生根采用两步生根法,在培养基S+IBA 3 mg.L-1+蔗糖2%暗培养9 d后转接到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其中24、25号无性系的生根率达到80%以上,试验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基本解决了邓恩桉组培苗难生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邓恩桉的生长特性和生长应变,为邓恩桉木材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以9.5年生人工林邓恩桉为研究对象,测定和评估树高(Ht)、胸径(DBH)、胸高比(DBH/Ht)、生长应变,并分析生长应变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邓恩桉树高、胸径和生长应变的小区间差异显著。胸径和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0.2~24.5 cm,-0.227~-0.064 mm。生长应变水平在上坡方向显著高于下坡方向。邓恩桉生长应变与树高、胸径、胸高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邓恩桉可作为速生材培育,邓恩桉木材的生长应力不受生长性状的影响。实现高生长和选择低应力水平的速生邓恩桉作为实木加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南方重要造林树种邓恩桉、本沁桉、巨桉、直杆蓝桉为研究对象,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20天内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铜、锌、镉对这4种桉树种子发芽与根伸长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铜、锌、镉对邓恩桉、本沁桉、巨桉与直杆蓝桉的种子发芽与根伸长均存在抑制效应,其中对种子的发芽具有明显的抑制性,但对种子发芽过程(发芽高峰期)影响较小.4种桉树对3种重金属的响应中均表现出对铜具较高敏感性.另外,重金属质量分数与种子发芽抑制率之间普遍存在着显著的回归关系,且对根伸长的抑制效应明显大于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高质量分数重金属对根伸长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甚至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桉树人工林树种与种源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在东南,西南和华南地区进行许多桉树(Eucaly phtus)树种与种源试验,并以早期结果为依据,结合生物气候分析,在我国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区划出下列五个发展桉树人工林的地理区域和可以应用的树种:(Ⅰ)东南沿海丘陵地区 巨桉,柳桉,赤桉,细叶桉,斑皮桉,尾叶桉,昆士兰桉和邓恩桉;(Ⅱ)两广区(雷州半岛除外) 尾叶桉,细叶桉,赤桉,巨桉,灰桉类和桃花心桉类;(Ⅲ)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区 赤桉,细叶桉,尾叶桉,剥桉,粗皮桉,柠檬桉,方格皮桉等其他热带桉类;(Ⅳ)西南高原区 兰桉,亮果桉,多枝桉,史密斯桉,樟脑桉,迪恩桉,猴桉,赤桉,细叶桉等其他温带桉树;(Ⅴ)中亚热带内陆区 赤桉,细叶桉,大叶桉,葡萄桉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种桉树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扦插生根困难的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尾巨桉无性系U9(E.urophylla×E.Grandi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桉属树种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扦插生根过程中,2种桉属树种插穗中的大量元素及Cu、Mn、B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Zn、Fe含量呈上升趋势。与U9相比,扦插前邓恩桉插穗中N、Cu、B含量明显偏低;而在愈伤期和生根期,邓恩桉插穗中除Zn含量偏高外,其他4种微量元素含量均与U9相近。[结论]N、Cu、B这3种元素对邓恩桉插穗生根潜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陈少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1-172,183
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造林树种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广泛栽植,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已经得到认同,但对其生态价值仍存在争议。对邓恩桉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性质和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表明:邓恩桉林地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营养元素全P和全N含量关系最大,即正效应较大,它们对N、P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转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养分K、P和Mg含量有一定的负相关作用。说明邓恩桉林地土壤酶活性同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有一定的专性特性。但“综合土壤酶因子”可作为邓恩桉林地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还需对其适宜范围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邓恩桉的耐寒机理,为其抗寒优良种源的选育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邓恩桉6个种源为试验材料,测定自然降温条件下邓恩桉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6个种源邓恩桉叶片中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SOD活性随温度降低呈下降→上升→下降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种源GED9509MDA含量的升高幅度与SOD活性的下降幅度均最小,在邓恩桉6个种源中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介绍了广西发展速丰桉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回顾了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对广西桉树生产造成的严重损害,并详细分析桉树遭遇冰冻之后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法;最后就发展桉树耐寒品种的种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invasa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系)气味及颜色的行为趋性,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该虫对各桉树品个(系)产卵选择情况。结果表明:①桉树枝瘿姬小蜂对13个桉树品种(系)挥发性气味的趋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10个品种(系)有不同程度的正趋性,尤其是对尾赤桉Eucalyptusuro—phlla×E.camaldalensisDH201.2的趋性最强,而对韦赤桉E.wetareusis×Ecamaldulensis GL3和大花序桉Ecloeziana则表现出负趋性或不选择性;②不同色卡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差异明显,其中纯白色(RAL9010)和信号黄(RAL1003)引诱效果较好,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28;⑧不同桉树品种(系)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刻痕数明显不同,每叶平均产卵刻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尾赤桉DH201—2,巨桉EgrandisQG3,尾巨按Europhyllax E.grandisDH32—29,尾叶桉Europhylla U6,巨尾桉EgrandisxE.urophyllaGL9,尾巨桉DH32_26,邓恩桉Edunnii,尾巨桉DH32.28,尾细桉E.urophyllaxE.tereticornisM1,柳桉E.saligna,巨桉JG1。其中尾赤按DH201—2上的产卵刻痕数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系),而韦赤桉GL3和大花序桉2个品种上没有发现产卵刻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桉树引种和树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省乐清县,13a来先后引种桉树111种。在分析引种桉树的生长规律和耐寒性等因子的基础上,根据耐寒,速生,优质的要求,筛选出可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特别是沿海一带因地制宜地推广发展的赤桉,细叶桉,巨桉,柳按11种桉树。试验结果表明: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的沿海地区,引种容易成功并能生长良好的桉树,在地理分布上是澳大利亚北部夏雨型地区的树种,在分类学上是双蒴盖亚属横脉组,窿缘组和麻利组的树种。冬雨型树种的  相似文献   

18.
梁国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12-213,248
在福建永春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区域开展巨桉、韦赤桉、邓恩桉等耐寒桉树品系造林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系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巨桉无性系Eg5和韦赤桉无性系(广3)不但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而且速生,造株成活率可达90%以上,第2a后存活率可在82%以上。1a生树高可达3.0~4.0m,2a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8.4~9.7m和8.2~9.0cm,3a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14.4~14.9m、13.4~14.7cm,年均生长量树高达5.0m,胸径达4.4~5.0cm,为该区适宜推广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桉树品种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6-177,197
针对福建省云霄县丘陵山地桉树品种单一的现状,2006年开展了尾赤桉-9224、雷林1号桉-SH1、尾巨桉-EC4、尾叶桉-新U6、赤桉2号、刚果12号桉-W 5、莫氏1号-M1、尾细桉-LH1、尾叶桉-旧U6等9个桉树品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和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桉树品种除了尾细桉-LH1成活率较低外,其它8个桉树品种成活率都在88%以上,尾巨桉-EC4和莫氏1号生长量显著大于其它7个桉树品种,年高生长量4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在云霄县丘陵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邓恩桉组织材料生根抑制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鹏  徐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36-10238,10560
进行了邓恩桉组织体内生根抑制物的研究,分别从对受试材料的生物效应、提取液化学鉴定、提取液GC-MS分析等3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邓恩桉组织材料提取液对受试材料基本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成树两个材料的提取液抑制强度较强,而萌枝茎段和幼苗茎段的提取液抑制强度次之,与酚类化学鉴定中表明的浓度大小趋势基本一致,表明酚类物质在生根抑制效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邓恩桉萌枝茎段提取液的GC-MS分析没有检测到酚类物质,而是以醇类物质及其衍生物为主,其中1,8-桉树脑为最主要的成分,与多种桉树桉叶油的组成成分相似。究其原因,可能与提取液处理的方法和酚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