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安湘S的开花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武强 《杂交水稻》2004,19(3):38-39
对安湘S、明恢63的开花习性观察结果表明,安湘S开花习性好,开花期较集中;每天花时较早(09:00始花)且开花高峰(10:00-12:00)明显,与父本花时相遇率高;柱头外露率高(90%)、生活力强(6 d).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获得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2.
安两优青占(安湘S×抗蚊青占)是宁都县名林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2004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安两优4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两优402系用两用核不育系安湘S与R402配组而成的籼型中熟早稻组合,具有丰产性好、抗性较强、转色佳等特点,2001年10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开花习性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光温敏不育系安湘S、6442S、165S、GD2S、1103S、培矮 64S、0821S 和恢复系桂99、102的开花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1356S花期不太集中,午前花所占比例不高;但柱头接受花粉面积大,柱头生命力下降慢,颖花张开时间长,颖间距大,张颖角度大。6442S花时分散,柱头外露率较低,柱头接受花粉面积小,生命力下降快;但其花期集中、张颖时间长、颖间距大。165S颖花张开时间稍短,张颖角度较小,颖间距较小,柱头接受花粉面积较小;但其花期、花时集中,午前花所占比例高,柱头生命力保持时间长。GD2S午前花少,柱头外露率低、面积小、生命力下降快,颖花开张时间短,张颖角度小;但花期集中(抽穗后3~5 d)。1103S盛花开始时间较晚,午前花较少;但颖花开张时间很长,有些当日开的颖花,至次日还未闭合,柱头外露率高、面积大、生命力强且下降速度慢。PA64S柱头面积小,柱头生命力下降快;但花时集中,午前花较多,柱头外露率高,颖间距大。0821S花时分散,午前花少,张颖角度小,颖间距较小;但花期较集中,张颖时间较长,柱头面积大、生命力下降慢。因此,在制种时,应根据各不育系各自开花习性的优缺点,以及所配父本的开花习性,采取趋利避害的技术措施,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5.
以光温敏核不育系GHS、安湘S、培矮64S及GHS的突变可育株GHF和15个普通品种为材料,以花粉育性为指标,研究了GHS不育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GHS的不育基因与安湘S、培矮64S的不育基因不等位,GHS是一个新的光温敏核不育材料;GHS的不育性遗传属孢子体不育类型,其不育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  相似文献   

6.
2004年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293在湖南麻阳制种8.07 hm2,平均单产3 223.7 kg/hm2,解决了该组合制种产量低的难题.从技术角度分析了该组合制种高产的5点原因,即育性转换和扬花授粉期间天气较好;花期相遇理想;双亲群体较协调;异交结实率较高;病虫危害损失较轻.  相似文献   

7.
L06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绿102S(安湘S/L09选)与其姊妹系7HS006杂交,利用系谱选育法筛选出来的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01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L06S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较低;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中抗稻瘟5级,中抗稻曲病5级,抗白叶枯病(3级);米质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  相似文献   

8.
培两优组合制种的气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4S及其组合在湖南省制种中的几个关键气象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培矮 64S的育性转换温度为 2 3 .5℃ ,在郴州仅 3 6年一遇 ,适宜湘中以南低海拔地区制种 ,对湘北湘西则不大适宜 ;培两优组合制种适宜扬花的气象条件为 :温度 2 9.1~ 3 3 .0℃ ,湿度 71%~ 90 % ;当培矮 64S育性敏感期内未出现连续 3d平均在 2 4 .0℃以下的天气时制种纯度可达 99.5 %以上 ;最适花期为 8月下旬  相似文献   

9.
鲁棉研 1 5是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选配的陆地棉抗虫杂交种。它以鲁 6 1 3为母本、5 5系 (GK1 2初始系 )为父本 ,采用人工去雄途径生产。在制种工作中 ,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制种产量 ,确保种子的生产纯度 ,做了一些探索。1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1 .1提前晒种 ,适期早播。亲本种子播前晒种 2~ 3天 ,直播。惠民县地膜覆盖直播适期为 4月 1 5~ 2 2日 ,播后用幅宽 90~ 1 5 0 cm的地膜覆盖 ;育苗移栽田可提前到 4月 5~ 1 0日播种。在适播期内力争一个‘早’字 ,达到壮苗早发。为确保苗全、齐、匀、壮 ,提倡营养钵育苗移栽。1 .2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0.
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良种繁育基地。先后进行了中棉所 2 8、中棉所 2 9制种及推广工作。但由于人工去雄制种复杂 ,存在着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缺点 ,于 1 999年引进了中棉所 38(中抗杂 A) ,进行F1高产示范种植及制种研究。1 品种特征、特性中棉所 38的母本为不育系 ,制种时不需人工去雄 ,从而提高了制种效率 ,可较人工去雄授粉制种减少用工 60 %以上 ,降低种子总成本的 40 %。中棉所 38属中熟偏早品种 ,生育期 1 2 5天左右 ,株型适中 ,叶片稍大 ,色较深 ;现蕾早 ,一般在 6片真叶现蕾 ,平均株高 …  相似文献   

11.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保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制种以利用前3个分蘖穗为宜;叶龄、叶枕距、幼穗长度等均可作为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形态指标;不育系C49S-87和K78S的制种实践表明,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参数和异交结实性对建立高效制种技术起决定性作用。2003年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基于K78S的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制种产量稳定在3750kg/hm。(不含该面积上的父本产量),制种纯度稳定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7,(2):32-37
针对四川两系杂交稻就地制种技术难题,以Y58S/F1599在仁寿制种为例,研究、验证和应用基于气象决策方案的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运用两系杂交稻制种气象决策方法,分析了仁寿最近32 a的气象数据。据此制定了Y58S/F1599在仁寿的最佳制种方案: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10日—8月5日,对应抽穗扬花期和种子成熟收获期分别为7月25日—8月16日和8月28日—9月4日。照此方案于2014和2015年开展两系制种技术验证和应用试验,均获成功,其中2015年Y58S的育性敏感期在7月13—27日,不育系完全败育,亲本花期相遇,理论制种产量为2.52±0.49 t/hm~2,经检验种子纯度等均达国标。这初步说明在四川应用气象决策方案开展两系杂交稻制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同时,笔者提出了四川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 1S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 ,GD 1S育性转换临界光温组合指标为 :13.5h 2 3.0± 0 .5℃ ,12 .5h 2 3.5± 0 .5℃ ,11.5h 2 6 .5± 0 .5℃。该不育系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稻米品质与开花习性均较好、容易制种。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粤杂 12 2、粤杂 889、粤杂 92 2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其中 ,粤杂12 2于 2 0 0 1年 2月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5,(3):35-38
广茉S是以广占63-4S为母本与茉莉新占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以广占63-4S为对照,对广茉S的异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广占63-4S相比,广茉S的单株分蘖数增加2.2个,剑叶长度缩短5.0 cm,穗颈伸出度增加0.8 cm,包颈粒率降低5个百分点,柱头总外露率和花后2~4 d的平均柱头活力分别增加了7.3和8.8个百分点,说明利用广茉S制种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但由于广茉S当日开花数较广占63-4S分散,且开花高峰时的开花比例比广占63-4S少,因此,利用广茉S制种时要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正确使用花时调节剂,提高辅助授粉技术,从而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5.
对籼型不育系粤丰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配组试验及大面积制种技术调查,结果表明,粤丰A对"九二○"反应钝感,丰优系列组合制种"九二○"应掌握在粤丰A见穗0~5%时割叶并连续喷施为宜,总用量为600 g/hm2左右;粤丰A抽穗后2~3 d才开始开花,丰优系列组合制种的最佳花期相遇标准为母本早父本3 d始穗,可实现盛花期相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粤丰A系列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两优932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932(W9593S/胜优2号)是湖北省农科院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组合,2002年通过湖北省审定.根据两优932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5 a的制种实践,总结了两优932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4,(5):27-28
2009—2013年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松柏制种基地制种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608(C815S/R608),5 a加权平均单产3.22t/hm2,最高年份单产3.55 t/hm2,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纯度在99%以上。结合其双亲的特征特性,提出了优质保纯高产制种的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资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开花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观察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香125S、培矮64S、595S和恢复系桂99、中辐906的开花习性,发现B06S单穗开花天数短(6.4 d),集中开花时间为抽穗后第1~5天,每日开花时间早(开花高峰在09:00-10:00),颖花张开时间长(5 h左右),张颖角度大(29.5°),柱头外露率高且生命力强,闭颖率和包颈率低,制种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制种中利用农用无人机喷施赤霉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农用无人机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喷施赤霉素效果,以制种组合Y58S×R900、H638S×R1813和丰源A×华占为材料,在机械栽插、人工栽插或机直播条件下,研究了单旋翼电动力农用无人机在母本不同抽穗时期喷施不同剂量赤霉素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农用无人机喷施赤霉素时,Y58S人工栽插在抽穗率5%~35%范围内,喷施剂量480 g/hm~2时效果最佳;机插在抽穗率5%~45%范围内3个喷施剂量处理时效果都较好,其包颈粒率在1%以下,全外露穗率在80%以上;H638S机插和机直播在抽穗率5%~45%范围内3个喷施剂量处理效果都较好;丰源A机插在抽穗率10%~20%范围内,喷施剂量570 g/hm~2时效果最佳,机直播时3个喷施剂量处理效果都较差,其包颈粒率在1%以上,全外露穗率在70%以下。使用农用无人机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喷施赤霉素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谢冬容 《杂交水稻》2023,(6):109-114
为探明4个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开花习性,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在南平市自然栽培条件下,以广占63-4S为对照,观察、分析了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K12S、N15S、君S的开花动态、开颖特性、柱头外露率等开花习性。结果表明,K12S、君S开花历期长,盛花期开花量大、开花峰值高、午前花多,在杂交制种时更易与父本花期相遇;K12S开颖特性好,开颖后内外颖尖间距长、开颖角度大;君S柱头外露率高、包颈粒率低,在杂交制种时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理论上,K12S和君S在杂交制种中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