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海洋与渔业》2009,(10):42-42
病名:罗非鱼链球菌病 病原:海豚链球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游动比较缓慢、离群,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眼眶充血,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解剖病鱼时,腹内有腹水,肛门周围发红等,严重则造成病鱼心外膜炎、腹膜炎等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病症状鲤鱼暴发性出血病,主要表现在鱼体两侧、眼眶、鳃盖、鱼鳍等处轻度出血,有的眼球突出,有淡黄色腹水,鳃丝瘀血或严重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鱼体色发黑。每条病鱼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以头、鳍出血为主,有的以肌肉出血为主,有的以肠道出血为主,也有的全身各器官组织都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3月上旬,本试验室从成都某养殖场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鉴定出溶酪巨型球菌,并分析了其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案,总结如下。一、发病状况患病黄颡鱼体长14~22厘米、体重95~120克,病鱼一般患病3~4天即死亡。患病初期,病鱼特征表现为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表轻微出血。严重期,病鱼游姿平衡失调、有的侧游,体表严重出血,皮肤溃烂,鱼嘴边缘及下颌均溃烂出血,  相似文献   

4.
腐皮病又称打印病,主要危害鲢鳙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草鱼出现此病尚没见报导。其症状为病鱼在水中游动缓慢,身体发白,尾鳍上半部分露出水面,有明显的红色斑块,病鱼不吃食,臀鳍上方至尾鳍有块状或大面积溃烂露出骨骼,鳞片脱落,鳃丝发白,鱼体极度消瘦,严重的眼球塌陷。  相似文献   

5.
<正>疱疹病毒病是普通鲤鱼和观赏锦鲤经常暴发的一种疾病,根据文献可知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病前后期都会出现暴食现象,聚集在入水口或池塘边缘,皮肤粗糙伴有出血,濒死鱼游动缓慢,眼球凹陷,鳃丝腐烂、出血、有大量黏液,头部皮肤凹凸不平,脾脏和肾脏肿大。病原为鲤科的疱疹病毒Ⅲ型(Cy HV-3),也称为锦鲤疱疹病毒(KHV)。近几年来中国养殖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1病毒性疾病症状是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如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脾脏呈浅红色和肿大;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相似文献   

7.
一、肠道败血病病原: 由鲶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鱼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及其它内脏器官也会有类似斑点,鳃丝苍白,眼球外突。体腔充满带血的体液;后肠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病原感染脑部时,病鱼常作环状游动,不久死亡。  相似文献   

8.
鲤鱼出血性败血症是近年来严重威胁鲤鱼高产养殖的传染性疾病。据调查统计,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 鲤鱼出血性败血症,症状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初期食欲减退,剖后多见内脏出血,中期表现为肠炎,后期彻底废食,并见体表出血初期病鱼外观与健康鱼基本一样,但用剪刀从肛门沿腹部剖剪,打开体腔,则见体腔内有血液渗积,两鳔室背部充满红色血丝。中期多见肛门红肿,皿周皮肤充血发红,剖后可见肠管充血。后期可见鳍基充血发红,鳃盖出现红色血丝,体表两侧及腹部,出现点状或片状红斑,鳃丝肿胀,附有粘液;肛门红肿外突;重者眼球肿大外突犹如金鱼。病鱼死前有的可见到游动缓慢,失去平衡,或侧翻滚动,或伏于池底,或头钻于污泥中。如将这种病鱼刮去鳞片,则可见体表红斑出血处皮肤充血发红。揭去皮肤则可见肌肉成片状弥漫性出血,鲜红犹如浸染色素。  相似文献   

9.
<正>│病原或病因│鲤鱼疱疹病毒,为双链DNA病毒。│临床症状│濒死鱼游动缓慢,眼球凹陷,鳃丝腐烂、出血有大量粘液,头部皮肤凹凸不平。│流行情况│发病水温主要在18℃~28℃,尤以23℃~28℃发病严重。│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外表病症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细胞培养技术或者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0.
1 诊断1 .1 目检 病鱼体表、鳍条、鳃上均发现有 0 .5~ 1mm的白色小点状突起 ,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 ,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 ,粘液增多 ,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 ,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因鳃组织被破坏 ,病鱼经常呈浮头状漂浮于水面。1 .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6月,四川内江一土池养殖的黄颡鱼(已达上市规格)出现群体性死亡,死亡率20%~30%。濒死鱼出现离群、塘边游动、腹部膨大,部分鱼眼球出血、尾部和下颌部充血、出血等症状。经实验室细菌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最后确定引起此次黄颡鱼发病的主要病原为杀鱼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12.
鲤鱼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 Reichenbach),又名柱状曲挠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 Leadbetter)引起的鱼传染病。在全国养鱼地区普遍存在,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鲫鱼、鲤鱼等淡水鱼类,严重时引起鱼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特征为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水面。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肠道败血症这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死亡,故又称斑点叉尾传染性套肠症。病原:鱼爱德华氏菌。症状: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旋转游动和在水面窜跳。有两个典型症状:一是在病鱼头部有头穿孔;二是体表出现红斑或白斑,大的褪色斑块直径3厘米,以后  相似文献   

14.
侯和菊 《内陆水产》2006,31(3):27-27
1 鲤鱼出血病 外观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融冰时,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于池边,游动缓慢而逐渐死亡:患病鱼运输成活率低。根据病原病因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表皮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动。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限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2-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淡水和半咸水…  相似文献   

16.
马得 《内陆水产》2003,28(7):25-26
1弧菌病症状依感染弧菌的种类不同,弧菌病大致可分为黄肝型、肠尖型和溃疡型3种,病鱼表现为游动无力,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表皮出血,严重时深入肌肉层,鳃盖内表、鳍基部及吻端瘀血继而溃疡,肛门红肿,鳃色浅淡,病鱼肝脏肿大,有的全部退色呈土黄色,有的局部退色、充血,病鱼肝脏出现充满血水的泡状物,胆囊肿大,囊内充满橙黄色或褐绿色的胆汁;肾脏无弹性,部分病鱼肾脏肿大或出现一些白色块状物,有时积存透明腹水。患弧菌病的香鱼一般都有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但是患急性症的小鱼可能没有症状就已经死亡。流行与危害弧菌病一般发生于每年1~9月份,弧…  相似文献   

17.
<正> 唐山龙冠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从1997年5月开始引进欧洲鳗,试养在温室密养车间的水泥池中。在1999年1月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鳃病。1 症状 病鱼没有食欲,游动缓慢,大量挂台,人为惊动,反应迟钝。病鱼鳃丝水肿,呈现暗紫色,别的器官基本正常。镜检没有发现别的寄  相似文献   

18.
鱼水霉病的防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成 《内陆水产》1997,22(8):30-30
1997年5月吉林市郊区某养鱼户养的2667m2鱼,发生了鱼病。死鱼鱼体表面白毛丛生,发病的第1天就死了10条200g的白鲢,第2天死了13条,而且在以后的几天里死鱼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发现统鱼、鲫鱼、草鱼、鲤鱼均有患病及死亡现象。病鱼独游在池边,游动速度缓慢,精神沉郁。经过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肤霉病(水霉病)。1症状及实验室诊断1·1病鱼在掉鳞处长了许多白毛,在池边独游,而且游动缓慢,不久就会死亡。1.2取了几条病鱼,用刀片把鱼体表面的毛去掉,用镊子取余下的毛涂片,再滴加0.1%美兰染色液,盖上盖玻片,用低倍镜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集约化海水养殖中,肝脏肿大坏死病危害日益突出。5月份后,即进入该病高发期。病因:(1)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2)饲料中毒引起;(3)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引起。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分散于缓流处,浮于水面。病鱼体色发黑,鳃贫血,眼球充血肿大、突出。体表有一处或多处隆起,尤以尾部为多见,隆起部位出血或溃疡;肛门红肿。肝脏肿大,出现花斑,发黄,甚至出现坏死。胃肠积水,肠壁发炎。近年来5-10月在大黄鱼养殖区的鱼种养殖阶段常暴发此病,引起大量死亡,死鱼体表无任何症状,解剖后肝脏表现同上,肠道积有…  相似文献   

20.
1白头白嘴病1.1病原与症状 病原为粘球菌属一新种,与鱼害粘球菌的形态相似。主要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肤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口周围的皮肤溃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在池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明显可见“白头白嘴”症状。取出水面观察,症状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