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而传统培训方式资源利用低、覆盖面小、选择性差、实施成本高,并且受时间和地域等因素影响大。传统培训方式与远程培训方式的有机融合,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衢州市通过引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建立以“网络技术为主,融合广播电视、语音为一体”的现代农民科技培训平台,通过对现有农技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系统的培训工作体系、辅导体系、师资体系、课件体系和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面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业信息化关键是要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开展农业信息知识培训和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能力。介绍了丽水市农村信息化大篷车培训所取得的基本成效与体会,针对山区农村实际,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培训在主体选择、方法运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不仅能够增加农民在土地种植及养殖等方面的经济收入,还能使农民获得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不仅是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知识的途径,还是发展农村事业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近年来,桂林市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都解决掉,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对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桂林市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英慧 《南方农业》2008,2(6):78-79,84
通过对秀山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外出务工、参加生产技能培训情况等因素分析,认为造成秀山县农村劳动力经济收入低下的最主要因素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和劳动力生产技能欠缺,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劳动力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劳务经济收入,推动秀山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而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广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离不开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具备一定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劳动者。多年来我们通过培训和职业教育把落后的农民变成了不同技能型的人才,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卫生、经营、法制等多种知识和技能,农民培训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科技扩散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基于白银市417份农民问卷调查数据,以白银市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优化农民素质提升顶层设计、着力激发农民内生发展动力、科学精准设置农民培训内容、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大数据库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为主题,阐述了培育新型农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教育基本情况;概括了近年来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经营能力和知识水平角度出发,论述了推进信息化、加快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领域推广普及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行业工作提出了以信息化为手段提高农民素质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制约农村小康社会进程的核心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是农村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 ,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为此 ,我们一定要从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 ,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开启民智、推动民富、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一定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其中松原市葛平村在吉林省农业发展中具有典型性。本文通过对该村的实地调研,从有效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其中,创新地提出了"以项带培"的农民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河北省南和县立足基础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产业迅速发展,不断壮大,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到2007年底,南和县以农业标准化为着手,以推广设施蔬菜为突破口,在全县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15个、种植面积达到0.67hm^2,  相似文献   

11.
桂林市农广校系统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对广大农民开展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有效地推动了桂林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了桂林市农广校体系办学的优势、现状和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如何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并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关系到整个江西经济的崛起。目前,江西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仍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科技应用的程度偏低,难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抓好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素质和水平,特别是掌握那些能在农业生产中直接应用的先进实用技术或为转移就业所需的实用技能,这成为帮助他们走上富裕之路的关键。然而,据近年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江西省的农业科技人员在万名农村人口中只占有5名,  相似文献   

13.
农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由农村中介组织及其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科技中介组织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与壮大,为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农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农民技术求助渠道不畅、政府主导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的低效率、农业科技研发与现实需求联系不紧密、信息传递不畅、农业科技中介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中介组织资金不足等问题。以农村科技中介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从现阶段农村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中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运用语音咨询系统、互联网、短信息平台、农民科技书屋、农业信息员、农技培训等手段,构建天津市农业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立适合天津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通过对农村信息建设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的问题。从信息传递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农民的信息素养在农村信息化及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强调提高农民信息素养是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信息化农村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内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大足区、开县三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简称WUA)的实地调查,剖析了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费收缴率、灌溉用水保障率、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妇女参与程度、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从宣传培训、拓展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探讨信息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定义。从我国农民信息素养整体不高和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出发,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和农村信息教育力度不够三个方面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从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改革农村信息教育方式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民信息素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技特派员是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进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同时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进行科技服务或创业,以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科技人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农业科技特派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切实为"三农"多作贡献。基于此,以温州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研究主体,在分析温州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探讨相应的解决路径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南方农业》2012,(3):2
<正>彭水县农业委员会以"保供给"为首要任务,以"促增收"为中心工作,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彭水县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量43.6亿元、同比增长13.5%,农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5元、增长24.7%,增幅位居全市第8位。  相似文献   

20.
对我省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离不开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构成农业生产力的“软件”、农业经济信息是农民从事经营活动的“航标灯”、是农村经济管理的“神经系统”。农业经济服务的内涵包括政策法规信息引导、计划信息引导、经济信息引导、科技信息引导、农业相关信息引导等五个方面。当前,山东省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工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许多问题。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农业信息服务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