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田间观察和对鸭跖草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初步明确鸭跖草的生物学特性,在黑河地区鸭跖草5月中旬开始萌发,5月下旬鸭跖草进入出苗盛期。鸭跖草最适萌发温度为15℃;最适发芽土壤含水量40%;最适发芽深度5~10cm。  相似文献   

2.
玉米田杂草马唐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间和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马唐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马唐种子具有短期休眠 ,其出苗的适宜土壤深度为 0 .5~ 4 .0cm ;随着密度的增加和出苗时间的推迟 ,马唐的单株生长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土壤环境因素对杂草种子发芽有重要的影响,包括温度、水分、土层深度、酸碱度、盐度等。文章研究了土壤环境因素(温度、土壤持水量、土层深度)对马唐等10种鲁中地区农田杂草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种子开始发芽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差异较大,适宜多数杂草种子发芽的温度在20℃~30℃;适宜发芽的土壤持水量一般在60%~90%;多数杂草种子发芽的最适宜土层深度为1~4 cm,超过6 cm不发芽;根据杂草生长至四叶期生长天数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可预测从杂草发芽到生长至4叶期的天数。通过研究土壤环境因素对杂草种子发芽的影响规律,可为准确把握杂草防治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菊科入侵植物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埋藏深度的适应机制,通过砂培法研究菊科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比较分析不同埋藏深度下(0、0.5、1.0、2.0、3.0 cm)3种入侵植物种子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的出苗率、出苗速率和出土时间等参数的差异,探究菊科入侵植物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埋藏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3种入侵植物种子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出土时间则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埋藏深度0~1.0 cm、0~0.5 cm和0分别为白花鬼针草、假臭草和胜红蓟种子较适出苗环境;在幼苗生长实验中,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白花鬼针草和假臭草幼苗的根长、鲜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长呈下降趋势,较适宜白花鬼针草和假臭草幼苗生长的埋藏深度为0~1.0 cm;胜红蓟幼苗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其幼苗的根长、茎长、鲜重均呈下降趋势,较适宜胜红蓟幼苗生长的埋藏深度为0~0.5 cm。3种入侵植物对埋藏深度的耐受能力依次为:白花鬼针草假臭草胜红蓟。结果表明,农耕深度分别为:白花鬼针草2.0 cm,假臭草1.0 cm,胜红蓟0.5 cm。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沿海地区盐地碱蓬发芽出苗的影响因子,采用发芽盒和培养皿法,研究了盐胁迫、盖土深度对盐地碱蓬种子出苗、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为0时,盖土深度为1、2、3、4 cm处理的出苗率较盖土深度0 cm处理分别降低3.57%、12.49%、30.35%、57.14%;土壤含盐量为0.5%时,盖土深度1、2、3 cm处理的出苗率分别较盖土深度0 cm处理显著降低55.56%、43.70%、77.78%。去除盖土层后,土壤含盐量为0时,盖土深度0~7 cm处理的再出苗率为2.67%~22.67%;土壤含盐量为0.5%时,盖土深度0~7 cm处理的再出苗率为2.67%~40.00%。盐地碱蓬种子发芽率总体上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盐质量分数0.6%时,各处理4 d时发芽率为11.00%~20.33%;盐质量分数0.8%时,各处理10 d时发芽率为38.67%~57.33%,均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总之,盖土深度对盐地碱蓬种子出苗有明显影响,盖土深度≤1 cm时,盐地碱蓬种子出苗效果最好,其发芽的临界盐质量分数为0.6%,而过高的盐质量分数会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产生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降低,发芽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狗尾草和反枝苋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狗尾草种子在5~30cm土层中经一年时间存活率为2%~189%,反枝苋为21%~59%。反枝苋种子埋藏三年半时间基本失去发芽能力,狗尾草埋藏五年后仍有10%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狗尾草出苗最适深度为1~3cm,反枝苋为2cm。杂草种子出苗最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40%。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缺乏对毒害草的重视,少花蒺藜草在彰武县全县范围内扩散蔓延,少花蒺藜草对家畜的毒害作用使得其侵占的草地在结实后不能得以利用,从而降低草地生产率和利用率。同时,少花蒺藜草的入侵还使草场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植物群落抗逆性下降,这给草原生态生产环境带来极大影响。了解少花蒺藜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对于其防控及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温度、pH、土埋深度、贮存条件等条件下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及刺苞中大、小种子的发芽差异性,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pH的大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pH过大或过小会明显抑制其幼苗的生长;对于裸种,小种子较大种子发芽平均迟0.6 d,但具有相同的发芽能力;埋种3~10 cm深度变化对出苗数和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室温75 d可度过休眠期,低温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一、影响播种期的因素(一)温度低温不利玉米出苗,有时还会造成冻害,而秋霜冻往往使果穗不能正常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其他条件适宜时,玉米发芽、出苗主要决定于环境温度的高低。水分和氧气适宜时,温度越高,发芽和出苗越快。推迟播种有利于出苗,但在生长期较短的地区,晚播易遭受秋季低温与霜冻危害,籽粒不能正常成熟。所以生产上常把耕作层5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作为玉米开始播种的指标。(二)水分玉米发芽和生长要求适宜的水分。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常因春旱影响玉米适时播种;山东、河北等省夏玉米苗期恰逢雨季来临,很容易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水分对水花生生长影响规律及耐旱特点,设计4—10月降水量为0、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 mm和淹水11个水处理,研究湿生型水花生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1)650 mm水处理的发芽出苗数最多,小于250 mm水处理不发芽出苗,淹水处理发芽出苗很少。(2)650 mm水处理最适水花生主茎生长,主茎节数、一次分枝平均长度和二次分枝平均长度最大,750 mm水处理下的一次枝分数最多。(3)750 mm水处理水花生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单株干重最大,主要原因是一次分枝数最多。依据发芽出苗情况,在适宜温度下,湿生型水花生最适分布于4—10月降水量在650 mm的土壤,而4—10月降水量小于250 mm的土壤不宜分布,长期淹水的土壤很少分布;依据茎枝生长速度和单株生物产量情况,湿生型水花生防治的重点是4—10月降水量650~850 mm地区的土壤,其次是450~650 mm地区的土壤,再次是250~450 mm地区土壤。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及赤霉素处理对少花龙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温度及赤霉素处理对少花龙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花龙葵种子发芽的临界温度为8.06 ℃,有效积温范围在82~123 ℃;出苗的临界温度为8.66 ℃,有效积温的范围在122~182 ℃;适宜的发芽和出苗的温度为18~22 ℃.赤霉素处理浓度在100~200 mg/L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平均发芽天数和出苗天数均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