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坚持巡塘 每天要巡塘2~3次,黎明前后看有无鱼浮头,午后观察鱼的摄食情况,日落检查鱼的全天吃食状况,有无浮头预兆。注意天气变化、鱼群活动情况,做好塘头记录。夏季,由于水温高,溶氧少,有机物分解剧烈,入夜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旺盛,大量耗氧,导致鱼发生浮头。如果发现鱼群因缺氧而浮头时,马上开动增氧机和加注新水,以增加溶氧量,调节水质,并停止投饵施肥。若水源有困难,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黄泥100千克加食盐5千克或生石膏2.5千克调水成浆,全池遍洒,予以急救。或者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食盐20千克化水泼向浮头鱼群。为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每7~10天须加注新水1次。  相似文献   

2.
一、勤巡塘,防浮头每天要巡塘2~3次,黎明前后看有无鱼浮头;午后察看鱼的摄食情况;日落检查鱼的全天吃食状况,有无浮头预兆。在天气多变时,应在午夜前后巡塘,防止严重浮头。夏季由于水温高,溶氧少,有机物分解剧烈,入夜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旺盛,大量耗氧,致使鱼  相似文献   

3.
<正> 鱼类是水生动物,水中的溶氧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且溶氧量的多寡与渔业产量关系极大。高产的肥水塘因放养密度大,投饵与施肥量大,饵料生物量亦大,水质很肥,水中耗氧因子多,因此易使池水缺氧引起鱼类浮头和泛塘,给渔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所谓浮头,就是由于水中溶氧降低,即低于1毫克/升时,鱼便浮到水面吞食空气(吸氧)的现象。浮头严重时则造成鱼类窒息死亡,俗称“泛塘”  相似文献   

4.
秋季天气渐凉,水温逐渐降低,但水温还在25℃左右,鱼生长也快,加上鱼病也较少,天气正常时可大量投喂,让鱼日夜吃食,促进所有鱼类生长,对提高产量作用很大。1.巡塘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这是最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有无浮头、水中溶氧量、鱼吃食情况等,如天气突变,半夜前后应巡塘,以免发生严重浮头。  相似文献   

5.
幸奠权 《新农村》2013,(9):31-32
1.浮头原因(1)气候因素主要是久晴未雨,或阴雨连绵,气温过高,光照强度过大,或光线较弱,气压过低,天气闷热,突发雷阵雨,引起池水温度过高等。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足,上下水层急速对流,水中溶氧量迅速下降,导致鱼体供氧不足而浮头。  相似文献   

6.
孟祥海 《新农业》2010,(12):55-55
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1毫克/升左右),鱼就会因水中缺氧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便为浮头。浮头是鱼类对水中缺氧所采取的"应急"措施,释入口内的空气在鱼鳃腔内分散成很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中的溶氧便溶于鳃内的水中,使其溶氧相对增高,不至于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水体缺氧,鱼类就会浮头,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泛池死鱼。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引起水体缺氧:1.池塘上下水层对流。一般而言,水体上层由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空气溶解的氧气而溶氧丰富,尤其是晴天的中午前后往往达到过饱和,而下层水有机腐殖质较多,还原性物质较多,使溶氧缺乏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夏季气温高 , 又常施有机肥料或饲料 , 很容易发生泛池 . 为夺取鱼高产、稳产 , 避免泛池 , 应对池鱼泛池进行预测 . 在无条件测定池水溶氧的情况下 , 一般应做到 " 三看” : 一看水色 . 高产塘的水多是呈绿豆色或酱红色 , 如水色出现发黑、发白、发黄 , 水面上出现粘手的水花 , 则是浮游生物开始死亡 , 水质出现恶化状况 , 最易引起鱼儿浮头、泛池 . 二看天气 . 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天天气情况 , 如傍晚下雷阵雨 , 天气转阴 , 或连绵阴雨 , 气压低 , 风力弱 , 雾大或久晴未雨而鱼类吃食旺盛 , 水质浓 , 次日凌晨均可引起鱼儿浮头、泛池 .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鱼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发生过池鱼缺氧浮头的现象.而绝大多数的养殖户手中都没有测量池水溶氧的设备,所以养殖户在见到鱼类浮头时,没法根据溶氧的具体数字来判别缺氧的轻重.现介绍几种简易的方法教大家判别鱼池缺氧的轻重.  相似文献   

10.
浮头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溶氧不能满足鱼类生理要求,导致鱼游到水的土层,将口伸出水面吞取空气的一种反常现象。浮头属不良水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鱼实行混养密放后,投饵施肥多,密集的鱼群和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好气 性细菌等呼吸以及它们排泄的粪便和其它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随着气温 升高和鱼类的生长,这样的池塘往往容易出现水中氧气不足。当缺氧严重,鱼类浮向水面呼吸 时,如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就会造成鱼类因窒息而大量死亡,甚至全塘覆没,这种现象俗 称 “泛池”。有的塘鱼浮头现象虽经常发生,日出后却能恢复正常,无发生死鱼,但切不可疏 忽,仍须采取措施,改善水质。虽不发生泛池,但长期溶氧不足的池塘也难以达到高产。 1 池塘缺氧的原因   池塘缺氧除与放养密度过高有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因素:①阴天使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而降低了水中的溶氧;高气温、低气压的天气易出现缺氧,因为水中溶氧量与气压成正比, 气压低,造成水中溶解氧降低。②闷热天气,遇到下了雷阵雨,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从而引起上下层水对流,使上层溶氧较高的水下沉,很快被下层水中有机物质和还原物质所 氧化消耗,而上层水溶氧量降低后又得不到补充,结果使整个池塘水的溶氧迅速降低,引起池水缺氧。③池底淤泥过多,投饵、施肥不当,尤其当一次施放过多的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 时,由于有机物的分解发酵而消耗大量氧并放出有毒气体,恶化水质,激发“泛池”发生。④放养比例不当,尤其是花、白鲢的比例不当时,容易引起“泛池”发生。因为白鲢主食浮游植物,花鲢主食浮游动物,若只放养白鲢,不放或很少放养花鲢,造成浮游植物被白鲢和 浮游动物大量摄食,池塘浮游植物含量锐减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生长。结果因浮游植物少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就大大减少,还由于大量浮游动物呼吸而消耗氧,导致池塘鱼缺氧浮头直至“泛池”。  相似文献   

12.
<正>鱼类是靠鳃呼吸,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供代谢活动,来维持生命的,每种鱼类对氧气的需要都有个最低限,低于这个限度鱼类就会缺氧。当每升水中的溶氧低于1毫克时鱼类就会开始浮头。浮头严重时,  相似文献   

13.
1.忌饥饿时用药.应先给鱼喂料,再投药。 2.忌清晨用药。因早晨水中溶氧少,水温低,投药效果不好,应在中午和下午进行。 3.忌鱼浮头时用药。鱼浮头和鱼浮头刚消失时不能投药。  相似文献   

14.
鱼泛塘一般发生于盛夏初秋,若天气闷热,大气压降低,容易引起鱼浮头,严重缺氧会造成鱼大批死亡。为此,从鱼的泛塘原因、症状危害、预防及急救措施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鱼泛塘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为广大农业水产养殖研究者提供参考。一、泛塘原因鱼泛塘是因水中缺氧而引起浮头,甚至窒息现象。经测定,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要求每升水中含溶氧量5毫克以上。如果低于1毫克时开始浮头,低于04—06毫克/升时就会窒息死亡。造成池水缺氧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5.
鱼是靠鳃呼吸水中的溶氧来维持生命,当水中溶氧低于1mg/L时,鱼类就会因水中缺氧而浮出水面,本文从鱼类浮头判断水中含氧量,从而采取措施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鱼池水质的调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池水质清淡,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不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水质肥浓,鱼类饵料生物多,长得快,但在夜间常会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有泛池死鱼的危险。因此,要通过人为措施进行调节,培育肥水,调节溶氧。水质优良的标准是:肥、活、嫩、爽。水质调节的措施有二方面。1.施肥有机肥经细菌分解  相似文献   

17.
鱼池使用增氧机,是增加水中溶氧,防止鱼浮头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才能提高其使用效果呢?1 若发生鱼浮头,应在鱼严重浮头之前,于半夜前后开动增氧机,且中途不停机,一直开机到日出。2 在高温季节,为打破热水层,宜在下午2时前后开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1、2007—2009年监测的溶氧量资料和有关气象资料,对银川市鱼塘溶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溶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减少,在16℃时溶氧量最大;溶氧量随相对湿度升高而减少;溶氧量随02时气压、风速、光照时数升高而增加。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溶氧预报方程,划分了鱼塘浮头级别,经天气形势补充订正后,可较好地预报鱼塘浮头,从而达到科学饲养、趋利避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池塘养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鱼浮头的现象,有的是因缺氧而浮头,有的是因硫化氢中毒而浮头。同是鱼类浮头,起因不同,防治方法也各异,若不能加以区别,盲目用药,会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一、池鱼缺氧症状及防治措施天刚亮时,由于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导致水中溶氧最低,鱼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的7-9月份,很多地方便进入多雨季节。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暴雨,雷阵雨及阴雨天气一般较多,多的会持续半月以上。而此时恰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升高,养殖投入品及杂物等开始出现腐败变质,加之久雨光照条件差,光综合能力弱,水体溶氧水平低,鱼类发生缺氧浮头机率大,易对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广大养殖户应加强雨季鱼类的养殖管理。一、科学调整投喂,确保鱼类营养之需六至九月是鱼类生长旺季,饲料效率高,但此时天气变化对鱼类的进食有很大影响,应科学进行投喂调整。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久雨时水体溶氧条件差,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