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国内光伏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也逐步成为光伏产业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由于农村地区配电网建设较为薄弱,包括村级扶贫电站在内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越来越多地接入到配电网,对传统的配电网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现从配电网潮流分布、电压分布、负荷特性、系统保护、运行可靠性等5个方面分析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后对配电网稳态运行造成的影响,以利于分布式光伏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  相似文献   

2.
正分布式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新型发电系统,其输出功率较小,往往适用于接入低压配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低压配电网时需通过调整配电网结构、并网接入模式等,最大限度降低分布式光伏电站对低压配电网运行的冲击。为了消除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的不利影响,分析其关键特征及对低压配电网的影响,探讨将分布式光伏电站与低压配电网同规划就显得非常必要。1分布式光伏电站与低压配电网同规划的重要性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低压配电网后原电网潮流发生明显改变,电压分布、线路损耗等均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1光伏电站并网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到配电网之后,原配电网络构成上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结构会从原来的简单结构转变成多电源共用的复杂体系,其潮流和短路电流大小、流向还会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一旦并网之后的系统出现小规模的短路或其他故障,故障区域的短路电流变化就会变得与未接入光伏电站时大不一样,进而导致配电网原来的继电保护装置无法及时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光伏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随着众多的光伏电站竣工并入电网,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光伏电站并网后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供电企业应着重注意如下事项。(1)光伏电站项目验收单位在项目并网验收后,应将工程有关技术资料提交电网管理单位。(2)光伏电站接入的电网管理单位应及时掌握光伏电站接入情况,在电网系统接线图上标注完整,并掌握光伏电站并网点开断设备的状态。(3)接入高压配电网的光伏电站用户进线断路器、并网点开断设备应进行规则命名并报电网管理单位备案。光伏电站并网前,电网管理单位应对并网点设备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及各部委和地方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光伏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将不断增长,光伏发电本身所特有的随季节、目夜功率输出波动的特性,给电网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因此亟须深入分析和研究光伏电站对电网的影响和对策,消除光伏电站接入对电网的负面影响。该文首先深入分析光伏电站接入后对电网影响,其次根据光伏电站的分类和接入电网的典型方式,对光伏电站运行控制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1光伏电站对配电网安全运行产生的影响(1)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后,改变了配电网单向潮流状态,当二者容量比足够大时,就会对配电网短路电流分布产生影响,造成线路保护误动或拒动。光伏电站注入功率会使继电保护的保护范围缩小,不能可靠地保护全线路,进而对保护装置的整定和上下级配合产生影响,在其他分支故障时,可能会引起光伏电站所在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误动。  相似文献   

7.
就吐鲁番市永盛光伏电站、鄯善县鄯善光伏电站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光伏电站出力特性分析两座光伏电站的容量可信度,提出了其运行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同时将两座光伏电站之间以及与新疆电网其他地区光伏电站出力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其存在的差异,研究结论可为吐鲁番地区电网电源运行提供技术参考,可为有效提高吐鲁番地区风电、光伏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提供依据,对光伏电站接入后电网调度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吐鲁番市永盛光伏电站、鄯善县鄯善光伏电站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光伏电站出力特性分析两座光伏电站的容量可信度,提出了其运行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同时将两座光伏电站之间以及与新疆电网其他地区光伏电站出力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其存在的差异,研究结论可为吐鲁番地区电网电源运行提供技术参考,可为有效提高吐鲁番地区风电、光伏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提供依据,对光伏电站接入后电网调度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并网型分布式光伏电站一般是指将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公共电网要求的交流电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型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并网逆变器和监控系统三大部分组成。1光伏电站并网接入对电网的影响1.1电能质量问题光伏电站通过逆变器并网,易产生谐波、三相电流不平衡;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随机性易造成电网电压波动、闪变;光伏电站在用户侧接入电网,电能质量问  相似文献   

10.
光伏电源是一种分布式电源,这种发电系统能够充分地对分散式资源进行利用,在用户附近区域进行设置可对太阳能进行收集,从而进行发电。随着分布式的光伏电站不断普及,不仅增加了配电网的数量,并且也扩大了配电网的规模,原来的放射状结构网慢慢地转为多电源结构的配电网,因此给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光伏电站并网对配电网继电保护产生的影响,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无功功率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非常重要的参数。介绍无功功率的基本概念,阐述无功功率缺乏给电网带来的诸多影响,分析无功补偿的意义。详细说明国内外无功补偿的研究现状,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类型及其特点,为无功补偿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周超 《湖南农机》2015,(3):37-38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问题自2009年国家电网提出“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后就受到了理论界和电网企业的高度重视,在试点工作取得突出进展。配电自动化的价值、系统结构和发展前景有待进一步明确,故针对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强电施工作业实施以来,一方面保障了我国电能的供给,为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也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促进了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同时强电施工作业的开展也为能源的节约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使能源损耗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电力的创新开发式应用体系已经逐渐成熟,风力发电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对于整个电网体系来讲影响十分突出,并网发电技能的广泛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冲击电网的稳定运转状态,对此,文章将探究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从而找到保证目前电网体系正常运作的最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光伏电站的大量涌现导致电网功率因数降低,造成不必要的供电线路损耗及电能质量问题。本文依据光伏接入网架的理论模型,结合菏泽电网光伏接入实际情况,通过CEES软件仿真计算,总结光伏电站注入功率与并网上级线路功率因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电网的无功补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农村电网供配电系统的特点;介绍了符合农网特点的无功补偿方式,主要有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及随变压器和电动机的补偿方式;指出农村电网中设置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提高供电电压,减少有功功率损耗,使农村电网的发展更趋完善,从而实现农村电网无功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一种小型自动化高精度功率测试装置(仪),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其达到较满意的效果.测量系统能够实现对产品的轴功率进行无线遥测,安全性较之以往的设备和系统有较大提高,同时能够更加精确地测量出轴系的功率值,为进一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节约能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除了具有以上优点以外,由于采用了比较先进的ZigBee数据无线传输系统,使得系统本身的能耗大为降低,实现了低能耗与高效率的结合.与以往的测量系统相比,该系统在数据传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影响着人们获取并利用资源的方式。其中,电力已成为我国社会不能缺少的重要能源。因此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与质量,是许多电厂必须考虑的问题。配电网自动技术的应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液压挖掘机功率匹配与动力源优化综合控制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现有的液压挖掘机功率匹配方法由于负载工况的剧烈波动和不可预知性,导致动力源工作点很大部分分布于高油耗区域,动力源本身效率无法得到提高,从而影响了整机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动力技术的液压挖掘机全局功率匹配与动力源优化的综合控制策略.该策略以传统功率匹配方法为基础,结合混合动力的特点,在实现动力源、液压泵和负载三者功率匹配的同时,优化动力源的工作点,提高整机的燃油经济性.试验表明采用该策略的液压挖掘机能够实现全局功率匹配,同时减小了发动机的转速波动,使其工作在高燃油效率区域,提高了整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且十分清洁的能源,因此风力发电这项,得到了政府和大众的支持.由于风力发电站以及它的相关场所占到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在我国的电力事业中占有的比例也在不断的升高当中,再加之风能具有丰富性以及灵活性,而且风力发电站一般处在人烟稀缺的区域,因此需要承受的电流冲击将会比一般发电站更大,如不能妥善的进行处理解决,很有可能会对整个电力网造成谐波污染以及其他方面的质量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的介绍,详细的分析了风力发电机并网技术以及对电能质量的提升,进而探讨了风力发电对电能质量提升的一系列方法,希望可以对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当中的电力质量提升产生一定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