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探讨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及改进对策,对山东Z村通过家庭养老模式进行养老的部分老年人的个人情况和生活状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建立了SPSS回归模型,从经济收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情况四个方面对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收入水平、老人的健康状况、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老人的精神状态都对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建立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强新型农村医疗建设、加强农村养老理念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大量出现。而原有的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基于此,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出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生态养老、结伴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以期为当地改善农村养老模式提供借鉴,从而提高农村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的数量近年来已经处于一个居高不下的状态。医疗水平的上升和生活条件的进步使得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延长,而老年人逐渐增多的现象背后就一定要涉及到关于养老的问题。现阶段比较主流的几种养老模式有传统型家庭养老和政府救济养老,然而在农村的一些落后地区,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养老模式,很多老年人仍然无法安度晚年,与城市老人相比,他们的生活条件更加窘迫,问题的紧迫程度也急需得到解决。结合以上观点,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不足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怎样解决这些障碍和问题,从而使得农村养老模式获得高质量的发展,让农村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安全幸福地走完人生最后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在库区农村地区格外明显。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功能不断减弱,如何有效解决库区农村老人养老难题迫在眉睫。在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的现实大背景下,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以其投资低成本,满足了老人的人文情结等优势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得到推广。本文从三峡库区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出发,首先归纳重庆市忠县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分析其建设发展农村幸福院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期望对缓解三峡库区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新邵县地处湘中腹地,是邵阳的“北大门”。目前,全县常住人口79.21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4.26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8%,其中农村老年人10.72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总数的75.2%;城镇老年人3.54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总数的24.8%。在这些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约占58%。本文以新邵县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剖析,以期为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99-202
运用问卷调查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方面的差异。整体上来说,农村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更高,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农村老人的需求程度高于城市老人,在文化娱乐和法律援助方面,城市老人的需求程度高于农村老人。城乡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和自理能力、子女数量和家庭结构、居家养老设施、居家养老政策,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发展,乡村大量年轻人离开家乡,留下老人独自在农村生活,产生大量空巢老人,农村养老问题日渐突出.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晚年生活,简单的农村家庭养老已不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而乡村养老可以将村中不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集中到村中养老机构,为其提供一切生活所需,从而有效化解养老后顾之忧.该文通过调研宿迁市旱闸村和朱瓦村老年人的养老设施需求,分析各类养老设施对老年人的重要程度,进而为乡村养老环境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夏肖煜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228-230+234
当前农村老人面临着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普遍偏低、养老保障体系发展意识不足等各种问题,如何根据现有的经济环境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去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选择并制定一个适合我国的合理的农民养老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长治久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养老困难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我国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实现农村老年人的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现象增多,然而现存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仍然存在弊病,无法很好解决现存养老问题,甚至衍生出其他社会问题。本文根据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从适老化的视角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现有养老社区生活环境、室外空间、基础设施等,建设乡村养老社区,将其改善得更适合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在提高农村老人生活品质的同时,能够给城市老人提供养老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25-228
几十年间,粗放的城镇化进程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农村老人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目标强调农村的城市化,要求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进行更多的思考。列举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几点要因,客观描述了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困境,并从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视角提出了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探索、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养老产业,鼓励城市老人到农村居家养老,以县域为基点建设农村养老新区,以美丽乡镇为依托,建设多种经济形式的敬老院,吸引城市老人到农村养老生活,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发挥余热。发展农村养老特色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养老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城市老人到农村养老生活,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解决城市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医护问题。城市老人在农村养老的生活消费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源泉,且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老人如何安享晚年是当代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数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约占2.3亿,其中1.2亿在农村。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有33.3%的老年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剩余66.7%老年人中约50%处于相对贫困。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无人养老等社会问题凸显。养老的难点和短板在农村,农村是我国养老问题最严重、最难解决的地方,因此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是破解农村养老困境、释放老年人口"二次红利"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硕 《乡村科技》2023,(3):30-33
能否解决养老问题,关系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然而农村现有的养老方式存在自我养老立而不稳、家庭养老渐趋弱化、社区养老发展受限和机构养老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与农村养老结合具有突出的优势,不仅可以创造农村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兼顾赡养老人的良好条件,还可为农村养老提供经济支撑,同时能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自治+公助”集体养老模式、“农民+合作社+企业”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园模式的研究,着力分析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与农村养老方式结合的可能性。最终从发挥集体养老优势实现就地养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拓展养老产业链及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为农村养老提供支持等方面,提出在新型农业经营基础上实现农村养老的多种方式,助力解决农民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14.
刘华  薛隽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3,29
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因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成为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趋势。该文以江苏省苏南苏北农村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重点考察了农村老年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影响参加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工作性质、子女数、养老观念以及地区特征等,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仅要关注农 村经济发展,扶持农村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还要致力于解决农村地区的各种社会问题,维护广 阔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快速增加,面临很大的因老返贫、因病致贫风险,需要结合农村地区 的实际情况,探索能够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方法。本文从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实 际情况出发,阐述农村地区开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探讨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而  相似文献   

16.
谢静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201-203+218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我国农村地区选择“以地养老”的模式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在实现路径研究方面,可以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可以切实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地区老人的经济收益,为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经济支撑,又可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机构及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大量的留守老人在农村养老,这就导致了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全国近一个亿的农村老人不能仅靠家庭养老解决养老问题,农民个人的养老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晚年生活的质量,也决定了能否选择社会养老等其他养老方式保障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8.
养老问题目前已成为影响中国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且已有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农村养老现状不容乐观,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依赖和现实条件的冲突使养老质量无法提高,多重背景下农村老年人无法实现"老有所养"。面对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和问题,应考虑建设以居家养老模式为基础、社区互助与老年人自助的新型社区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通过建立多元行动者协同参与的组织网络以及吸纳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机制,最终形成农村老年人自助、互助的养老模式,从而提高农村养老质量。为此,政府应当激活社会志愿精神、复活传统村规民约、制定普惠政策矩阵、增强主体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增加,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农村城镇化的短板,亟待解决。总结山东齐河农村城镇化发展给予的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答案,并分析其目标与特征,提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应以坚持以人为本,以老人满意度为基点、因地制宜的确定养老模式、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最后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O2O"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西农村家庭养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空心化背景下,完善广西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有利于减轻国家和社会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负担、有利于新时代农村家庭的和谐气氛、有利于老年人在精神与生活上的满足。针对广西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经济来源得不到保障、家庭照料功能逐渐减弱以及精神慰藉功能受到影响等问题,需要鼓励外出务工青壮年回乡就业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农村服务体系,招收志愿者协助农村家庭养老以及关爱老人精神需求,构建和谐代际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