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乐 《湖北农业科学》2021,(17):168-173
":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为了明确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性质,便于流转且能向第三人主张合法权利,更便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考量,发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登记制度不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滞后等问题。建议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监管,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市场管理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2.
对"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法律问题进行探究,认为土地经营权信托既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具备一定的政策与法理基础。但实践中土地经营权信托会面临土地产权制度不明晰、政府干预过度、风险控制及监管制度缺失等法律障碍。需要在健全土地产权法律制度、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建立风险控制与监督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构建土地经营权信托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关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学界基于立法论、解释论、实践论分别提出物权说、债权说、物债二元说等观点。土地经营权是农地法律体系中新增的权利,应从实践论角度制定农地法律规范。采取债权方式在农地上设立的权利,无法满足农业发展实践的需要。物债二元说有人为复杂农地权利体系之嫌。因此,应将土地经营权定性为物权性经营权。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的两权分离;现在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在此政策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梳理及分析现有的土地流转模式,分析运行成果,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设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效果的发挥。依法理视角检视,《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6条就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作出的"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的规定过于模糊,非但于法理上缺乏支撑,更对土地经营权处分权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形成阻碍,与土地经营权的功能定位严重相悖。为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制度完善,应在宏观上秉承强化农地财产权属性的立法精神指引,微观上修正《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6条的相关内容,同时通过健全土地经营权的登记规则等综合举措达到制度上的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6.
介绍并分析美国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日本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德国合作金融模式等国外典型农地流转模式与甘肃省永登县反租倒包模式、宁夏平罗县农地流转中介模式、江西省安义县“三位一体”农地流转模式、安徽省绩溪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地流转模式、宁夏同心县农地抵押贷款模式、重庆九龙坡区“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等国内典型农地流转模式,结合我国农村土地国情,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立规范的农地流转中介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利用电商平台、制定违规和违约处理制度及建立供应网链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承包经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了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盘活农村土地这一“沉睡资产”,促进“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助于农民脱贫增收,有助于农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但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社会成本,农业环境效率、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等问题需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9.
三权分置模式下,农村承包地存在3种不同的权利流转状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整体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初次流转和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基于自身特性,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流转风险。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方式包括出租、入股、抵押、质押等,再流转的风险包括农地无限流转与过度资本化、过度集中与流转违约、非农化与非粮化等。在明晰再流转方式的基础上,可尝试采取规制再流转受让主体、限制土地持有数额、强化农地用途监管等措施,以期实现土地经营权再流转风险的制度防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法典》的发布,土地经营权得到了法典化的确认,但是在实践中,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在介绍当前立法情形及相应的缺陷下,试分析其背后的原理,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土地流转信托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并结合实践总结了土地流转信托出现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完善我国土地流转信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权分置"的出现,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活力进一步被放开,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对当前粮食主产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如流转的规模、流转的对象和流转的方式,结合现状剖析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如部分省份土地流转比例较低,流转方式和流转对象较为单一,附加值高的流转方式尚未广泛展开等。并对未来粮食主产区的农地经营权流转进行展望,以便更好的实践"三权分置"政策和维护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土地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载体。土地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可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农村发展内驱力。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积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三权”分置和土地流转的实施策略,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经验,当前土地流转存在人员、资金以及制度等问题,只有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稳定广东省经济建设的后方阵地。  相似文献   

15.
易奎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264-266,269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土地流转问题关乎乡村振兴。乡村要发展,农业必须高质量发展,农村土地必须高效利用。鉴于此,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探究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法;严格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推广使用电子合同;加强基层政府监管,创新基层管理模式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湖北省土地流转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新时代农地制度顶层设计的重大创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满足农民既保留土地承包权又能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对于促进土地要素利用效率提升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如何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更加适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亟待解决的重要热点问题。基于"三权分置"视角,将土地信托作为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研究比较不同地区农村土地信托的典型模式,并借鉴美、日发达国家土地信托的制度设计,特别是在制度保障、政府职能、金融支持及风险防范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本文结合中宁县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工作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升中宁县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农村经济,土地“两权分离”改革为“三权分置”模式,在依法保护土地集体所有权情况下,土地经营权逐渐呈现多元化流转趋势,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各地确权工作的基本完善,土地流转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为减少小农经济带来的土地细碎化的弊端,更好地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对云南省坝区的土地流转情况走访调研,总结了坝区土地流转模式,发掘土地流转中存着相关部门管理不力、土地流转失约问题普遍存在、新型经营主体资金短缺、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农业经营人才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土地资产抵押政策等对策,有效推进西南区乡村振兴战略生活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这一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更好 的渗透三权分置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宏观的掌握。登录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关键字,将文章从 检索现状分析;三权分置的起源与发展;三权分置的意义;三权分置的防范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梳 理,接下来,“三权分置”的相关研究可以更多地从微观个体(如土地流转的交易双方等)、流转意 愿等主观因素、地域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对“三权分置”的影响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化率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逐年提升,城镇化率的提高也带来了诸多问题。2014年我国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同年三权分置开始在全国进行了推广。三权分置是一项农村土地上的改革,德州市作为欠发达城市在三权分置的背景下获益良多。有关专家指出,三权分置在德州市城镇化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8年德州市现代发展与人才培养学术年会上的有关文献可知,三权分置在德州市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上有着极大的作用,三权分置提高了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自主性,为德州市服务业以及第一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土地经营权现状的研究提出观点以及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