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休闲农业规划发展的渊源来看,休闲农业就是利用田园风光、自然资源及环境,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之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可以说,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目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用体验来创新休闲农业,设计和开发适当的体验项目,更能体现休闲农业的本质特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
休闲农业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里人休闲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以平度市为例,探究了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存在的问题以及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中科技服务的不足,进而提出完善平度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夏彭阳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劣势及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把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与农家生活结合,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现以城阳乡杨坪村发展休闲农业为例,提出彭阳县发展休闲农业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市民崇尚自然、回归俭朴的需求日益增长,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已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于是休闲农业应运而生。休闲农业是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经营、农村文化、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农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2014年3月按省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5.
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是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书画、摄影、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在一些发达...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休闲农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阐述宁波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详细分析开发经营休闲农业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顾丽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21-6023
调查了嘉兴市休闲农业的6种经营模式,对嘉兴市的休闲农业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并进行投资分析,得出休闲农业是高效的农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京台观光休闲农业合作前景评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观光休闲农业是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书画、摄影、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构成之一。台湾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已有20多年...  相似文献   

10.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对大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农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通过休闲,增进对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活动,具有教育、经济、游憩、医疗、文化和环保功能,它可使人们认识农业与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改善农业产销结构,增加农民收益,增进人们社会活动机会,提供健康的休闲活动场所,达到解除紧张生活与舒解身心的目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介绍台湾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它对目前大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生产和农业景观资源条件为基础,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挖掘农业资源潜力、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型途径。对国外休闲农业发展阶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七个休闲农业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状况,并对其先进的理论经验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休闲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论述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提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供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及相关部门借鉴参考,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并逐渐实现规模经济化以及产业集聚化的发展现状。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休闲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都是个体产业经营类型,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为实现我国休闲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对其产业化模式进行不断的深入探究。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从而提出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实际模式创新,以期为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农村发展经济的一种新型态,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已取得相当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台湾休闲农场经营较成功例子——头城休闲农场作为参照和借鉴对象,从休闲农业资源规划利用和经营关键因素出发,分析了福建省上金贝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资源规划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推广行销策略、市场运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供上金贝和福建地区同类休闲农业的发展及政府相关辅导单位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邱云 《广西农学报》2012,27(2):99-101,92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态。已成为桂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在分析桂林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桂林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农业面临萎缩,为此,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发展休闲农业,为农业发展寻找新的生机。台湾农业在进入80年代后也出现衰退,1989年4月台湾召开“休闲农业研讨会”提出发展休闲农业的经营新观念。1990年台湾“行政院农委会”正式倡导...  相似文献   

17.
发展休闲农业 开发和拓展农业功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开展的供人们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生活的新型经营活动.休闲农业具有乡土风情、自然生物、社会服务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发展休闲农业对于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还存在特色不浓、服务滞后、品味不高和管理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发展休闲农业,开发和拓展农业功能的对策建议:即项目论证要从市场定位和区位选择入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理顺管理体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休闲观光农业是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民众提供观光、体验、休闲等服务,增进民众对农业与农村生活了解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近年来,全省各地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拓展农业多功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载体,因地制宜地加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一、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河南省依托各地人文景观,坚持观光与农业并重,积极开拓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在乡村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高等农林职业教育的理论定位和发展我国高等农林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对我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休闲农业发展进行探讨,并从通过培养人才在人力资源上支持乡村休闲农业发展、通过培训农民提升休闲农业的经营水平、通过促进多方支持实现乡村休闲农业的高效经营等几个方面,论述我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促进乡村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任荣 《中国农垦》2019,(3):28-30
当前,在各项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引导以及快速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拉动下,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迅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收入7400亿元,提供农民就业岗位1100万个,接待游客28亿人次。但是,在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中,由于投资者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够、运营经验不足,加之受到用地、人才、资金、市场等多方面影响,相当一部分休闲园区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业界流传着“127定律”,即休闲农业企业七成赔,两成平,一成赚。在笔者从事休闲农业管理服务十几年的观察了解中,认识到从事休闲农业必须注意以下九个问题,才能有效避免投资经营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