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 未来农药除向低毒高效、对环境低负作用、对有害生物抑制的合成制剂发展外,还有希望向应用生物工程农药方向发展。即随着基因操纵研究的进展,积极利用支配生物机能的基因,开发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草害的新型生物农药。如BT剂(一种微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2007,(7):48-48
一、蔬菜农事七月是盛夏季节,正处农历"小暑"与"大暑"二节气,蔬菜农事主要是抓下列几点。 1、安全使用农药:在蔬菜上严禁使用甲胶磷等17种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杀虫素、BT等生物农药和锐劲特、乐斯本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浓度,要对症下药,在早上或傍晚喷药,避开中午高温时间,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可用BT加杀虫双、杀虫素、锐劲特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BT药剂防治萝卜菜青虫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持效期长,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为兴城市更好地应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来取代高毒、剧毒农药,真正使兴城市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当今蔬菜栽培的重要课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农药的使用。1.选用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天敌安全,害虫不产生抗药性。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BT乳剂、农抗120等。2.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 1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 应用生物农药防病治虫,具有使用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害虫一般不易产生抗药性、防效高、无残毒的特点,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理想农药。普遍应用的有HD—1、青虫菌6号、苏云金杆菌(BT)、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等。如用BT乳剂500~75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用井冈霉素1%水剂200倍液或5%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蔬菜白绢病及茄科立枯病、炭疽病、霜霉病,菜豆菌核病等。 2 积极使用自制农药  相似文献   

6.
李庚兰 《云南农业》2005,(11):17-17
BT杀虫剂是一种经发酵而成的微生物杀虫剂,它的有效成分是苏云金杆菌。这种细菌能产生伴孢晶体(有毒蛋白),这种有毒蛋白被昆虫取食后,可引起肠穿孔和败血症,可使昆虫致死。在昆虫死亡之前积累大量芽孢(在土中可长期存活),又能进一步感染其它昆虫。BT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是以胃毒为主,防治以20℃以上使用效果好。一、使用BT杀虫剂的好处(1)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2)不杀伤天敌;(3)没有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是无公害蔬菜的理想生物杀虫剂。二、使用方法(1)用药量。每亩用100亿活芽孢/ml的BT乳剂150 ̄200ml,加水600 ̄800倍喷雾;(2)用药时间,一般…  相似文献   

7.
茶叶农药残留原因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由于有的茶农不规范使用农药,导致茶叶农药残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茶叶农药残留的原因,现提出防控技术,以指导茶农科学使用农药,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农资经营市场放开后,由于经营农资门槛较低,经营公司和门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目前湖北省仅农药经营公司、门店近2万家,经营农药品种、剂型1万多个。众多农药经营公司和门店难免鱼目混珠,假冒伪劣农药案件时有发生,不仅  相似文献   

9.
菜农习惯使用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中已明令禁用.这里介绍5种禁用农药的替代农药,可达到同等防治效果. 一、甲胺磷 1.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豆荚螟等鳞翅目害虫.替代农药有两类:一是生物农药,如蛾蛉速杀、世纪绝杀、桃小灵、农地乐等.二是使用复混农药,常见混配为敌敌畏+BT,敌敌晨+功夫等.  相似文献   

10.
分析比较分属有机磷、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农药4大类共6种杀虫剂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茶尺蠖均有较好防效,其中有效成分用量,45%杀螟硫磷乳油1 012.5 g·hm-2、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6.25 g.hm-2和10%联苯菊酯乳油75 g.hm-2速效性较好,5%氟铃脲乳油56.25g·hm-2、0.3%苦参碱水剂13.5 g·hm-2和16 000 IU·mg-1 BT可湿性粉剂1 875 g·hm-2持效性较好。由于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在生产中使用时间长,为延缓抗性,生产上可推广氟铃脲乳油、苦参碱水剂和BT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农业部有关部门的统筹部署下,各级农药管理部门真抓实干,全面实施检打联动,进一步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抽检和查处力度,使农药市场秩序持续好转,逐步走向健康发展道路。然而,由于法律、人员、对象、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不断变化,在农药市场监管工作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1违规销售农药乱象1.1生物农药合格率低农业部2015年第3次通报和2016年第1次通报的监督抽查数据显示,生物  相似文献   

12.
<正>农药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为及时、有效地控制农业有害生物为害、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使用不当或不合理使用,副作用问题比较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农药使用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安全生产,必须切实抓好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工作,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药使用的监控,确保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不超标。一、目前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初,德国人贝尔奈发现苏云金杆菌,微生物王国就多了一名帮助人类杀灭害虫,保护庄稼的勇士。人类从发现、开发、利用经历了100多年。1958年世界上第一批BT制剂的工业产品在美国诞生,标志人类利用该菌服务人类社会的开始。我国与1964年在武汉建立首家BT制剂工业化生产基地,对我国BT制剂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至今影响着我国BT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生物灾害的重要农资产品,防治效果是使用者最关注的指标。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环保及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农药剂型也提出了高效、环保的新要求。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药制剂企业小而分散、技术装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劳动条件差、剂型配方粗放、所用助剂成本高等诸多原因,造成我国农药制剂总体水平不高。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加快推进我国制剂加工与助剂开发应用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农药制剂的升级换代,提高农药制剂的药效和效益,促使农药制剂向水性化、环保型绿色农药发展,早日实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1,12(9):42-43
无公害生物农药在成都问世 一种无公害生物农药-NPV生物杀虫剂目前在成都问世。据了解,四川绿科高技术农业有限公司研制的NPV生物杀虫剂,是将BT(抗虫)基因克隆到构建的家蚕NPV载体,然后用野生NPV病毒与基因工程重组NPV进行同源重组,综合改造后获得的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第二代生物杀虫剂。它克服了野生或重组NPV、BT单一第一代杀虫剂药效缓慢、杀虫谱窄等缺点,可消灭鳞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杀虫率达100%。更重要的是,这种农药对人、植物、畜禽无任何毒害,施用此农药杀虫后,农作物上无药物残留。 利用有性繁殖技术育竹苗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由于棉农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使棉铃虫抗性成倍增长,特别是菊酯类农药已失去了虚有的效力。如何协调农药和改进防治方法,是防治抗性棉铃虫的关键。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点防治抗性棉铃虫的体会,供棉农参考。 1.农药中加增效剂。由于长期使用某一农药品种,棉铃虫抗性增强,防治时在农药中加入增效剂可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农药既是特殊商品,又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药监管的政策法规,但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制约,陇南市农药市场发展一直处于低层次状态,主要表现在农药及标签合格率比低,销售假冒伪劣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农药市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残留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蔬菜农药残留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人们对安全蔬菜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无公害食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必然趋势。1农药的发展农药是用来杀灭和控制有害生物的化学物。农药对于农业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病、虫、草害,全世界每年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一半,使用农药可以挽回总产量的15%左右。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已达数  相似文献   

19.
搜索数据库获得了2个新的类似ADP-葡萄糖转运蛋白(BT)基因的序列,通过PCR直接克隆了这2个基因。这2个基因都编码406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43 647Da的蛋白。BT2 A在蛋白氮端有一段5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叶绿体信号肽,而BT2 B的叶绿体信号肽长度为58个氨基酸。BT2 A在信号肽后的是一段71个氨基酸长可变区,碳端是276个氨基酸长的功能域;BT2 B可变区由72个氨基酸组成,碳端也是276氨基酸长的功能域。半定量PCR表明,BT2 A为组成型表达,而BT2 B则在胚乳发育的中晚期表达。BT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BT2 A和BT2 B基因是在禾谷类作物分化后由基因倍增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平台由于其开放性、全球性、成本低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将生产者和消费者高效链接起来,近年来发展迅猛,很多农药企业开始纷纷从事农药互联网经营,网络销售农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然而在农药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农药假劣产品也在网络上大行其道,通过查询中国法院网、农资网等媒介平台,近年来,网络销售假劣农药案件频发,给众多农户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