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衷宜燕 《山东饲料》2013,(17):42+145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弘扬。研究分析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意义和重要性,进而指导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环保、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及推动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到21世纪,中国也开始走向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想通过大力地开展自然资源来发展现代工业以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局面以带领我们走向富裕.不可置疑的是,工业化的建设确实迅速地提升了我国的经济水平.然而,物质财富的增长似乎并没有把我国带入到黄金时代,反而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因为这种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紧急性.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当前新的时代课题,要把目光转移到马克思的生态批判思想上来,希望能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中吸取一些理论上的精华,来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学者乔纳森·休斯系统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主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生态问题进行探讨,反驳了马克思主义不能恰当解决生态问题这一观点。休斯通过对生态问题定义的考察,对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生态问题的探讨和对马克思发展生产力理论的辨析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生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研究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对于在实践层面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结构优化,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汉川市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进程,经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又对当代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生命观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相比较,既存在共同点,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强调,生命存在是生命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佛教中用"缘起"来阐释生命,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联系是普遍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认为生命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这种观点在佛教中也能找到蕴含。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关注的关爱生命及动物保护观念可以从佛教的生命观思想中提取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费尔巴哈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马克思在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的同时,也吸纳了费尔巴哈人本理论的价值内核.当今,我们再次学习和研读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之人本理论的基本思想,努力弄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和不同点,不仅有利于对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健康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理论中十分重要的、具有深刻意蕴的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类似全球气候变暖、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警示着我们必须对环境问题给予重视,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也变得愈发重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论述。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来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此来更进一步地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在工业文明之后得到的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受到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威胁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尚未引起太多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受制于当时特殊历史条件,马克思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本文从马克思生态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其理论内涵,不仅可以发现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而且对我们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生态理念,充分体现了我党根据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的科学总结和高瞻远瞩的意向。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并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也是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其生态文明思想中,提出"人"是责任主体;在批判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实质上提出了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是资本主义企业这个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对自然生态负责。企业要履行按照人的尺度和自然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担负对自然生态的修复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形成发展的始终。本文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出发,简要分析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而揭示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本文主要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角出发,厘清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之间的逻辑勾连。本文共分三部分,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发现及内涵;其次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思想在理论旨趣上的一致性;最后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现阶段实践和发展的理论,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振兴乡村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下,寻找养殖产业发展的新出路是当前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重大课题。传统的养殖业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对环境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背离,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肇始,中国思想文化多元的局面得以形成,并造就了沈从文文艺创作的辉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等诸次重大社会变局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所形成的社会政治生态使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多数时间呈现出由多元向单一的走向。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态使自由知识分子逐渐边沿化乃至于消失。沈从文创作理念、艺术风格与主流文艺标准的冲突过程以及挣扎沉浮的人生轨迹,显示出20世纪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一个时代的缩影。沈从文个体经历折射出的普遍意义,或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作出可供参考的注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和维特根斯坦哲学代表两类差异很大的哲学典型,都深度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分别开启了哲学革命的新路向,但二者的出场历史背景、哲学风格以及价值取向迥异。将这两次哲学革命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应该厘清马克思哲学与维氏哲学乃至整个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探究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哲学携手共进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草原大国,具有悠久的草原管理历史。约1万年前,中华大地在渔猎生存方式中逐渐出现了原始畜牧业的萌芽,距今4 000年,出现了游牧部落,但有文字记载的天然草原管理思想出现得比较晚,蒙古族在元朝前后制定的法令起到了管理国家和保护生态的双重作用;藏族从宗教思想、法令及民风民俗方面内容丰富,有效地保护了青藏高原生态和人...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指少数民族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演化形成的那些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与自然资源紧密相连的朴素的保护自然的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对自然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涵义、缘起,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生存现状及其保护的必要性,指出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以资源消耗为代价,推动着经济超高速发展,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一些地方环境恶化、生态环境被破坏,耕地被污染,草地严重沙漠化、  相似文献   

20.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耦合逻辑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一关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