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豆胞囊线虫病(一)分布与危害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亍、内蒙古、河北、北京、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豆胞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轻的减产5%~10%,中等的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大豆胞囊线虫病(一)分布与危害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豆胞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轻的减产5%~10%,中等的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3.
办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1症状识别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受到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在我国东北大豆产区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  相似文献   

5.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的,是我国东北、华北等大豆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根系染病后,线虫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土传病害加重,还可造成根腐。胞囊线虫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危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达50%,甚至颗粒无收。我国大豆根腐病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和内蒙以及西北。  相似文献   

6.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7.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群众称之为“火龙秧子”,是大豆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该病是我国目前大豆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一种病害.田间发病后植株矮小,瘦弱,成片发黄,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有的甚至颗粒无收,对大豆生产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8.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种植期常见的线虫病害。气温、土壤条件等多种条件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的发生。这种病害可以导致大豆大面积减产,而且在中国各大豆类种植区都有发生。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或者改善种植环境等方式防治。病原形态特征:胞囊线虫的雌雄虫形态不同,老熟雄虫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西部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随着大豆重迎茬面积的增加,其发生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甚至绝产。重迎茬是导致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孢囊线虫发病程度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轮作、应用抗线大豆品种、药剂防治、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群众称之为“火龙秧子”,是大豆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平均减产10%~30%。一、症状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苗期病害,一般在播种后的25~30天开始出现症状。发病后,叶片由下而上开始发黄(开始鲜黄色,后为枯黄色),植株生长瘦弱,常呈点片状,与缺水或缺肥症状相似,群众往往认为是地出了毛病。成株期植株明显矮化,病株花期延迟,花器丛生,结荚少而小、籽粒秕瘦或不结荚,重者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