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设适应城乡统筹的农村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农村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支持体系涉及到多个领域,当务之急,是要加快要素供给、结构调整、市场体系、经济组织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形成对落实统筹城乡战略任务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农业低效、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面貌,是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运用系统科学和协调发展观建立REES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获得1990,1995~2004年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对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①内江市近15a来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在生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总体是发展不足;2000—2004年社会经济系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表现出对西部大开发的响应。②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具有层次分明、形象直观、符合实际的特点;评价中选用标准参考系,与区域时间序列数据相对照,具有时空有机结合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表现,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经验在于充分协调和发挥资源、区位和政策3个要素的作用。然而在看到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中部各省仍有部分农业弱县、工业小县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笔者在分析中国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中部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提出中部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未来中部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  相似文献   

7.
何格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367-370
创新土地制度突破城乡二元土地结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和难点。成都是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土地制度创新试验中,主要围绕“三个集中”,业已形成锦江、郫县、邛崃、温江、龙泉几种土地制度创新模式。文章在分析其创新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创新模式的制度绩效、存在的制度风险及原因,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选取了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对山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以青岛为主的山东半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高,以淄博、莱芜等地为主的鲁中地区城乡统筹水平也相对较高,以德州、聊城等地区为主的鲁西地区城乡统筹水平相对较低。接着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战略任务;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新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部署城乡发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得民心的惠农工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  相似文献   

11.
县域土地利用协调度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秦伟山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344-348
摘要: 研究目的: 分析璧山县土地利用协调性状况和潜力状况,提出指导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研究方法: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城乡土地利用状况,设计适合璧山县城乡土地利用协调度模拟模型和城乡土地利用潜力度模型,模拟结果,并分析评价。研究结果:璧山县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总协调度为0.610,处于“比较协调”的初级水平;土地利用潜力度为0.390,属于潜力度很小等级。研究结论: 利用协调度模型和潜力度模型对璧山县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县域土地合理利用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整治社会可持续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土地整治社会可持续性评价相关研究及实践应用,提出了农村土地整治社会可持续性的基本概念,基于PSR模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压力、状态及响应的评价分值分别为0.50、0.65、0.68,社会可持续综合评价值为0.62,协调指数为1.72,总体上处于中等可持续的水平。随着城镇扩张,耕地减少,城乡用地矛盾加大,土地整治的驱动力随之增强,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应配套措施,缓解社会压力,提升社会状态,促进农村土地整治活动社会层面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需要在以往的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梳理总结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执行过程取得的实践和创新成果,并结合正在执行的“中国零碳村镇建设促进”项目设想和预期成果,提出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的农村零碳与分布式能源体系建设的建议,其中包含加强政策规划引领,完善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制度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能源互联互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协同解决生态宜居建设过程环境问题;加强创新支撑,推动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旭锋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301-305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受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等要素条件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西部不少市县在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快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就在于总结、梳理西部各省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成就、经验和做法,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或模式,探讨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运用查阅文献法,系统概括城乡一体化的内涵,重点对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作出定性分析,并揭示了存在城乡人口分布不合理、医疗卫生服务存在差距、产业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推进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了强化城乡平等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利用信息化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多管齐下提高农民收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红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36-140
为深入剖析和总结中国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和治理经验,探索系统推进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本研究运用数据、规范和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性缺失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从公共性生产逻辑的视角,提出在协调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公共利益、集体经济的共同利益和农民的财产权益”基础上,建构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为基础,以数字化治理技术创新为保障,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为支撑,以城乡要素市场双向流动建设为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为此,本研究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性目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系统地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的完善,并加强对其改革效果的公共性评估。  相似文献   

17.
The bid-rent curve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a persistent law i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 We challenge this orthodox theory by highlighting two limitations in demystifying patterns of urban land redevelopment and rural land use utility in transitional China.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distance still matters to both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transition. However, the property-oriented and scale-sensitiv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redevelopment is not exactly what Alonso suggested. The temptation of urbanization, coupled with the resista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ults in an inverted bid-rent curve in terms of the utilization of rural housing land. The dual-track nature of both urban–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hukou) and land use systems contributes a lot for these unconventional findings. We can therefore summarize that transition of land us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China is largely institutionally driven,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the dominant agent of creating a unique trajectory of spatial restructuring.  相似文献   

18.
为测评成德眉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探索同城化协同发展路径,提升区域农业农村协同、错位、集群发展水平,选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资源环境承载水平4个维度14项指标,构建区域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剖析成德眉资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优势。研究发现,2018年成德眉资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发展不均衡,地理空间上呈“草帽型”分布,成都和德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资阳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四市农村农业发展急需抓住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的重要契机,发挥成都的市场优势、资阳的发展潜力,推动成德眉资一体化农业农村提档升级,实现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填补相关理论研究空白。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经济和城乡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值法对青烟威城市群县域经济与城乡协调性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威海各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相对最好,青岛其次,烟台相对落后;在县域经济与城乡协调性之间的耦合关系上,青烟威城市群各城市间总体差异不大,青岛最好,烟台其次,威海最差。结果表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能完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20.
While the possible negative effect of employer‐sponsored health insurance on labor mobility (job lock) has spawned substantial research, little research has considered differences in job lock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Job lock might differ in rural areas because of specific features of rural economies, in particular, the thinness of rural labor markets. This paper estimates measures of job lock for rural and urban areas. Parameter estimates suggest that it is larger in rural area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nonwage benefits such as retirement plans, paid vacation, and sick pay are more important factors in married rural workers decisions to change jobs while wages are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transition decisions of single urban wor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