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鄂东气田保德区块产能建设工程已建成输气管道397 km,沿线地形、地质情况复杂,且管道材质轻、管径小,使其沿线的勘察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成为管道线路勘察的新挑战。从勘察目的、技术要求、勘察手段、勘察要点等多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对管道设计、施工影响较大的工程地质问题,从而对黄土地区煤层气管道线路工程的勘察进行全面的技术总结,以期为以后同类线路勘察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岩溶地区进行输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时,岩溶塌陷会对管道造成破坏,必须探明溶洞的发育情况以保证管道安全通过。地质雷达是一种新型的物探方法,具有工作效率高、分辨率高、异常图像直观等优点。以中缅油气管道广西段沙江坳溶洞勘察为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岩溶区管道选线中的应用:首先使用全站仪实地测量探测区域地形图,然后对探测区域进行场地清理,布设测线,最后使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微调管道线路,避免管道因岩溶塌陷造成损害,同时对管道在岩溶塌陷区的选线工作提出建议。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地质雷达在油气管道浅层岩溶塌陷探测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对目前长输管道线路勘察、水文地质、河流、冲沟穿跨越设计及线路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加强油气管道建设前期工作的管理,提高勘察设计水平,达到投资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岩土工程勘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就是土工试验,在完善勘察报告时,土工试验的数据为整个工程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基础依据。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土工试验的数据和质量管理,这是整个工程开始的基础工作,也是工程设计规划的一部分。文章根据实际经验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土工试验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土工试验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长距离输电工程的发展,杂散电流引起的埋地油气管道电化学腐蚀日趋严重,其中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系统的接地流干扰将在管道防腐涂层缺陷处导致严重的电化学腐蚀,威胁管道运行安全。通过COMSOL软件对靠近接地极的埋地管道沿线杂散电流密度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各干扰参数(管道与HVDC系统电缆夹角、接地流、土壤电导率、与接地极距离、管道半径)对管道沿线杂散电流密度分布及干扰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道与任一接地极距离小于5 km时,干扰腐蚀显著增强;管道与电缆夹角为0°时,干扰腐蚀最为严重;其余参数对管道干扰腐蚀均具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干扰防护及维修检测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图7,表2,参21)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冻土及地基土冻胀和融沉对管道的影响,阐述了在冻土地区管道勘察的重要性,介绍了冻土地区管道勘察的步骤和方法.指出冻土地区管道勘察与常规管道勘察的区别在于试验量大、精度要求高,需要评判和确定的各项因素指标多,勘察周期长且勘察的时间和方式有特殊限定,建议4~5月和10~11月是分别勘察冻结深度和融化深度最大值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7.
大中型河流管道穿越工程地质勘察是管道线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其勘察方案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勘察质量与勘察费用。通过两个大中型河流工程地质勘察实例,对如何灵活运用有关勘察规范及规程、正确选择勘察方案进行了论述。指出,应通过收集资料和场地调查,对具体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整体的科学的初步认识和推断,由此制定出既能获得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全部可靠勘察成果,又能减少钻探工作量,节约勘察费用,缩短勘察时间的勘察方案。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两站间无旁接含蜡热油管道蜡沉积分布和运行工况数学模型:出站油温、周围环境温度及流量决定着含蜡热油管道的结蜡方位;管道结蜡后,结蜡段传热系数、流速、管道摩阻及管道沿线各流态长度等运行工况将发生变化。算例分析表明:管道沿线因存在结蜡层而使散热量降低,但提高管道出站油温,进站油温升高并不明显;随着结蜡起始点与出站之间距离的增加,管道沿线总摩阻基本呈线性降低且直线斜率较大;管输油品不同流态长度与管道沿线结蜡位置基本呈线性变化关系。(图3,表3,参11)。  相似文献   

9.
邵景林 《油气储运》1997,16(9):29-30
大中型河流管道穿越工程地质勘察是管道线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其勘察方案选择的正确一否,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勘察质量与勘察费用。通过两个大中型河流工程地质勘察实例,对如何灵活运用有关勘察规范及规程,正确选择勘察方案进行了论述。指出,应通过收集资料和场地调查,对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做出整体的科学的初步认识和推断,由此制定出既能获得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全部可靠勘察成果,又能减少钻探工作量,节约勘察  相似文献   

10.
以曲靖市阿岗水库为背景,分析了岩溶地区岩溶分布,结合钻探、物探及连通实验等手段,论述了岩溶地区岩溶的发育规律。坝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区内岩溶发育,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多年勘察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岩溶发育情况,着重论述坝址区的岩溶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1.
胡树林 《油气储运》2013,(12):1336-1339
广西某输气管道工程沿线分布有较大范围的膨胀岩,其膨胀性和崩解性引发一系列诸如滑坡、崩塌、管沟崩滑、坡面水毁露管等危害管道运营安全的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查明了输气管道沿线膨胀岩分布情况及其工程地质特征;重点从矿物组成、岩石结构、初始含水量、干湿循环等典型共性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了岩石膨胀性及崩解性特征,发现两者在水的直接诱因下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岩体强度的变化和结构的稳定性。基于此,结合管道工程特点和地区工程经验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表2,图4,参6)  相似文献   

12.
海底管道路由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岙山-册子岛-镇海段海底管道路由的调查方案为例,确定了该管道路由的调查方案,并将调查的路由方案划分成A、B、C、D、E五段,从五段路由的登陆段调查、工程地球物理调查、工程地质勘察、气象水文动力环境观测与设计要素计算及腐蚀因子测定等方面,介绍了海底管道路由的调查方法,并列举了提交的成果报告书包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忠县—武汉输气管道在江汉平原段沿线的自然地理概况,研究了江汉平原管道沿线的膨胀土、淤泥类土和粉细砂等不良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统计分析了这些不良土体的工程参数。指出不良土体对管道建设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提出了符合管道建设的设计和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寒区某管道穿越多年冻土区域,途经连续冻土、不连续冻土、岛状冻土和冻土沼泽,地质条件复杂,同时管道投产后输油温度远高于设计运行温度,实际敷设情况也与设计有很大不同,极易出现融沉问题。利用多层介质稳定导热方法建立迭代公式求解管道投产运行至今冻土层中的地基融化圈厚度,通过对气温升高、地表融化作用和冻土地温的修正,求出无保温层和有保温层两种情况下管道地基融化圈的融化深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冻土地基融化下沉变形和压缩沉降变形分析,计算了管道的融沉变形量,并与管道允许的最大差异性融沉变形量进行对比,明确其融沉风险。根据冻土区的地质特征和实际工程经验,给出了3种管道融沉防治措施。(表7,图2,参7)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武 《油气储运》2014,(4):369-373
CO2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的重要环节,具有真正意义的长距离、大输量CO2管道在国内尚属空白。结合二氧化碳物性特点和国外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经验,对国内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设计在气源气体组分要求、输送相态的选择和控制、路由选择、阀室设计原则、地区等级划分、涂层选用、设备材料的密封性能、管材性能以及其他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指出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CO2输送管道的设计、建造、运营规范十分迫切。研究内容对于推动我国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和CCUS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1,表1,参7)  相似文献   

16.
冻土地区管道建设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冻土地区管道工程技术现状,针对冻土地区管道沿线和周围(岩)土的冻胀和融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格拉输油管道为例,探讨了冻土地区管道工程可选择的敷设方式、油气管道的电保护技术、气候和环境变化对管道的影响以及沿线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薛辉  杨学青 《油气储运》2013,(12):1320-1324
中缅油气管道是第一条敷设于滇西横断山脉地区的大口径、高压力长输油气管道,首次遭遇滇西复杂地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灾群。介绍了该管道在地质灾害多发地段通过选用大变形钢管来提高管道本体抗应变破坏能力的做法,选取典型案例阐述了该管道在途经泥石流、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崩塌等各类典型地质灾害条件下时的敷设情形、地质灾害勘察结论、应对措施的选用和治理效果。以上设计建设方法与实践经验,对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的长输管道工程设计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图4,参7)  相似文献   

18.
郭守德  王强  林影  姜昌亮  王珀  蔡俊年 《油气储运》2019,(9):1059-1064,1071
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地质条件复杂,管道穿越若开山区和缅北高原,由于建设期大面积扰动地表,改变了原始地貌,铺设管道后重新回填的土体力学强度低、水敏感性强,受汛期强降雨和洪水的影响,管道沿线出现了大量滑坡、河沟道水毁、坡面水毁、已建水工失效等地质灾害,导致多处露管、悬管,严重威胁了管道的安全运营。重点分析了沿线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结构特征,并分别对若开山区和缅北高原的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电流密度与管中电流对阴极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输管道阴极保护管中电流的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3PE和石油沥青两种不同类型防腐层在不同阴极保护站间距下的管道阴极保护参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管道沿线的电流密度、管中电流及其产生的管道内阻电压降之间的关系和分布规律,进而对管道断电电位及其IR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防腐层绝缘性能参数与管道阴极保护站间距参数相匹配时,可以实现近似均匀的保护效果,即管道沿线电位衰减很小、电流密度近似均匀散流到管道上;管中电流形成的管道内阻电压降是管地电位测量结果和断电电位测量中IR降的一部分,使用断电法评价防腐层绝缘性能时应远离管道通电点。(图2,参1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及冻害现状,结合线状工程经过多年冻土地段的病害及冻害发展趋势分析,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长输管道选线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管道工程建设需采取的防治措施,对拟建的中俄管道工程地质选线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