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义 《内蒙古林业》1998,(11):34-3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兴办和发展起来的,现有电视大学一所、中专三所、技校六所、职高五所。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的需要相适应”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九五”期间林业经济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7月下旬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林业进入了历史性转变的新阶段,作为全国重点林区、国家林业局惟一直属的企业———大兴安岭林业集团,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和会议的精神,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保生态、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发展战略,为大兴安岭乃至全省、全国生态体系建设和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天保”工程为基础,以…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大力开发滑雪旅游是促进林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综合开发滑雪旅游资源关系到林区“二次创业、兴企、富民、强区”战略的实施,对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林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家庭经济蓬勃发展乌晓梅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家庭经济。到目前,全林区家庭经济户已达2.4万户,从业人员1.6万人,年创产值达1.2亿元。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发展家庭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是,东部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西部进行黄淮海平原开发建设。东西结合,共同发展。根据这一发展战略,全省的林产品生产积极有计划地进行外向发展,增加产品出口,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一、外向产品资源和开发势力我省属东部沿海经济区,交通方便,经济、技术、能源、劳务等条件较好,适于发  相似文献   

6.
郭宝英 《林业科技》1998,23(3):50-52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庭院经济的探讨郭宝英(大兴安岭林管局科技处庭院经济是林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庭院经济是解决林区分流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形式。大兴安岭林区自1964年开发以来已经30多年,目前正处在资源和经济的“两危”状态,特别是进行林场体制...  相似文献   

7.
外向型经济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面向国际市场建立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所处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成为国际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整个世界经济态势也是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国际环境。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当前有利的机遇和条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实现从传统的、封闭型的产业模式向现代的、外向型的产业模式转换,从而在整个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存环境的优劣。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自治区时还提出: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林业发展的热点是如何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林业经济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下文中简称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了粗浅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打造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是大兴安岭林区在“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和“生态立区、工业富区、项目兴区、打造园区、富民强区”的战略思路指引下,在深入推进“可加工原木不出区”的目标指引下,逐步总结出来并加以完善的战略举措。为加快林产工业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在大兴安岭林区确定的“六大接续产业”中实现率先发展提供了新活力,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林区道路提供了新保障。  相似文献   

11.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第一次“把中国经济格局的调整置于世界产业结构这个大背景中”,毅然确定了我国经济跻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战略决策。这就赋予科技情报工作许多不容忽视的新特点。研究并尽快适应这些特点,情报工作才能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发展外向型经济,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必然受世界经济机制的制约。科技情报工作仍以传统的形式孤立进行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情报研究范围应延及各相关领域,形成以技术情报为核心的广义综合性情报研究。开辟国际市场需要了解国际经济大格局,国外行业组织与法律、世界货币金融、国际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甚至不同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在国家林业局、行署、林管局的正确领导下,为大兴安岭林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在全面贯彻执行地委、行署提出的“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思路后,如何贯彻执行地委、行署提出的“发展生态经济,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院党委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构建林区和谐社会提供支持和保障。文章根据院工作实际提出了新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大兴安岭林区地处黑龙江西北部,气候寒冷,树种单一,森林结构简单,生产力较低,经济价值不高,植被恢复缓慢,适宜树种难选。通过引种优良沙棘树种,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经济和生态上的双重优势和其极高的抗逆性、广泛的适应性及其相关制品的纯绿色与多功能特性,进行多功能林营造,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地恢复生物链。对实现大兴安岭林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目标,改善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林区地处中国北部边陲,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下辖3县4区10个林业局,边境长达791公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大兴安岭气候独特。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年平均气温-3摄氏度。大兴安岭资源丰富,水草丰美,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业集团提出了“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大兴安岭林区把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作为替代产业的重中之重来抓,目前该项产业已经显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前景。2003年,全区特色养殖业实现产值3.5亿元,2004年,全区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非林非木产业是保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大兴安岭有着丰富的野生可食性植物资源,对这些宝贵的植物资源进行人工培育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会形成一个新的支柱产业,促进林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在对大兴安岭林区可食性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大兴安岭可食性植物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发展战略的转变,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国有林区如何适应这一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国有林区的历史性选择。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紧紧抓住天然林保护工程契机,积极实施生态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开始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接续木头产业的路子。目前,全区替代产业产值已占GDP的78.9%,一个崭新的林区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一、辉煌和困境并存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位于我国北部边陲,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北坡,东接小兴安岭,西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南濒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开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大兴安岭火烧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运用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方法,计算出发展战略、制约因素、方针措施中的各子因素相应权重,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因素对于总目标起着较大作用,为决策者提供在恢复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时,应首先制定用哪些方针和措施克服制约因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发展复合经营袁洪芳当前,发展复合经营是大兴安岭森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和必然选择,是摆脱林区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实现兴林富民的必由之路。而要把复合经营当做一个新的产业来建设,就要选择高起点,瞄准大市场,按经济规律办事,与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19.
得耳布尔森工公司在内蒙古大兴安岭19个林业局中面积是最小,经营面积只有25.5万公顷。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可采林木资源濒临枯竭。特别是天保工程全面实施,木材年产量已经由1997年的16.3万立方米减到目前的10.6万立方米。收入大幅度减少,企业出路何在?他们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单一的“木头经济”局面已经被打破,“外向型经济谋发展,工矿强企广就业,特色种养业来富民,三产发展促繁荣”的多种经营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东省根据全国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布署,提出了“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开放”的战略构想。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问题,谈点建议性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