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短季棉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季棉俗称夏播棉或早熟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在黄河流域棉区常年种植面积近60万hm2。短季棉的发展,对提高光、温和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极具发展前景。以短季棉为标志的粮棉两熟栽培,更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棉同步增产的必由之路。笔者针对黄河流域棉区特殊的气候特点,根据多年试验,提出以下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棉花早熟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熟棉适于麦(油)后直播,实现粮棉一年两熟,对棉花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早熟性的遗传特性、早熟相关QTL定位、早熟相关基因挖掘的进展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早熟棉的发展与育种现状以及早熟棉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介绍了早熟棉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区的生产示范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早熟棉育种的研究展望,为我国早熟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短季棉俗称夏播棉或早熟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其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全区常年短季棉种植面积近60万hm^2,广泛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短季棉的发展,对提高光、温和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极具发展前景。以短季棉为标志的粮棉两熟栽培,更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棉同步增产的必由之路。由于麦棉两熟短季棉的独特生育环境条件,形成其生育特点,须有配套的栽培技术。笔者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持殊的气候特点,根据多年试验,提出以下关踺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麦棉两熟作为两熟棉区主要的种植制度,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和实现我国粮食与棉花同步增产的惟一途径。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转型期的发展,当前麦棉两熟存在机械化程度不高、春棉共生期长、短季棉  相似文献   

5.
新洲县凤凰公社石骨山大队第一生产队,为了解决棉麦两熟用地养地的矛盾,促进粮棉稳产高产,从1974年冬播开始,在20亩新平整的低丘陵黄土地上进行了棉麦两熟两肥耕作改革试验示范。即冬季在冬播大、小麦时的预留棉行中套种箭舌豌豆作为棉花底肥;夏季大、小麦收割后,又在棉行中套种短期绿肥柽麻,作为棉花蕾花肥。共中有2.16亩三结合试验地进行了单收。两熟两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业耕作改制,麦棉两熟面积不断发展.常规春棉作麦棉配套使用,成熟晚、霜前花率低、品质差、效益低.夏棉作为麦棉两熟品种,生长季节短、生产潜力小,难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符合生产形势需要的育种目标,培育中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相兼的适于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豫棉16号(原名郑107)就是针对这种生产形势需要,根据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中早熟陆地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的培育成功,为麦棉套种粮棉双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 组合设计和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7.
四川棉区地处粮棉两熟制丘陵地区。该区总耕地约占全省的21%,总人口约占全省的50%,粮食生产和粮棉矛盾十分尖锐。如何从耕作与栽培上解决粮棉兼顾、共容互促,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简阳和仁寿2个优质棉基地县作为“三套”栽培模式综合示范推广验证基地,经1987~1989年的应用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粮食生产。粮棉争地矛盾重新显现。满幅种植小麦、油菜,在前茬收获后种植棉花即所谓种植茬棉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选择好茬棉品种、改进栽培技术进而提高茬棉产量、保证棉花质量是茬棉种植成功的关键所在。中棉所52高产、优质、抗虫、抗病,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生产上一般用作春棉或者麦棉套种。近年来,我们在长江棉区南襄盆地亚区不少地方应用中棉所52进行茬棉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稻棉连作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为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夺取粮棉双高产探索门路,我站从1973年开始进行水稻、棉花连作栽培试验。三年试验结果证明,稻棉连作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的栽培制度。它对于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夺取粮棉双丰收提供了新的门路,尤其是在人多地少,土少田多的地区更是发展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县棉花种植,历来采用棉花与冬季粮食作物(蚕豆、麦子)套种的方式。这种方式的问题是:前茬粮食作物由于要预留棉行,不能满播,产量较低;春季播种棉花前不能全面翻耕土地,在前茬行间播种,比较费工;棉花苗期因受豆、麦荫蔽,生育较缓慢,影响早熟丰产。为了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摸索改粮棉套种为粮棉连作,以提高粮棉产量,改变我县棉区粮食不能自给有余的状  相似文献   

11.
张秉金  张海 《作物杂志》1992,8(3):28-29
随着我省粮棉争地日趋加剧,积极发展麦棉两熟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1988~1991年,夏播棉在我省累计示范推广11500多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显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浙江棉区集中于杭州湾和钱塘江两岸,其次为东部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疏松,植被常青,适于棉花种植,但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近年来,棉田普遍实行粮棉间作套种,两熟矛盾突出,棉花苗期病害尤为严重。棉花苗期正是春夏之交。此时我省多数年份春雨、霉雨连绵,寒流、低温交错,棉苗套种于前作行间,阳光不足,田间湿度较大,最易诱发棉苗病害。1973年和1975年气候低温多雨,苗期严重发病棉田约有四十余万亩,占植棉总面积的35%以上。由于棉苗罹病,导致棉花生长季节推迟,密度下降,棉株大小不匀,严重地影响后期棉花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短季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季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从早熟种质资源金字棉的引进,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0号的育成,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6、辽棉10号的选育,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早熟不衰品种中棉所24、27和36,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中棉所42和鲁棉研19,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50、中棉所58的培育,到航天诱变特早熟品种中棉所64,综述了中国短季棉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短季棉育种应加强抗黄萎病材料创制、克服产量和早熟性负相关和解决特早熟品种早衰等遗传改良重点;指出借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麦后直播特早短季棉和杂交短季棉是今后短季棉遗传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豫棉 19(原名春矮早 )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半矮秆、中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 1999年 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命名为豫棉 19。1 确立育种目标长期以来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一直危害着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生产 ,尤其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15.
一、粮棉套种发展现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北方棉区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水肥条件的改变以及适应夏粮扩大生产的需要,棉田改制即棉花由一年一熟改为以小麦为主的粮棉套种两熟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等六个省、市,粮棉间套种面积达544.9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15%以上。北方棉区十余年来粮棉间作套种,曾经试验推广了多种不同种植方式,主要有:棉花与夏收作物套种,两种两收;棉花与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棉花育种成就与种植结构调整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香墨  姚金波 《种子》2005,24(6):56-58
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在:转基因抗虫品种大规模应用,杂交棉面积逐年扩大,抗黄萎病和纤维品质改良进展迅速,不同棉区纤维品质改良目标明确,种子产业化速度加快.随着棉花种植结构战略调整,我国需要发展两熟制种植模式,两熟种植区域适当北移,增粮保棉,一熟棉区向滨海滩涂和旱碱地区适当转移.为此,需要选育生育期较短和耐旱碱的棉花新品种,改进棉花株型,研制和开发主要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抗虫短季棉新品种邯686洋葱茬直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人多地少,粮(菜)棉争地矛盾突出,发展麦(菜)棉两熟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肥乡县是全国的洋葱之乡,多采用洋葱和春播棉间作套种方式,棉花和洋葱两作物共生期较长,田间管理不方便,费工费时,棉花迟发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洋葱茬后直播短季棉的种植模式报道较少,本文结合邯686的品种特性对洋葱茬后直播棉花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开礼 《作物杂志》2000,16(6):24-25
我国长江流域棉区,系我国第二大棉区,棉田面积为全国棉田总面积的45%,棉花为该区域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要用钱,多种棉”为该区域广泛流传的口头禅。该区域也是人口稠密、土地资源不足的区域,粮、油、菜、饲、林、棉等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国棉区布局将逐渐向黄河流域棉区倾斜。因此,长江流域的棉花就成为该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但限于结构调整的系统性、长期性及该区域的种植习惯,目前尚没有一新型主导产业能替代棉花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寻求农业结构调整与提高棉田综合效益的开发的结合点,就尤为关键。针对上述事实,纵横探索,在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老结构交互时期……  相似文献   

19.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麦棉套种,是北方棉区增加复种面积,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夺取粮棉双丰收、双增产的新途径,也是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科学种田水平的日益提高,“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必然趋势。一、麦棉套种迅速发展的原因我省棉区历来采取棉花一年一熟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干群为了落实毛主席“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匹抓紧”的指示,积极探索耕作制改革,曾先后试用十多种粮、油作物同棉花间套种。几年来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0.
运城地区是我省棉花的主要产区,但由于枯、黄萎病的危害,致使棉花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发展棉花生产,改进纤维品质,保证食品供应,运城棉区应普遍推广抗病优质品种。一、我区棉花枯、黄萎病的基本情况。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两种病害。早在1892年我国就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种。1919年至1933年又引进美国的脱字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