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好水质的调控和管理,一方面要了解养殖水体中所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充分了解水体中物质产生迁移、转化的规律以及水质指标的常规检测方法;另一方面,水质调控与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水质控制是确保各种鱼类正常发育生长的关键,因此池塘内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鱼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池塘养鱼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好坏,除了有足够的水量外,更要具务相应的水质条件。论文对池塘养鱼水质指标、水色标准、水色辨别等方面做了总体概述,对池塘养鱼生产中常见的pH异常,氨氮偏高,亚硝酸盐过高,溶解氧浓度,硫化氢过高,蓝藻等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来源、危害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解析,以期为做好水质管理,争取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池塘是饲养鱼生存的基础环境,不仅影响鱼的生存与生长,而且还关系着养鱼者的经济利益。本文从水源选择与新水注入、鱼塘规划与布局、池底清理和池塘周围环境对池塘条件进行介绍,并从水温与溶氧量、二氧化碳和pH值、浮游生物和饵料、硬度等因素对养鱼水质进行分析,以期使广大养殖者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条件,提高鱼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鱼的各季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春季1.1池塘水位早春池塘里面的水不能太深,通常水深要保持在1米左右,这样能使池塘内的水增温更快,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使鱼更早的进食并生长。1.2鱼塘水质肥沃的水质有利于鱼的生长,但如果水质富营养化,那么就不利鱼生长。若水质老化、偏酸性,应该及时的注入新水,或者按照150~220千克/公顷泼撒生石灰水。如果水质的营养不够,就施入一定量的化肥,始终保持水质的活、肥、爽、嫩,使水的颜色呈黄绿色或是油绿色。  相似文献   

5.
池塘是养殖鱼类生活和生长发育的场所,俗话说:“管好了了一池水,就养好了一塘鱼”,池塘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池塘鱼产量的高低,了解池塘环境及其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十分重要。池塘环境条件很复杂,它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许多因子,这些因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而直接或间接地对鱼类发生作用。因此,只有了解池塘各个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和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它们对养殖鱼类的影响以及鱼类对水质各因子的要求,才能调节和控制水质,使之符合鱼类生长发育的需求,以提高池塘鱼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中如何正确判断并合理管理水质对于水产养殖生产至关重要。分析了在生产中常见的7种水色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水质的关系,并指出了可以通过观察水色、水色变化、下风处油膜、水华状态及水体透明度变化等来判断池塘水质,通过合理施肥、加(换)水、施用水质改良剂和有益微生物等措施可对池塘水质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伴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区水质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养殖区海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养殖产品的品质,因此合理、综合的评价养殖区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产品的质量.养殖水质评价是指对某一水域水环境因子的分析,依据相应的标准对其水质优劣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养殖区水质状况的评价,能够掌握养殖区水质的污染现状,以及超标的环境因子,为养殖区海水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合理的评价,找出影响水质的因素,并做适当调整,以其改善水质、保证养殖区产出养殖产品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制管理非常重要。 1.适时清淤。精养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递增。池塘保留适宜厚度(15~20厘米)的淤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但淤泥过厚,会对水产养殖带来危害,必须清淤改良。池塘清淤时先排干池水,进行人工或机械(泥浆泵)清淤或借助潜走式水下清淤机进行带水清淤,也可以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挺水或沉水植物,改良底质。 2.施用漂白粉。为了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等,一些养殖场或养殖户大量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岂不知在杀灭病菌及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9.
1搞好环境控制 池塘是鱼类生存的必需条件,水域是鱼类生存的必须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只有搞好环境控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养鱼池塘要定期清除池底淤泥,  相似文献   

10.
(一)修复设施及时修复被毁坏的堤坝、池埂、闸门、网箱养殖设施、拦鱼和防逃设施、育苗设施及厂房和供电等基础设施。滩涂养殖要开沟排水,整理涂面工作。(二)管理措施1.水质管理。养殖池塘待外围水位下降后及时换水并调整正常水位。海水池塘因降雨量大盐度急降应尽快排淡,换入新水,海水倒灌的淡水池塘则尽快排咸、灌淡,并及时施肥培养水质,施肥要在少施勤施的基础上,注意看天、  相似文献   

11.
1强化水质,水温管理和调控做好垂钓期间池塘管理,首先要辨别水质的好坏,池塘水质肥而不浊是满足垂钓的基本要求。判断池塘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的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以目测水色偏深、透明度25~30厘米为宜。调控水质水温主要是注水、换水、用药和施肥。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增加水温测量次数,根据水温变化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水温过高,出现缺氧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讲述了池塘里养鱼对池塘面积、池塘形状、池塘水质、池塘底质和池塘环境的等基本条件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提高产量的改造方法,最后再分析养鱼池的水质,为池塘养鱼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鱼鸭混养和单纯养鱼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0亩鱼鸭混养池塘和54亩单纯养鱼池塘分别从生态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水质分析测定,鱼鸭混养池塘透明度、溶氧分别比单纯养鱼的高8.4%和28%,化学耗氧量低31.8%。通过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得出色鸭混养的经济效益高出单纯养鱼的5~6倍。  相似文献   

14.
1池塘水质的调节 为了防止池水老化和鱼类发病,对水源不足、排灌不方便和池底淤泥较厚的池塘可用以下方法调节水质。 施用水质改良剂,每半月向池塘施洒1次,每次用量5克/立方米,当水质比较恶化、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用量可增至10~15克/立方米,能起到吸附、  相似文献   

15.
准确判断池塘养殖鱼类是否健康,及时诊治鱼病,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1注重现场调查 首先是对养殖水域的水环境和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解。在有鱼病发生的水域,要了解底泥、水质、水温和水色变化等情况;了解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水域。再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能否健康存活和快速生长,还可以通过影响池塘中的物质循环和鱼类的饵料生物的繁殖而间接地影响到鱼类。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与鱼类之间构成一对矛盾,越是在高产高密度放养的鱼池中,鱼——水之间的矛盾越突出。池塘养殖为了获得高产,往往大量施肥、投饵,水中的有机负荷很大,很容易污染水质;鱼的密度越大,鱼类自身的代谢产物也越多,反过来又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兰州市渔业中心青城试验基地不同鱼池水质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对繁殖过程中不同池塘中的13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池塘(亲鱼池、鱼苗池、孵化池)间TNH_3-N差异不显著(P0.05),TN、COD、DO、总硬度、pH、t、TP、NO_3~--N、NO_2~--N、透明度、Cl~-、Ca~(2+)差异极显著(P0.01)。兰州市渔业中心青城试验基地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的标准限值,适合鱼类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1水质对于养鱼的重要性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鱼、虾、蟹等水生生物终生生活于水中,池塘水体不仅作为养鱼的场所,同时也是培育鱼类天然饵料的场所,鱼的养殖密度、饲料的投喂量,水质变化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三个重要因素,这种关系决定了养殖池塘水质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水质对养殖品种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水质的指标主要有:p 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另外,藻类在水质中也起着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鳡鱼池塘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向阳办事处进行了鳡鱼池塘养殖试验,投放了1000尾200g左右的鳡鱼种,并辅养了100尾鲢、鳙鱼,通过食性驯化、水质调节、病害防治等措施,将鳡鱼苗在当年培育成平均规格1.523kg/尾,最大规格达2.460kg/尾的商品鱼,成活率达91%,为鳡鱼的商业化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向阳办事处进行了鳡鱼池塘养殖试验,投放了1000尾200g左右的鳡鱼种,并辅养了100尾鲢、鳙鱼,通过食性驯化、水质调节、病害防治等措施,将鳡鱼苗在当年培育成平均规格1.523kg/尾,最大规格达2.460kg/尾商品鱼,成活率达91%,为鳡鱼的商业化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