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赣州油系列无性系的果高、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g鲜果个数、每500g鲜籽个数、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果量、亩产油量、单株产油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等23个性状指标,依特征值大于1且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出了4个反映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函数式。通过计算各品种的重要主成分值,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型相近似。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油茶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评选是可行的,为油茶优良品系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25个毛白杨无性系纤维特征指标为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11纤维指标简化为木纤维壁腔比和腔径比、导管比例与纤维比例、微纤丝角与木素含量、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几个综合变量;在主分量分析的基础上对25个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各主分量值的排序,结合生长性状,可选出满足不同纸张要求的优良纸浆材毛白杨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毛白杨优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2个性状中,前2个主成分的特征根的累积贡献率迭95.59%,分别为表示分枝角度的综合因子,表示胸径和树干5m处直径的综合因子。在遗传距离0.08处,24个无性系被划分为4类,为毛白杨多性状选择优良无性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松无性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松16个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在无性系和个体水平上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一年生球果数量和雌雄花量存在明显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把16个性状浓缩成第一主成分雄花因子,第二主成分—年生球果数量因子,第三主成分球果形状因子;依据无性系问的遗传距离,将无性系分为两大类;通径分析显示出球果产量相关的各性状对最终产量的决定系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1个柳树无性系5种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将柳树无性系划分为3个区,第一和第二区为密枝型,第三区为疏枝型,第二区株型较宽,第一区株型中等,第三区株型较窄。从而为柳树无性系进行田间试验及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对29个3年生白榆无性系生长指标和形质指标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各无性系间生长差异并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单株材积大于总体均值的无性系有13个,最大的是12号,为0.049 8 m~3,是最小的3.2倍;除第1大侧枝基部到地面高度外,其他指标在白榆无性系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较大,遗传性好,形质性状相对较差,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从11个指标中提取3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25%,可实现对所有指标信息的反映,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F=a_1F_1+a_2F_2+a_3F_3,评价结果以YY1(11号)、YY2(12号)、古20(21号)、YY3(13号)这4个无性系的综合性状最优,同时应用主成分分类法将无性系分成速生型、较速生型和慢生型3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无性系‘1-XY’为母本、欧洲黑杨(P. nigra L.)无性系‘N139’为父本杂交F_1代及其亲本无性系进行叶片形态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在杨树叶片形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年生苗木叶片采集后扫描成像,使用Digimizer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性状(叶片面积、叶片周长、叶长和叶宽)进行测量,计算性状统计参数;使用LeafAnalyser软件通过200个标志点分析生成叶片形态轮廓点位标记,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对叶片形态特征识别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使用MorphoJ软件通过普氏叠印法(GPA)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可视化叶形变化图像。[结果]杂交子代4个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31.74%),且性状频率分布相对偏向于父本。基于LeafAnalyser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变量的91.79%,PC1的叶形轮廓显示,叶面积是对叶形变异PC1影响最大的因子。Mopho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1、PC2、PC3和PC4共占总变量的85%,标志点数据生成了4个主成分分析叶形轮廓图,直观地显示了叶形特征变化趋势。[结论]基于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的测量对叶片形态性状精确量化,通过标志法和轮廓法,以可视化图的形式直观地阐明叶片形态变异,为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研究提供了方便准确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立地条件对毛竹枝下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三元地区30块毛竹标准地的调查,分析了坡向、坡度、坡位、郁闭度、立竹度5个因子对毛竹枝下高生长量的影响,对5个立地因子进行了全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郁闭度、立竹度和坡度是影响毛竹枝下高的主要因子。对5个立地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5个变量转换成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116%。  相似文献   

9.
该文报道了大叶榉树无性系2年生幼林生长测定结果。研究表明,不同无性系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干形、分枝数、分枝粗、分枝角度等8个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在4.7%~26.6%之间,性状重复力在0.49~0.89之间。胸径与树高、枝下高之间,冠幅与分枝角度、干形(弯曲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树高与分枝粗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无性系性状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85.21%,利用主成分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4个无性系划分为4类。以用材为育种目标,初选出"红4"、"桔3"和"黄10"等3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杨树优良无性系多性状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和选择指数三种方法对7年生25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优良无性系多性状选择,同时对三种无性系多性状选择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把无性系分为在主成分值上各具不同特点的类群,而把具有相似特征的无性系归为一类,并且在优良类群内可以继续选择;主成分分析可以评价各无性系综合性状的优劣并作为无性系综合性状的优劣并作为无性系选择的参考;选择指数是评价生长和材质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盆栽方法进行干旱胁迫,对于5个楸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测定叶片解剖结构(叶片厚、角质层厚、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气孔特征)、生理和生物量(根冠比、耗水速率、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叶水势)等15个与抗旱性相关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楸树无性系抗旱性相关的15个指标归纳为3个主成分,在3个主成分中筛选出叶片厚、栅栏组织、气孔密度和叶片脯氨酸含量等4个指标与楸树抗旱性相关。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对5个楸树无性系抗旱性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楸树无性系抗旱性从强到弱排序为:7080(0.678 4)>1-3(0.524 2)>004-1(0.221 6)>015-1(0.207 0)>1-4(0.103 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影响城市道路分车带绿地群落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期为城市绿化实践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以深圳城市道路分车带绿地群落为例,通过设置31个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筛选出影响群落状况的10个变量因子,基于SPSS 23.0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道路分车带绿地群落状况的主成分贡献率及因子载荷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88.365%,提取的因子能够反映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群落株数密度(特别是乔木株数密度)、总物种数、分车带宽度、群落层次及上层郁闭度可较大地制约分车带群落的整体状况。研究提出了合理构建分车带绿地群落的建议,并认为5个主成分线性模型可用于深圳城市道路分车带绿地群落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和选择指数三种方法对7年生25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优良无性系多性状选择,同时对三种无性系多性状选择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把无性系分为在主成分值上各具不同特点的类群,而把具有相似特征的无性系归为一类,并且在优良类群内可以继续选择;主成分分析可以评价各无性系综合性状的优劣并作为无性系选择的参考;选择指数是评价生长和材质性状兼优无性系的理想方法。三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能为选择生长和材质兼优的优良无性系和选择在个别性状上特优的优良无性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中国油茶之乡。为了选育可在该县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该县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内引进和收集的47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12个果实性状指标分别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县引进和选择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各经济性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油茶干籽含油率介于17.22%~42.64%之间,平均值为34.5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果产量与干籽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果含油率与干籽含油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厚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2个数量性状归纳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果型因子、含油量因子和单果籽粒数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5.705%;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可选择果大、单果籽粒数多、含油率高和结实多的无性系作为油茶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对杉木8个无性系全双列杂交组合的32年生成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作了杂交优势和自交衰退效应分析,并对配合力方差和配合力效应值进行了计算。得出如下结论:3个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正反交效应方差都达到显著水平,且材积以特殊配合力的遗传方差比(GVC)最大。评选出适于杂交的优良无性系3个,适于建立双系种子园的优良无性系2组,适于选作二代优树的优良杂交组合19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千年桐优株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千年桐优株。【方法】从320株盛果期的千年桐中初选出32株备选优树,利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根据鲜果总质量、鲜果单果质量、果高、果径、总果数、单株产果量、胸径、树高、果壳厚度、干种仁质量、干籽出仁率、鲜果出籽率、脂肪含量、单株产油量和种仁含油率共15个经济性状指标,从32株备选优树中筛选出3个最优单株。【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产量果型因子,方差贡献率为30.935%,第2主成分为经济品质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6.740%,第3主成分为表型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223%,第4主成分为树体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528%,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425%;建立了千年桐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F=a1Z1+a2Z2+a3Z3+a4Z4;聚类分析将32株千年桐聚分为三类,其中Ⅰ类7株、Ⅱ类12株、Ⅲ类13株,Ⅰ类中排名前三的为国盛9号、国盛8号、国盛19号,该3株优树的综合性状最优,可确定为目标优树。【结论】与千年桐产油量相关的结实量指标和果实内含物指标在不同单株间差异明显,对千年桐进行单株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出了3株目标优树,为千年桐优良无性系繁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南平市郊林场,分别以组培苗、扦插苗造林的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187、PC1、PC2和变异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芳樟叶精油含量、主成分及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差异性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扦插子代樟脑含量变化不明显,组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樟脑含量比母本的樟脑含量降低了-12.50%~24.52%,但子代芳樟无性系在栽植过程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都能够较好保持稳定性,无性系187扦插苗造林更有利提高芳樟叶精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对山西毛建草5个不同产地的土壤肥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综合评价,对不同产地的土壤进行比较,以综合水平较高的土壤作为参考,为毛建草资源调查及引种驯化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073%.狐爷山和云顶山的土壤肥力指标最好,原平川的土壤肥力指标较差。  相似文献   

19.
开展林木优良无性系选择,以获得最大遗传增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针对桤木优良半同胞家系中的优良个体,通过扦插繁育技术建立了476个无性系,观测苗高和地径苗期生长性状,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赋予各性状权重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无性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两个性状的隶属函数值的均值,将无性系划分为7个等级,其中3个无性系被确定为1级,这些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均值较整个群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24.3%和82.3%;被评为2级的无性系有9个,被评为3级的无性系有45个,可作为增加桤木遗传多样性候选对象。  相似文献   

20.
对12个尾叶桉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差异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75.24%~94.32%,单株重复力为43.18%~80.57%。冠幅的重复力最小,材积最大。5.5年生时共有4个无性系生长量超过总体家系平均值,生长最优的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达0.1684m^3,是最差无性系的253.78%,是平均值的58.38%,比最优对照U6无性系高79.33%。应用主成分分类方法,将无性系分成6类。速生型无性系较慢生型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高出30.40%、57、74%和221.64%,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