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1、技术要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  相似文献   

2.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  相似文献   

3.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三行窄淘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问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  相似文献   

4.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亩保苗3.2~3.4万株。既保留了垄三栽培垄沟深松、垄下分层施肥、垄上精量播种的特点,又实现了合理密植,是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一、北方大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1、技术要点:北方大豆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亩保苗3.2—3.4万株。既保留了垄三栽培垄沟深松、垄下分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配套技术,是一套新型大豆栽培模式。该技术整体上达到了国内同类地区大豆栽培技术的先进水平,在机械化合理密植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由于其适应区域广、抗灾能力强、机械改装简易、技术组装全面、操作便捷、增产幅度大,平均亩增产30kg,增产率20%以上。本文详细阐述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配套技术。1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模式该模式行距65cm,苗带宽24cm,垄上三条苗带,苗带间行距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是在美国大豆密植的基础上,为避免深窄平技术易产生草荒、通风透光差、不便于管理、不便于排水等缺点与三垄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的垄宽97~140cm,垄上3~6行的一项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8.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 cm缩小到45 cm,采用垄上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此项技术是"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技术的最佳结合,是解决大豆密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豆窄行密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是指两垄合并成一垄(130~140cm)或一垄半合成一垄(97.5~105cm)的宽台窄行密植栽培。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45cm~50cm的小垄上的双条播,该技术起到了缩垄增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庆 《农业与技术》2015,(5):103-104
大豆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是土壤深松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和精量播种技术(垅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以增加密度为前提,原来的行距为65~70cm,现在减到45cm,采用双行密植的播种方式,这种将"垅三"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是合理解决黑龙江省大豆密植的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与目前大豆栽培上应用的常规栽培相比较,这种栽培技术的植株分布较其他方式相比要更均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植密度。同现在大豆种植上采用的常规栽培模式比较,大豆窄行密植3种栽培技术(平作窄行密植、大垅窄行密植和小垅窄行密植),在管理上的选择性更加多样化,可以平作也可以起垅;具有适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将大豆大垄、小垄密植的栽培技术简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把同等肥量经过不同方式施于同等密度下不同苗带数目的大豆大垄田,通过对其植株各项考种指标和产量结果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大豆110 cm大垄密植田在同等植株密度和肥力条件下,不同的施肥方式和栽培方式对大豆的生育阶段和生育期没有影响;单株荚数和粒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垄上2、3、4行苗带,百粒重和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以垄上4、2、3行苗带,垄上2行苗带的大豆田,苗带侧施肥产量高于种下施肥。在110 cm垄距大垄密植大豆田的生产上,建议采用垄上4行苗带2行施肥、肥带间距33 cm的种植方式;也可以采用2行苗带2行侧施肥、肥带间距33 cm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大豆平作密植的基础上,与我省传统垄作相结合而形成的栽培技术.其特点:一是变常规垄为大垄,即把常规垄(垄距60~77cm)3垄变2垄或2垄变1垄,其垄距为90~105cm或120~140cm;二是在垄上实行多个窄行种植,一般种植4~6行;三是密度增加,比常规栽培密度增加30%左右,一般为35万~45万株/hm2.其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大豆栽培技术的创新,是解决我省大  相似文献   

14.
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以增加群体密度为核心,选用高产、优质、抗倒伏品种,与深松、合理施肥、化除化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相配套,通过高油大豆示范项目推广的一种成本低、高产、高效的新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大豆密植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大豆三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深松,分层深施肥,精量点播,吸取国外窄行密植、半矮秆品种等增产经验,与配套机具相结合,组装起来的一项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平播密植技术、小垄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17.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60-70cm常规垄双条"垄三"栽培的基础上,两垄合并成一条大垄(130cm),采用垄上播6行的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我们近年来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经过引进省内其它市县先进经验技术同时,并把其消化、吸收和改造嫁接的基础上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结合我市的自然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指的是行距为130cm大垄,在垄上采用60cm膜覆膜,膜两边的苗带距膜5cm以内种植方式及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在总结和吸收大豆行间覆膜、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大豆"深窄密"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大豆生育期降水不均的生态特点,而形成的高产栽培模式,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大豆平均亩产达225kg,比未覆膜大豆增产30%以上。一、理论基础对高产栽培技术来说,"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从中产向高产或者更高产,就得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20.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